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巨尾桉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巨尾桉叶中提取挥发油中的油相成分,用乙醚作为溶剂从蒸馏残液中萃取挥发油的水溶性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二者的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巨尾桉叶挥发油油相成分的得油率为0.67%(W/W,以干重计),确认了32种成分,占油相部分总量的97.65%.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39.70%),其后依次是α-蒎烯(22.03%)、α-松油醇(11.76%)、龙脑(5.78%)和乙酸松油酯(4.60%)等;水溶性成分的得油率为0.87%(W/W,以干重计),确认了32种成分,占水溶性部分总量的87.14%,异戊酸(15.03%)、1,8-桉叶油素(10.75%)、α-松油醇(9.85%)是水溶部分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苏木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其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苏木挥发油,采用GC-MS法鉴定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检出38个色谱峰,鉴定出1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42.01%.其中(Z,Z)-9,12-十八碳二烯酸(10.5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02%),(E,E)-2,4-癸二烯醛(4.36%),邻苯二甲酸异壬酯(3.01%),桉油烯醇(2.27%),1,2,3,4-四氢化-5-甲基-1-3-异丙氧基萘(2.08%)是主要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27.27%.结论:苏木挥发油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综合利用巨尾桉果实,考察巨尾桉果实的挥发油和脂肪酸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巨尾桉新鲜果实和干果实挥发油,利用溶剂法分别提取巨尾桉鲜果实和干果实的脂肪酸,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和脂肪酸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新鲜果实挥发油得率为2.28‰(以鲜重计),主要成分有乙酸松油酯24.97%、α-松油醇24.95%、异龙脑12.89%、葑醇4.57%、桉叶醇3.85%和蓝桉醇2.97%等;干果挥发油得率为5.96%。主要成分有桉叶油醇43.05%、(1R)-(+)-α蒎烯21.12%、乙酸松油酯12.71%、α-松油醇6.12%和莰烯3.38%。鲜果中油脂得率为1.75%,脂肪酸组成为反-9-十八碳烯酸29.01%、棕榈酸23.0%、花生酸8.78%、硬脂酸6.56%和肉豆蔻酸5.17%。干果中油脂得率为5.0%,脂肪酸组成为反-9-十八碳烯酸39.36%、棕榈酸19.01%、硬脂酸8.62%、花生酸6.51%。挥发油中的α-松油醇和乙酸松油酯是高价值香料成分,脂肪酸是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4.
红花香雪兰挥发油提取方法及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有机溶剂萃取以及微波萃取方法提取红花香雪兰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共鉴定出9类78种化学成分.其中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挥发油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沉香醇(30.511%)、二甲基亚砜(24.191%)和α-松油醇(18.701%);有机溶剂萃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成分主要是烃类化合物(68.656%),沉香醇、二甲基亚砜和α-松油醇也具有较高的相对含量;而微波萃取方法获得的挥发油主要成分是脂肪酸(51.369%),亚油酸、棕榈酸和亚麻酸的相对含量分别是18.691%,17.387%和15.291%.这说明不同的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成分各不相同,它们的联合运用可以相对全面地分析香雪兰挥发油的成分.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无籽罗汉果果实中的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鉴定出挥发油中的24个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乙二醇异丙醚(27.21%)、1,2-苯二甲酸丁基-2-乙基己酯(13.5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0.85%)、天竺葵醛(10.22%)、(E)3-癸烯酸(6.52%)、丁酸丁酯(4.99%)、乙...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暗紫贝母超临界CO2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暗紫贝母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结合NIST谱库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同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对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GC-MS分析显示,从暗紫贝母挥发油中共分离得到39个组分,并鉴定其中32种成分,包括酯类化合物(26%)、醇类化合物(21%)、烷烃类化合物(20%),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有1-二十三醇(3.61%),七氟丁酸三十四烷基酯(3..59%)和反式-(2,3-二苯基环丙基)甲基苯基亚砜(3.24%)等.[结论]本研究完善了暗紫贝母挥发油的成分及其相关含量,为暗紫贝母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日本花椒挥发油成分。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日本花椒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共鉴定出65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9.88%。结论:日本花椒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右旋柠檬烯、乙酸香叶酯、香茅醛等。  相似文献   

8.
大蓟挥发油的GC-MS分析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川西若尔盖草原所采的鲜大蓟为研究材料,通过正交试验进行超临界C02萃取,大蓟挥发油提取率为3.0%.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该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共鉴定出其中41个化学成分并测定其相对含量,占总含量的99.65%.其中, 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酯(30.81%),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16.60%),邻苯二甲酸单产-2-乙基己基酯(15.96%)为主要成分.体外抑菌实验表明,该挥发油对8种供试细菌和7种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栀子花香精成分。方法采用加入无水乙醇超声提取,栀子花(g)与无水乙醇(m L)料液比为1:15,浸泡60 min,超声提取每次60 min,提取2次,合并滤液得到样品溶液。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样品溶液主要化学成分。结果栀子花香精分离出76个化学成分,其中13个化学成分匹配度不低于90%,占栀子花香精成分总量的40.97%,其中含量不低于1%有26个化学成分,主要为:2-Furancarboxaldehyde,5-(hydroxymethyl)(5-羟甲基-2-呋喃甲醛)7.86%,1,3-Propanediol,2-(hydroxymethyl)-2-nitro(三羟甲基硝基甲烷)11.81%,beta.-D-Glucopyranoside,methyl(丁基-β-D-吡喃葡萄糖)10.72%,alpha.-D-Glucopyranoside,methyl(ɑ-D-甲基葡萄糖苷)4.40%,(1R,3R,4R,5R)-(-)-Quinic acid(右旋奎宁酸)5.95%。结论通过检索NIST08谱图库,栀子花香精成分主要是醇类、酯类、萜类、烷烃、烯烃类、酮类、脂肪酸类等,并通过面积归一化法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相对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GC/MS分析两个产地的伊丽莎白玉兰的辛夷挥发油化学成分.从中共检测出26种化学成分,多为药用及香料成分,该种辛夷具有开发利用价值.但不同产地的辛夷挥发油均含有各自的特有成分,共有成分的含量也不同,如桉叶油醇10.22%(农大)和18.67%(长垣),产地的变化对辛夷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栀子色素是我国主要的天然食用色素品种之一。本文探讨了栀子果实状态和处理条件对干燥速度的影响。以及提取条件对提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切瓣干燥有利于栀子果实快速干燥 ,干燥原料提取速率略高于新鲜原料 ,30 % - 50 %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 ,有利于提高提取速率 ,提取剂倍率不会明显影响提取速率。  相似文献   

12.
蔗糖和硼酸对栀子花粉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花粉人工培养法研究了培养基中蔗糖和硼酸不同浓度组合对栀子花粉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硼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促进花粉萌发,但超过一定浓度则起抑制作用。栀子花粉萌发的最适蔗糖和硼酸组合为30 mg.L-1蔗糖和15 mg.L-1硼酸。  相似文献   

13.
肺毒清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肺毒清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可行性与稳定性,选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苦参、木蝴蝶及栀子的提取工艺,通过多因素平行试验对醇沉浓度进行优选,确定栀子的纯化工艺,并采用单因素平行试验对辅料及其用量、干燥条件等进行成型工艺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优选的肺毒清颗粒最佳提取工艺为,苦参与木蝴蝶加10倍量75%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栀子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栀子提取液纯化工艺为,将栀子提取液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20左右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5%;成型工艺为,取纽甜3.75 g加入到12%投料量的20%乙醇中,混匀,备用,取苦参与木蝴蝶提取物150 g、栀子提取物75 g、可溶性淀粉660 g,麦芽糊精112 g,混匀,加入含纽甜的20%乙醇溶液,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即得.本制备工艺合理、稳定,操作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透骨消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透骨消(花、叶)挥发油,叶挥发油得率为0.30%,花提取物得率为0.10%;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在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204种成分,鉴定出23个化学成分,其主要成分为烷烃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主要有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含量70.70%;花提取物中分离出132个成分,鉴定出12个成分,主要为乙酰水扬酸甲酯,含量82.64%。结论:大透骨消花挥发油成分证实其药理作用与传统民间用药疗效一致。  相似文献   

15.
甘青青兰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鉴定出甘青青兰(Dracocephalum tanguticum Maxim.)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及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23种化合物,占总色谱峰总面积的87.46%.结论:甘青青兰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反-松香芹乙酯和桉油精,两者分别占总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60.30%和9.31%.  相似文献   

16.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干花豆(Fordia cauliflora Hemsl.)叶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挥发油成分。结果从干花豆叶挥发油中分离出28个组分,首次鉴定其中的22种成分。干花豆叶挥发油的主要成为:4-乙烯基愈创木酚(22.4%)、甘菊烷烃(16.1%)、2-甲基-6-羟基喹啉(8.1%)、2,5,5,8a-四甲基-3,4,4a,5,6,8a-四氢-2H-1-苯并吡喃(7.5%)、3,4二甲氧基苯乙烯(3.3%)、杜烯(3.2%)、香橙烯(3.2%)。  相似文献   

17.
中药水半夏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乙醚加热回流从中药水半夏中提取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分析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确认了其中的54种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80%以上。结果显示水半夏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烃类和脂肪酸类。  相似文献   

18.
GC-MS分析秀丽海桐叶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秀丽海桐(Pittosporum pulchrum Gagnep.)叶中的挥发油,应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油成分分析。结果从秀丽海桐叶挥发油中分离出51个组分,确认出其中的37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α-蒎烯(29.27%)、β-蒎烯(17.84%)、坎烯(3.90%)和桃金娘烯醇(3.60%)。确认的37种成分为首次从该植物中鉴定出来。  相似文献   

19.
共选取5种黔产清热类中草药射干、头花蓼、板蓝根、龙胆草、栀子,测定了其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对自由基.OH和DPPH.的清除能力,并采用IC50对其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本实验还以烘箱试验来研究这些中草药抗菜籽油和猪油氧化的作用。结果表明,这5种清热类中草药对.OH和DPPH.均具有一定抗氧化作用,并且能很好地抑制菜籽油和猪油氧化。但龙胆草对猪油有一定的促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超声提取、回流提取、水蒸汽蒸馏、浸泡提取4种方法对缅甸产钝叶樟植物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通过气质联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首次分析了缅甸产钝叶樟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别鉴定出42、40、22、36个成分,其中黄樟素(safrole)相对含量最高,达到19.76%~28.47%.比较4种提取方法,得油率分别为3.49%、2.50%、0.85%、1.92%,表明超声提取法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