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阿富汗战争伊始,美国空军地毯式轰炸了塔利班部队的阵地伊拉克战争打响时,美军率先空袭了伊拉克十余座城市为了打击"伊斯兰国",法国此次祭出的仍然是空袭行动在现代战场上,为了掌握主动权,首先就要夺取制空权,而如今的战争通常更是从空袭开始的。它具有突然性强、破坏力大、范围广泛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飞碟其实是人类制造的飞行器!这种最为平常的解释却最让人惊诧。近年来披露的资料显示,早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就已经在秘密研制碟形飞行器,并且已经制作出能够飞行的样机。但随着战争的进程,这种“旷古绝今”的狂想未来得及公开便因纳粹的覆灭而消失,留给后人一团谜雾。盟军最早察觉到德军的飞碟研究计划是在二战末期的空战中,当时,盟军的飞行员多次发现在德军飞机编队一侧的远处,有种形状奇特的飞机。那东西呈碟形,没有机翼,但速度很快,飞行性能优异,能够灵敏地转向和爬升俯冲,部分飞行员甚至宣称自己看到了不明飞行物上带有铁十字符号——…  相似文献   

3.
空军的诞生1914年8月,交战国的总参谋部认为飞机只有有限的作用。法国对航空的兴趣,只在少数民间运动员中持续下去。法军总司令霞飞和福煦都对飞机没有一点信心,后者在几年前就不予考虑,认为飞行“对运动来说一切都很好,但对军队来说没有什么用处。”英国军事当局对飞机作为一种武器的威力,也同样抱怀疑态度。根据一切军事上的考虑,德国在空军方面应该是遥遥领先的。几年来,德国人为准备战争,已经把他们的资源编入预算了。然而,即使是德国最高统帅部,也不过把飞机看作是个观察哨,在通信兵中给予空军一个无足轻重的地位。到1911年,德国有两个…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友》2014,(2):73-77
<正>俄罗斯联邦的首都莫斯科,世界闻名的克里姆林宫,巧夺天工的教堂广场和设计精美的建筑群,蕴含了人类无与伦比的智慧。谁能想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座伟大的建筑群曾经险些被夷为平地。1941年,二战的战火蔓延到前苏联,当时前苏联的统帅部克里姆林宫,成为了德军重要的打击目标。7月22日,127架挂满炸弹的德军飞机飞抵莫斯科,但是在执行轰炸任务时,大部分德军王牌飞行员不仅无法找到轰炸目标,甚至连克里姆林宫都发现  相似文献   

5.
1986年3月24日,美空军空袭利比亚时,在A-7战斗机上发射了2枚“哈姆”导弹,一举摧毁了利比亚两座SA-5制导雷达,使其先进的防空导弹顿时变成“瞎子”,毫无还手之力。在这次空袭中,充当:“手术刀”角色的“哈姆”导弹牛刀初试,便大获奇效,从此身价倍增,今世人刮目相看。“哈姆”是英语“高速反辐射导弹”的简称,是专门对付雷达的。 二次大战以来,飞机以其“天马行空”之势,在陆海战场上着实耀武扬威了一阵子。  相似文献   

6.
(接上期) 法军和不计其数的车辆一齐涌入防御圈,从拉潘尼通往敦刻尔克的公路有两天被堵得水泄不通.这时,德军不仅从纽波特后面,而且还从纽波特西面的马迪克炮击海滩和敦刻尔克航道.正在输送大量部队的东堤,除了遭到刺耳尖叫的俯冲轰炸外,还不断受到大炮和机枪的射击.  相似文献   

7.
<正>一是集中优势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夺取局部制空权。莫斯科保卫战初始阶段,苏联空军总兵力为602架战机。至11月中旬,即莫斯科要地防御即将开始时,苏军作战飞机增加到1058架。而此时,德军的飞机仅剩670架。为了保证集中兵力于主要作战方向,坚决夺取莫斯科上空的制空权,苏联统帅部于1941年11月9日,决定组建国土防空军总司令部,具体负责协调和使用有限的航空兵,使城市防空和野战防空相互支援,协同行动。  相似文献   

8.
1940年8月,德国出动大批战斗轰炸机袭击英国。当德国轰炸机飞行到距英伦三岛120公里之外的上空时,英国军队早已将来犯敌机的架数、航向、航速以及飞抵英国领空的时间掌握得一清二楚。许多德国飞机还没飞抵英国领空,就被早已准备好的英国空军和高炮兵击落,仅一个月时间德军损失了950架飞机。9月15日,德军动用500架重型轰炸机再次进攻英国,严阵以待的英国仅出动少量战斗机,就将尚未进入战斗状态的敌机打得落花流水,待德军梦醒时已有185架飞机被击毁。当时任英国防空委员会成员的布拉肯特教授后来说:“如果没有雷达,1940年英国本土危在旦夕的保…  相似文献   

9.
<正>1940年8月15日,德军分别出动520架轰炸机和1270架歼击机,向英国主要目标全面出击。在英国上空,英军战斗机与德军轰炸机展开了世界战史上空前规模的大空战。当时的作战区域内,轰炸机隆隆轰鸣,爆炸声不绝于耳,战斗机腾升俯冲,穿梭交织,枪炮声惊天动地。最终,英军战斗机击溃了德军大轰炸机编队,让希特勒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破产。这样激烈的大规模空战已经属于上个世纪,但是战争的雾霾如同一  相似文献   

10.
神秘失踪 在美国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中,有一个名叫阿图的小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曾在此建立空军基地。1944年3月25日这一天,有5架美军飞机在此起飞,执行一项高度机密的空袭任务。空袭的目标是一个名叫苏木苏的小岛,位于千岛群岛(当时被日本控制)的最北端,距阿图岛1200公里。  相似文献   

11.
武装直升机具有受地形限制少、机动性能高、敏捷灵巧、隐蔽性能好、生存能力和攻击能力强等优点,非常符合山地丛林地区作战的要求,而且飞行速度和高度介于固定翼飞机和地面武器装备之间,自然成为美军现代空袭作战中的“杀手锏”。然而“杀手锏”有时也不灵,未等出征自先摔。隐瞒技术隐患,飞行员带“病”训练。导致未出征“病情先发作”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战争中,利用动物排雷是各国军队使用动物士兵的一种较为常用的做法,战绩也特别突出.例如:二次大战中,苏军5万多条军犬参战,它们除送情报、运弹药、救伤员外,还荡除了303座城镇的地雷.为消除德军在诺曼底海滩埋设的地雷,法国人把羊群赶过沙滩.1941年瑞典人秘密试验让海豹清扫水雷,还让它们带水雷去炸德军的潜艇.近些年来,美、俄、日等国海军还专门训练海鲸、海豹、海狮等海洋动物,不仅让它们从事导航、侦察、排雷等活动,还让它们携载炸弹、水雷,甚至让它们当自杀性"敢死队".下面介绍几例动物扫雷的奇闻.  相似文献   

13.
正1946年春,一个命令下达:摧毁布莱切利园密码破译部及其所有记录。布莱切利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最机密的行动部门。那么,为什么要摧毁其记录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期间的1939年,德军开始采用一种极具破坏力的新战术——闪电战。由德军坦克和战机执行的闪电战,令整个欧洲臣服于德国膝下。闪电战就是突袭,它需要快捷通信。因此,无线电通信对于德军的突袭计划来说至关重要。当时,天空中每天都布满德军的无线电信号。为了征服欧洲,德军最高司令部训练了成千上万名无线电报员。他们的任务是在任何状况下解读莫尔斯  相似文献   

14.
葵花鹦鹉     
葵花鹦鹉是一种攀禽,属鹦形目鹦鹉科,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东部、东南部至昆士兰岛西部,新几内亚的北部、东部岛屿等地。因为葵花鹦鹉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冠羽可呈扇状竖起来,像盛开的葵花,故名“葵花鹦鹉”。  相似文献   

15.
雷达是指用主动发射的无线电波对目标进行探测或定位。最早由德军在1935年应用于侦察和跟踪飞机。目前,雷达已广泛应用于军事目标侦察、空中和地面的交通管制、气象预报、大气及电离层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隐身衣"的奥秘 在海湾战争的首次空袭中,F-117A隐身战机出动的数量仅占多国部队出动飞机总数的2%,但它们却完成了空袭总任务的40%且无一损失,原因就在于当时伊拉克军队的雷达根本发现不了它们.那么,F-117A是怎样做到如入无人之境的呢?让我们来揭开隐身技术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2月17日的夜晚,对于巴格达的人们来说是一个非常残酷的夜晚。美、英两国的军队向伊拉克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沙漠之狐”空袭行动。 “沙漠之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军败将隆美尔的绰号,美国人这一次把这个绰号拿过来是要向世人证明:今日之“狐”非昨日之“狐”。昨天的“沙漠之狐”见人不见  相似文献   

18.
魏庆 《科学24小时》2004,(11):34-35
世界上第一起造成人员死亡的鸟撞飞机事故发生于1912年美国北部。到1974年,世界范围内公开报道的因鸟撞而坠毁的军用飞机达65架、民用飞机9架,共死亡130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鸟撞飞机事故大幅度增加。为此,一些国家就根据飞鸟与高速飞机相撞会使飞机坠毁的道理,发展了“飞鸟防空兵”,在敌军可能空袭的重要军事目标的上空及其附近空域,放养大量飞鸟,利用这些“鸟兵”来阻击敌机。一些军事专家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鸟兵”所起的作用,比派机群迎击敌机更为有利。一、空中防空炸弹:天鹅据研究发现,一只0.45千克的鸟,撞在速度为每小…  相似文献   

19.
前言:虽然苏军最终没能收复斯摩棱斯克,没能守住莫斯科前面的“最后一道大门”,但是却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牵制在这一地区2个月,极大地延缓了德军对莫斯科的进攻速度,极大地消耗了德军装甲兵团的战斗力,也使德军的“装甲闪击”战车第一次在苏军阵地前抛锚,这些都为打赢未来莫斯科保卫战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0.
百舌鸟,不是鸟,而是—种特殊的导弹。美国入侵越南的战争已艰难地打到了1965年。美军动用了大批战斗机空袭越南人民武装游击队。为对付这些恶狠狠的空中飞行物,越南如雨后春笋般建造了大批雷达网,时时刻刻监视空中,紧盯敌机,一旦发现,游击队的炮火便迅速出击。于是,飞机不断被击落的坏消息一个接—个地传到了美国统帅部,叫老美吃够了苦头。统帅部给军事科研机构下达命令:“必须从速研制出消灭雷达的武器。”战争的急需往往促进科学的发展。很快,美国专家们被使出了“绝活”,发明了—种专门摧毁雷达的导弹,给它取了个温柔而可爱的名儿,叫“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