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经济长波周期的背景下,分析了中国经济潜在和实际总供给增长、中国经济总需求水平及其增长幅度下滑的社会、经济原因,揭示了当前我国经济通货紧缩是总供给与总需求对比的货币表现这一实质,并指出我国经济今后一个较长时间段内仍然会表现出经济增长下的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环境不作为和逆作为的概念,指出环境问题根植于社会经济运行方式,解约束应从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入手,将环境资源化、价值化和商品化,把环境产业与社会经济纳入一体同步运行。最后构造出中国物色的环境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地理学的重大进展及走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世纪中国地理学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按历史时序可列举15项重大事件反映中国地理学在本世纪发展的脉络;展望未来,中国地理学有望在全球环境变化、地球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3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宗旨在于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对中国现实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方案和战图措施.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的经济以年平均9%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伴随而来的激烈的社会变迁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中国城镇居民中出现的贫困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一、中国城市贫困问题面面观90年代以来,因为在经济体制上向市场经济急剧转轨和企业改革日趋深化,在中国城市社会中引发了一些经济、社会矛盾。比如,1993~1996年连续4年物价上涨,1993年以来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连续下滑,等等。这样,就在城市中形成了以…  相似文献   

5.
作为唐代政治法律制度重要构成的婚姻制度,在妇女地位、婚姻模式、“和亲”和禁婚政策以及婚姻道德方面与当时社会时尚存在着明显矛盾。这种矛盾现象折射:和映示了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的新特点、新气象,表现了思想开明、民族融合以及妇女地位上升的时代景观,反映出唐代潜存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差异和中古中国礼教与社会风情尚未完全耦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陆鸣 《科技智囊》2008,(11):8-34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总结经验、启发思想,是最好的纪念,也是最好的祝愿。 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近代史最繁荣昌盛的发展期,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这些宝贵精神已经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幻化出无穷的发展动力。中国以惊人的速度、力度、幅度创造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奇迹。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网络购买以其不可忽视的力量影响着个人、产业、经济乃至整个社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成熟,加速了信息社会的进程。网络购买行为在当今生活中的重要性,也引发了对网络购买行为的研究,而C2C模式和B2C模式作为网络营销的主要模式,便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经济变革所造成的社会变化必然要引起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变动,进而导致社会的精神生活和文化认同的根本性的变化,打破既定的社会观念和价值评价体系。我国的经济变革之所以能冲破千难万险、不断深化并取得巨大成就和成果,与30年来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是紧密相关的。从分析五次思想大解放探究我国30年经济变革深厚的思想文化资源,探究经济变革取得成功和胜利的前提与基础,从而描述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巨大经济变革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的火灾统计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火灾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和国外相反:中国的火灾形势在经济越发达的地方越严重,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更趋严重。讨论了火灾与经济水平及教育水平的关系,提出了火灾和经济的更为全面的关系,即随着经济的发展,火灾形势是先严重后趋缓和。根据所讨论的结果对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的火灾情况做出了一些预测。  相似文献   

10.
外资银行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湘云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3):60-60,216
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近代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经济也相应地卷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表现在各个方面。从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角度出发,对外资银行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出现、发展和功能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同时说明近代外资银行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和中国的社会性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社会现象引出社会问题,即对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真正定位的反思,文章借助福山的社会信任理论的分析视角,对中国经济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经济的总量尽管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但社会信任资本较低,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外强中干,在国际经济格局中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在中国北方农牧民族对峙的社会背景下,陕甘宁地区区域文化的历史内涵及其发展过程沿着自然环境——经济活动——文化变迁这一主线,在具体的社会经济基础上,表现出与该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后期人为产生的条件)密切相关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使原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传统角色为中心的角色文化受到冲击。为近代女性社会角色的变迁提供了契机,同时,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也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90年代,国际范围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趋于活跃。学者们多以比较中俄经济转轨视角来探讨中国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开始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和现代化道路等视角对中国模式进行更加广泛的讨论。2004年5月雷默提出“北京共识”更是催生了中国模式的深入讨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一些曾经认为西方经济体系完美无缺的国内外学者对于被许多发展中国家称赞并仿效的中国模式表现出浓厚兴趣。然而其关于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的内涵、独特性、面临的挑战及世界性的深远影响等解读,因立场、视角和心态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别。通过对近期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问题的研究现状总结梳理,展示了近年来学界对该问题研究的发展趋势、重要成果,旨在促进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学科课程结构体系的非均衡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光志  路明 《长春大学学报》2003,13(5):74-75,97
以中国社会经济转型为研究背景,从非均衡演进和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中国大学学科课程结构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回顾了中国高等教育课程结构体系的发展、改革、扩张和整合的历程,集中探讨了大学的课程结构体系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发展路径,并粗略设计了大学学科课程体系的非均衡态的演进模型。  相似文献   

16.
以互联网为背景,探讨了互联网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改变,分析了互联网应用所发生的结构性变化的原因,研究了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及新经济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从而论证了互联网与中国新经济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金科 《今日科技》2011,(1):30-37
编者按: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历经十年光荣与梦想,共评选出100多位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这些年度人物在中国经济的舞台上也已经成为了动力之源和活力之源。在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登陆亚太地区七大城市——上海、杭州、南京、天津、深圳、香港、新加坡,举办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系列论坛。杭州站汇集了往届年度人物、著名经济学家、当地官员和商界领袖,在浙江这片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土地上,以领军者的智慧解析中国经济,一同触碰中国经济的脉搏,一同对话科技新浙商,感受中国经济的活力。本期杂志摘选对话实录,生动展现论坛精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为公民社会的迅速到来提供了重要助推,中国社会全面步入“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生活的自主化和规范化、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文化生活的文明化和多样化已成为社会的突出特点,这些无疑推动着法治的演进。作为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缩影,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庆如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应对法制的不断演进已成为一个重要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9.
针对通信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问题,从按计划、成比例同步发展,靠企业盈利、均衡发展及依靠公共投资、按自适应方式发展等3个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最后从较深层次经济改革中选择出我国通信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并就吉林省电信通信公用性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20.
蔡学辉 《科技咨询导报》2013,(34):212-212,214
随着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财会人员所处环境的复杂程度也不断增加,社会对财会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和之前相比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地方高校在培养财会类专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抓住时代脉搏,变革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该文试图找出我国地方高校在培养财会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