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必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1)
本试验观察了田菁的染色体数,并作了核型分析。田菁体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z=24。在田菁12对染色体中,第6对为次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第9对为具随体的染色体,其余10对皆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2.
赵福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3)
前言 田菁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一种可用下式表示的半乳甘露聚糖。 在油田中,田菁粉主要用于配水基压裂液。为了使压裂液易于交联成冻,并在压裂后减少对地层的伤害,因此配压裂液的田菁粉的增粘能力要强,水不溶物要低。 可以用化学改性(例如在田菁粉的分子中引入亲水的极性基团)的方法达到上述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4.
5.
田菁,又名咸青,系一年生豆科田菁属植物。原是生长在我国东南沿海的野生植物,后来逐步进行人工培植,作为改良土壤的绿肥作物。近年来,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从田菁种子的内胚乳中提取出田菁胶,这是一种半乳甘露聚糖类的植物胶。其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能与国际上称誉为王牌胶的瓜尔胶十分相似,可应用于国民经济的20多个部门,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7.
羟丙基田菁胶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田菁胶原粉[TQ]、美国改性瓜胶[WG]作对比,利用热分析详细地研究了羟丙基田菁胶[HT]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热失重曲线的耐热性,由此得出HT、TQ和WG三种物质的热稳定性顺序,为田菁胶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据伦敦情报研究所报导,目前全世界因病虫害而损失掉的作物达35%,其中由虫害造成的损失为14%,由病害造成的损失为12%,由草害造成的损失为9%,损失掉的作物约合八百亿美元。为了减轻损失,加强植物病虫害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中,芸芸众生各有特色,各有各的活法。蝼蛄是直翅目昆虫中独具特色的一类,它不像飞蝗那样在光天化日下猖狂,也不像蟋蟀唧唧哀鸣,而是默默然潜藏于地下,啮食作物的苗根,使成片幼苗枯死。蝼蛄为适应地下生活,成虫体形呈纺锤形,锥形的头部背面丛生鬃毛,两对翅短小而不发达。三对足却别有特色:因为前足要挖土掘进,后足需有力蹬推,所以前足长得犹如扁平的掘土铲,端部有坚锐的扁齿,后足股节发达粗壮。腹部末端有细长尾须一对。幼虫初孵出时全身乳白色,唯有复眼为淡红色,头部黑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虫体色逐渐变为黑褐色。蝼蛄成虫利用前足在土壤中开掘隧道。开掘的隧道通常有50厘米深,最深者可达150厘米。这种隧道 相似文献
10.
华东石油学院采油专业采油化学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7,(2)
田菁粉是由田菁种子胚乳磨成的粉,它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半乳甘露聚糖。 田菁粉可溶于水,它象通常的水溶性高分子那样可以用作水的增粘剂(交联后增粘能力更大)和降阻剂。 目前,在油田中,田菁粉主要用于配压裂液。 配压裂液用的田菁粉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水不溶物含量高,另一个是溶解速度慢。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将田菁粉进行化学改性,即在田菁粉的分子结构中引入亲水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广西南宁,测定8种不同基座颜色的CC诱捕器对豇豆(Vig na sesquipedalis Wright)上的叶蝉、蓟马的诱捕作用.蓝色基座诱捕器对华筒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 Priesnes)的诱集量为白色基座诱捕器的2倍(22.8头/诱捕器.天), 其他基座颜色诱捕器的诱捕量为 0.1~1.7头/诱捕器.天.CC诱捕器对叶蝉(Empoasca spp.)的诱集量为4头/诱捕器.天,不同基座颜色诱捕器的诱集量差异不显著.在印度,测定白色、黄色和绿色基座诱捕器对花生上两种蓟马的诱捕作用.白色基座诱捕器对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的诱集量为39.8头/诱捕器.天,为黄色基座诱捕器的2倍多.绿色基座诱捕器的诱集量最少.白色基座诱捕器对瓜蓟马(Thrips palmi Karny)的诱捕量(17.3头/诱捕器.天)也显著高于黄色基座诱捕器(1 1.0头/诱捕器.天).结论为:白色和蓝色基座诱捕器可用于监测豇豆、花生上蓟马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2.
13.
田菁胶羧甲基取代度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羧甲基田菁胶的取代度高低对其应用性能影响较大,本文用测电导率的方法和红外差谱图技术,对田菁胶醚化反应的羧甲基取代度进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亚洲型舞毒蛾雌蛾飞行能力较强且寄主范围广,存在较大的潜在危害。探究亚洲型舞毒蛾在不同林分中的发生规律,并分析不同气象因素对其诱捕的影响,以此为亚洲型舞毒蛾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人工合成的舞毒蛾性信息素(+)-Disparlure作为诱芯进行林间诱捕试验,分析不同林分中诱捕的雄蛾数量以及不同天气林间诱捕量。【结果】在榆树(Ulmus pumil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ilica)和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等5种林分中,用性信息素诱芯分别诱捕到舞毒蛾雄蛾34、30、29、9、15头,在榆树林、白桦林和蒙古栎林中的诱捕量与其他两种林分中的诱捕量差异显著(P<0.05,n=3)。在榆树林中最先到达雄蛾的诱捕始盛期。在榆树林、白桦林和兴安落叶松林中最先到达雄蛾的诱捕高峰期,其次为樟子松林和蒙古栎林。各林分中到达雄蛾诱捕盛末期的时间接近。气象因子对诱蛾量有明显的影响,风力为三级时与一级、二级相比,诱蛾量显著减少。日最高和最低温度均会影响诱蛾量,对温度与诱蛾量之间进行相关性拟合,发现日最低温度为14~23 ℃时,诱捕量与日最低温度呈线性正相关,日平均诱捕量随着日最低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结论】舞毒蛾的发生情况受到林地内寄主植物、风力和气温的影响。榆树林中诱捕到的舞毒蛾数量最多,樟子松林中最少。风力过大会导致诱蛾量显著降低,日最高气温在26~30 ℃是舞毒蛾雄蛾活动的最适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6.
张宝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2(3):308-310
以田菁和碱苋菜作为实验材料。利用沙培的办法培养幼苗,分析测定了盐胁迫下,田菁和碱苋菜植物鲜重、干重、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以及植物地上部分Na^+、K^+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亍浓度的递增,两种植物的鲜重、干重、K^+含量均降低,Na^+和脯氨酸含量及细胞质膜透性明显增加。但降低和增加都是碱苋菜大于田菁。从而证明田菁的耐盐性能大于碱苋菜的耐盐能力。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田菁胶的上浆性能,测试了浆液、浆膜性能,并对添加田菁胶以降低混合浆中PVA的用量进行了浆液粘附力和浆纱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浆液粘度稳定、浆膜柔韧,对纤维素纤维粘着力较大,田菁胶在经纱上浆中取代部分PVA,浆纱效果良好.为纺织厂在浆纱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报导田菁下脚粉经酸水解、通过离子交换树脂纯化等工艺,制得的混合氨基酸粉,其中支链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芳香族氨基酸含量较低,用于肝硬化病人的食品添加剂中,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由于原料价格低廉,目前尚未很好开发利用,本文的初步工作,为田菁下脚粉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