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旗人是清代安徽巡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籍贯、出身多有不详。考证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魏秀梅《清季职官表附人物录》两书中的相关记载,对探究清代安徽巡抚的群体构成问题和清廷对安徽地区的统治情况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
贵阳师范学院教授李独清先生自幼聪慧好学,博闻强记。因父举进士,得承庭训家学,博通群籍。又师承乙未科进士杨覃生因以文思大进。解放前曾主编贵州通志中的艺文志、金石志、祠祀志等部分。曾参与贵州通志馆馆长任可澄、杨覃生及编审柴晓莲等纂辑《黔南丛书》、《贵州文献季刊》的编修工作。另著有明代贵州文人《孙应鳌年谱》、《东汉卢丰碑考辨》、《李白流夜郎考》、《李清照改嫁辨正》等。独清先生对史学上若干问题的考证,每有独到见解。如《李白流夜郎考》援引张澎《续黔书》、赵  相似文献   

3.
舍人,清郑珍撰道光《遵义府志》,列为人物传之首,推为遵义地区文学鼻祖。《遵义府志》成书于道光二十年,二十一年遵义府学教授莫与俦在府学宫创立汉三贤祠,郑珍作记,奉祀舍人、盛览、尹珍。在此以前,贵州无人称道舍人。现今探讨贵州文化源泉,依旧没有再早过于舍人的。郑氏的推重很有眼光,对地方史是一大的功绩。关于舍人情况,郑氏传文按语已甚博辨,只有少数地方尚未透彻,本文重加疏征。原始材料一见《隋书·经籍志》:“梁有汉键为文学《尔雅》三卷,亡”;一见《经典释文·叙录》注:“犍为郡文学卒史臣舍人,汉武帝时待诏”。  相似文献   

4.
《大明一统志》是由明英宗朱祁镇令李贤等人主持编修一部一统志,其第89卷中的《西蕃》为记今西藏地区的专篇。该篇虽篇幅不大,内容较简,体例不全,但却具备了我国传统地方志的基本特征,可谓寄存于《大明一统志》中的一部西藏简志。更早成书的《寰宇通志》是《大明一统志》编修的主要参考,两书中的《吐蕃》专篇的体例、内容、篇幅基本一致,是明代西藏方志的姊妹篇。继唐代的《吐蕃图经》、宋初乐史所著《太平寰宇记·吐蕃》之后,明代编修的《寰宇通志·西蕃》和《大明一统志·西蕃》被确认为西藏方志,填补了元明时期西藏地方志的空白,为西藏地方志自唐代以来一直延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因而在西藏地方志源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考证认为:齐梁帝王萧氏的故里东城里为今丹阳东城村;齐梁帝王及其宗族的籍贯今地应正确表述为"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丹阳东)"或"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丹阳东)"。  相似文献   

6.
王同书先生为《施耐庵研究论文集粹·大丰市学者论文专辑》所撰之序和他的系列三篇《施耐庵籍贯考证》、《白驹为施耐庵故里考议》、《施耐庵籍贯、故里三考》,牵强附会,舛错迭出,甚至以妄言惑人。本文据引史实辨析证明,元末明初白驹场行政上隶属于兴化管辖,并非隶属于泰州;张士诚的里籍为"泰州草堰场",并非"泰州白驹场";施耐庵为兴化白驹场人,并非泰州白驹场人。王同书等人观点是不准确的,特予辨析,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7.
正邢其毅(1911年11月24日-2002年11月4日),出生于天津市,籍贯贵州贵阳,有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有机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2年11月4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8.
《少儿科技》2014,(3):46-46
<正>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援引文献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史记·高祖本纪》解析经典秦末,楚怀王与当时的各路义军将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但是,楚怀王身边的将领、谋士都认为,项羽为人僄悍,不应派他去救"苦其主久矣"的百姓,而多倾向于让态度  相似文献   

9.
一、李白流放夜郎的原因在《贵州古代史》的编写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待讨论性的问题。其中如李白长流夜郎(今贵州遵义、桐梓一带),是否到达了贬所?就长期成为一个疑案。这里,为了说清楚问题,先谈其历史背景,是有必要的。公元七五五年(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唐朝镇守东北边疆的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安禄山造反,起兵于范阳(今北京附近),很快攻下洛阳,自称大燕皇帝。这就是历  相似文献   

10.
《潍坊学院学报》2017,(4):13-15
经考证,《寿光县志·艺文志》中记载的《藜照堂野史》一书,与新发现的《卯金野史》为同一本书。详细论证了《藜照堂野史》与《卯金野史》书名不同的原因;简要叙述了《藜照堂野史》与《卯金野史》残本的主要内容,考证了作者的姓名、籍贯、年龄。  相似文献   

11.
道光《夔州府志》在内容和体例上承续前志,内容更为充实,体例更为完善,与《大清一统志》紧密结合,实现了为《大清一统志》取材的目的,表现出清代地方志编纂高度的成熟。道光《夔州府志》是现存内容最全面、体例最完备的以三峡库区为中心的地方志书,是研究古夔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志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有助于我们认识夔州地区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夜郎一词,随着“夜郎自大”这一成语的流行,可说是尽人皆知。但“夜郎”在贵州的古代,却有其黄金时期,它曾以国名、封君、郡名、县名、坝名等载于古代贵州的史册。“夜郎”成为贵州特有的名词之一。一“夜郎”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它是战国至西汉前期存在于古代贵州的小国家,其主要辖区在今贵州的西部、西北部和中部一带,即今安顺、黔西南  相似文献   

13.
《贵州古代史》,系贵阳师院历史系周春元教授主编,王燕玉、胡克敏、张祥光编写。作为地方性通史,在贵州这是第一部,在全国各省区见到的也还不多。周总理生前对贵州史的编写非常关心,此书出版,庶可以稍稍告慰总理在天之灵。《贵州古代史》叙述了从远古到鸦片战争前(1840年)的贵州历史。全书三十余万  相似文献   

14.
嘉兴诗歌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突出地位,诗歌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两千多年来,诗人诗作无数,唐以后,代有才人佳作传世。今嘉兴市图书馆所藏清代沈季友、胡昌基所编辑的《槜李诗系》,收集自西汉辞赋家严忌至清代中期的嘉兴诗人近四千家(不含海宁市)。明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嘉禾平原一带萌芽,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诗歌更得到长足发展。有清一代,嘉兴诗歌创作空前繁荣。乾隆年间沈德潜选编《国朝诗别裁集》,选取清代前期诗人900余人,嘉  相似文献   

15.
《贵阳师院学报》创刊二十五周年了,这不仅是贵阳师院,而且是全省高等院校值得庆贺的一件事,作为解放后贵州高校办得最早的学报,贵州省最早的社会科学杂志之一的《贵阳师院学报》,二十五年来为培养贵州省的社会科学人才,促进贵州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繁荣全省的学术理论研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向《贵阳师院学报》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贵阳师院学报》二十五年的历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二十五年来,《贵阳师院学报》发表了大量有价值有意义的学术文章,不仅提高了本校的教学科研水平,而且发现、培养了贵州本省的人才,促进了全省的学术繁荣,为其他兄弟院  相似文献   

16.
青阳是战国末期楚国南方一个有名的地方,秦汉时期仍为世所知,后来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唐代北宋期间,时人多以为是今安徽省青阳县;南宋以后,大多数人又以为是今长沙。当今学者也聚讼纷纭,现已成为学术界非常关注的历史之谜。而通过对相关历史文献资料的考证与研究,可推断出青阳位于今宁乡黄材一带,且青阳从战国到秦代是洞庭郡治所在地,西汉时期是青阳县治所在地。  相似文献   

17.
与徐照、徐现、赵师秀合称“永嘉四灵”的翁卷,是乐清何处人,旧《乐清县志》不见记载,康熙《温州府志》说他是柳川(今柳市)人。晚出的光绪《乐清县志》在人物简介中未说明,却在方斗岩下注云:“宋翁卷居此,村边有地名五里牌。”并引徐现《五里牌》诗为据。因而柳市一带士人都认为方斗岩村是翁卷的故居。笔杆为修志而考证史实,走访了县志所说的方斗岩即今慎江镇排头岸村翁姓,查阅翁姓族谱,方始得其脉络。翁卷的父亲名糙,是乐清翁氏第几代传人。始祖翁邾,原籍福建人,唐末为乐成令,因世乱遂定居于此,住长安山麓,至翁卷已是第十…  相似文献   

18.
北京颐和园中的昆明湖。现面积215.5公顷,坐落于北京西郊玉泉山麓,古称"瓮山泊",又称"西湖"。据水利学家考证,它曾是古永定河与古高粱河流经的河道;瓮山泊初步形成后,多次被古代引水工程利用。《元一统志》曾  相似文献   

19.
西南民族地区的民族历史和社会文化是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的富矿地域,对西南地区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对理解和梳理国家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互动及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极为重要。贵州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杨志强教授就是致力于该领域研究的学者之一,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较有影响力的成果。杨志强教授1962年6月生于贵州贵阳,苗族,籍贯为贵州省黄平县人。他于1983年获得中央民族学院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至1989年在中央民族学院师从民族学家陈永龄先生攻读"跨国界民族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由此从历史学转向民族学研究,在获得该方向民族学硕士学位之后,于1989年至1993年间在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开始从事贵州地域的民族文化研究。次年赴日本留学,开始海外求学生涯,依然将  相似文献   

20.
由白居易《池上早春即事招梦得》、《洛下雪中频与刘李二宾客宴集因寄汴州李尚书》、《洛阳春赠刘李二宾客》等诗考证刘禹锡洛阳住宅在怀仁坊 ,由刘禹锡《酬令狐相公寄贺迁拜之作》“十字春波绕宅墙”可证刘禹锡居洛住宅的具体方位当在怀仁坊北边 ,即今洛阳市郊区李楼乡楼子村北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