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雷虽小危害极大。现代战争的痛苦给人们带来一个可怕的结论:现代战争中最危险、最残酷的武器就是地雷。安哥拉现在至少有2万名被地雷炸伤而截肢的人;柬埔寨3.5万人受地雷伤害,大多数是被炸瞎了眼;阿富汗1979年以来,地雷已杀死炸伤几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儿  相似文献   

2.
战争中地雷是一种以杀伤敌方人员为目的的武器。但在战争结束后,一些遗留的地雷很难被及时扫除,给百姓尤其是那些喜爱跑动贪玩的儿童带来极大的生命威胁。有资料显示,全球每隔15分钟就会有一人踩到地雷,许多人包括已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老百姓由此被炸伤而身残,甚至失去生命。因此,近年来各国民众反对使用地雷的呼声高涨,国际上也作出规定禁止使用以人为攻击对象的地雷,但还是有人在不断制造、埋布新的地雷。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还有70多个国家的国土 中埋有地雷,总数超过1.1亿个。非洲、中东等战乱的国家…  相似文献   

3.
癌症,像座大山,横亘在人类的面前。人们谈癌色变,因为癌症患者无异于被判处了无期徒刑甚至死刑。据统计,全世界50亿人口中,癌症每年发病约700万人以上,年死亡在500万人以上,占世界总死亡人口的10%。在我国,癌症年发病率在150万人以上,年死亡率在80万人以上,占全国总死亡人口的13~14%;有人计算过,每分钟就有2人死于癌症。我国现在患癌症者约有200万。仅上海市市区每年就有17000人被发  相似文献   

4.
智能地雷,又称灵巧地雷或寻的地雷。其最大特点是能自动探测、跟踪和袭击目标。在发展智能地雷方面,美、英等国起步较早。到目前为止,研制成功或接近成功的有如下几种:1、广域智能地雷美国研制的广域智能地雷,采用被动式传感器,在300米范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战争中,利用动物排雷是各国军队使用动物士兵的一种较为常用的做法,战绩也特别突出.例如:二次大战中,苏军5万多条军犬参战,它们除送情报、运弹药、救伤员外,还荡除了303座城镇的地雷.为消除德军在诺曼底海滩埋设的地雷,法国人把羊群赶过沙滩.1941年瑞典人秘密试验让海豹清扫水雷,还让它们带水雷去炸德军的潜艇.近些年来,美、俄、日等国海军还专门训练海鲸、海豹、海狮等海洋动物,不仅让它们从事导航、侦察、排雷等活动,还让它们携载炸弹、水雷,甚至让它们当自杀性"敢死队".下面介绍几例动物扫雷的奇闻.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和第47街交界处的时代广场,有一座9层大厦。大厦的最高处竖立着一个比3层楼还高的巨型"丧钟",它清清楚楚地记录着美国联邦当局公布的每天死于枪下的人数。在它那令人毛骨悚然的跳字显示板上,数字大约每隔5秒钟跳动一次,表示又生产出一支枪,平均每14分钟闪烁一次,报告又有一个人成了枪下之鬼。据统计,美国每年至少有1.5万人死于枪下,6.5万人被枪击伤。值得深思的是,在众多的被枪击而遇害者中,竟有1/4的人是被他人用自己的枪击中的。据英国有关方面透露,1/4这个数字也符合欧洲各国枪击事件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一辆卡车驶进纽约中心火车站,这里是世界上最拥挤的地方之一.这是一个平常的下午,约有50万人在附近工作、购物或路过.几分钟后,卡车司机引爆了车上的"货物"--一枚当量为10000吨的核弹.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分钟发生一次,当然绝大多数地震只能被灵敏的地震仪器所记录,人能感觉到的大地震约为5万次,能造成破坏的强烈地震不过十几次。如1995年初日本阪神大地震,死亡5413人,负伤约3.5万人,总计损失697亿美元。可见,破坏性大地震对人类的  相似文献   

9.
格罗兹尼巷战:车臣武装让每寸土地上都“葬”有俄罗斯士兵一座城市也有它的宿命。“格罗兹尼”在当地方言里就是“可怕和残酷”的意思,这个车臣的首府早已注定将成为嗜血之城。1918年才建立的格罗兹尼城,是按照作战要塞来设计的,城内堡垒密如蛛网,易守难攻。所以,这里爆发的两次巷战,堪称越战后最血腥的战役。1994年后,它因“让俄罗斯军队战栗”而闻名于世。在1994年,格罗兹尼就要了上千俄罗斯士兵的命。据说,杀进格市的一个千余人的作战团仅剩下一名军官和10名士兵活着离开;进入市区的26辆俄军坦克被车臣武装击毁了20辆;俄军的120辆装甲车…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期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工业和农牧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加,乱砍滥伐森林,毁林开荒、毁林放牧日益严重,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每年至少消失森林1100万hm^2。在东南亚,每分钟就有3hm^2的热带森林被砍光。森林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给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1.
老鼠在干啥     
正右图中的这只老鼠正在非洲某国嗅闻地雷。科学家训练了27只这样的老鼠,让它们帮助清除内战留下的大量地雷。非洲巨囊鼠的体重为1.5千克,不足以引爆地雷,但它们却能轻松嗅探地雷。它们能探查微量梯恩梯,哪怕这些梯恩梯埋在地面下20厘米。训练一只这样的老鼠要花8000美元和9个月时间,但却很值得。每只老鼠每天能嗅探400平方米,是工程师采用探雷器探雷效率的15倍。一旦老鼠探测到少量梯恩梯,它就会把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研究发现,一杯咖啡或一瓶可乐在被喝下10分钟后就明显起效,但咖啡因在血液中的最高浓度出现在45分钟后。如果你服用相同剂量的咖啡因片,咖啡因峰值会一样,但要花60~75分钟才能达到峰值。对大多数人来说,体内咖啡因含量每6小时就减半。因此,如果你下午4点喝一杯咖啡,那么到了睡觉时间仍可能有50%的咖啡因留在你体内。  相似文献   

13.
音乐自古以来就被认为可以影响人们的身心,《礼记》中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在古埃及,也有“音乐为人类灵魂妙药”的说法。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植物神经,使大脑得到休息,既可以解除疾病,又可以保养心性,正如大诗人白居易在《好听琴》一诗中所写:“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除此之外,音乐还被用于战争,利用音乐动摇敌军军心从而取胜。最有名的首推“四面楚歌”,公元前202年,项羽的3000多士兵被刘邦的军队围困在垓下。韩信吩咐汉军士兵,每到夜深人静之时,就在四周大声唱楚地的歌曲,…  相似文献   

14.
脉搏是动物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在正常情况下,人每分钟为70次,象每分钟为27次,金丝雀每分钟高达1000次。但是这三者作为心肌休息的脉间休止的总时数却是相同的,都占一天24小时中  相似文献   

15.
利用动物排雷,是古今军队使用动物士兵的一种较为常用的做法,战绩也特别突出。如二战中,苏军六万多条军犬参战,它们除负责情报传递、运送弹药、救助伤费外,还荡除了303座城镇的地雷;为清除德军在诺曼底海滩埋设的地雷,法国人把羊群赶过沙滩;1942年瑞典人秘密试验让海豹清扫水雷,还让它们带水雷去炸德国的潜艇。近些年来,美、俄、日等国海军还专门训练海鲸、海豹、海狮、海豚等海洋动物,不仅让它们参与军事导航、侦察、排雷等活动,还让它们携载炸药、水雷,甚至让它们充当自杀性“敢死队员”……  相似文献   

16.
“冻死”可复活 1987年7月的一天,英国登山队在阿尔卑斯山海拔5100米的冰川斜坡上,发现一个被冰雪半掩埋着的人,从他身着古老的法国军装和身上的《士兵手册》得知,他是70年前在法意战场上失踪的法国步兵团第二旅下士普里斯。因发现他还有极微弱的心跳,速将他送往英国进行救治。 1988年,美国有一位叫肯尼赫姆的18岁青年,不幸掉进冰雪覆盖的湖中,38分钟后才被人们营救出  相似文献   

17.
当现代冲突结束的时候,其对人类造成的威胁和破坏却仍在继续,战场虽不复存在了,但埋在战场下面的地雷还在延续着战争的残酷。全世界当前每个月都有数百人成为地雷的受害者,排雷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头等大事之一。目前,人们通常采用便携式金属探测器探雷,可是效果不尽如人意。于是,美国五角大楼的专家想到了蜜蜂。美国军方从1998年就开始进行两项研究,并由美国蒙大拿大学的昆虫学家杰里·布罗门申克主持,一项是研究利用蜜蜂探测地雷并定位;另一项是利用蜜蜂探测生物武器。因为蜜蜂完全有条件成为名副其实的探测高手。●嗅觉比狗鼻子还灵敏蜜蜂有…  相似文献   

18.
凤山 《自然与人》2010,(6):17-19
虽然飞机是最安全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但是仍然时有空难发生。有统计表明,每800万位飞机乘客中会有1人遇上空难。今年7月28日,巴基斯坦一架客机在首都伊斯兰堡附近的默尔加拉山坠毁,机上152人全部遇难。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防弹服大多由20~30层合成纤维构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美国杜邦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初研发的一种凯夫拉尔纤维制成的防弹服,它们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减少了士兵的伤亡人数。在此基础上,纽约另一家公司对多种化学材料进行分析对比试验,研制出一种纳米防弹服,据说这种材料的强度是钢的5倍。但是这种装备的最大缺点是过于笨重,无法保护军人的许多需要经常活动的部位,如手臂、颈部、腿部和肘部等,不能有效地挡住高速子弹和路边炸弹弹片的袭击。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已拥有的庞大武库之们产中,地雷不过是一种普通的常规武器。然而,因为它具有造价低廉、易于布设、杀伤力强、隐蔽性好、不易排除等特点,所以一经问世便广受青睐,并成为陆地作战的主要武器。 地雷在近代和现代战争中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军民共使用了2.22亿个地雷,给入侵的德军造成10万多兵力和约1万辆坦克等装甲车辆的损失。 时至今日,世界上许多地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