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概念与意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等。发展现状与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涉及的电动汽车包括三类:纯  相似文献   

2.
新能源是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  相似文献   

3.
电动汽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综述了世界范围内电动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当前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这3种电动汽车目前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问题,并各自具有不同的发展策略。但是,发展电动汽车的工程哲学及一些关键技术,诸如先进电机驱动技术,能源技术,能源控制和管理技术,先进底盘和车体技术等是可共享的。成为现代电动汽车的基础。最后总结了这3种电动汽车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4.
 车用电机驱动变流器是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的关键部件,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是其核心。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电动车辆用电机驱动变流器的拓扑结构、变流器控制特点及体积功率密度等关键指标,指出车用电机驱动变流器的技术创新重点在于硅基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芯片及封装技术持续改进碳化硅(SiC)器件的应用。综述了硅基IGBT芯片的演进和IGBT模块封装技术的创新,介绍了碳化硅器件的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动汽车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车速跟踪问题以及由复杂路况引起的负载扰动问题,设计了一种鲁棒遗传优化控制器。构建了电动汽车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根据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结合解耦技术建立了交轴电流环传递函数。为使电动汽车获得较小的干扰波动和卓越的车速跟踪性能,利用遗传算法优化鲁棒H∞控制器中的加权函数。仿真结果表明,即使在系统外界干扰存在的情况下该控制器仍能保证整个闭环系统的稳定。该方法可以减小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车速跟踪误差,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60,自引:6,他引:60  
通过对国内外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技术水平的比较分析,以及H∞鲁棒控制方法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再生制动控制和运动控制系统上应用的研究,展望了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首先发展铅酸蓄电池电动汽车(BEV)是明智的选择,由于开发混合电动汽车(HEV)的难度较大,所以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将成为今后的主流技术,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陈治光 《科技潮》2006,(10):33-33
“北京基于环保和举办奥运会的要求,有责任、也有必要发展电动汽车,这是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为此,北京对电动汽车的发展进行了三方面的总体部署:一是选择公交车辆作为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主要领域;二是推进电动汽车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三是积极开展动力电池等先进技术汽车的开发研究。”近日,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郑吉春在“2006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透露。  相似文献   

8.
白云峰 《科技资讯》2011,(33):108-108
随着汽丰工业的高速发展,全球汽车总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资源枯竭等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电动汽车具有高效、节能、低噪声.零排放等显著优点,在环保和节能贡献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汽车厂商关注的热点。电动汽车势必成为重要的绿色交通工具。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为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提供电能补给。其中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及运营是重要环节之一,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动汽车在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背景日益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本论文从技术层面详细分析了我国当前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据此探讨了制约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的技术瓶颈,并有针对性的给出了若干具体的解决措施与建议,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电动汽车技术发展和应用水平具有一定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动汽车驱动用永磁同步电机数字控制系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行驶里程,提出了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字化控制策略。该策略采用具有参数自调整功能的模糊P1速度控制器来提高系统的动力性和鲁棒性,采用基于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方法设计电流控制器来提高车载电源电压利用率,从而提高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基于该策略开发的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数字化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车用发动机涡轮增压技术的情况,分别就柴油机涡轮增压和汽油机涡轮增压进行论述,并探讨了车用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科技潮》2012,(8)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发展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常用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容量衰减循环充放电检测方法由于忽略了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所发生的"伴随有电荷转移的化学反应",因而难以正确、非破坏性地检测动力电池容量及其衰减状况.鉴于此,文中根据电池电化学和计算机层析图像测量原理,以电动汽车车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容量衰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处于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动力电池电性能参数与其内部活性物质结构形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容量衰减层析图像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动力电池容量衰减检测实验系统,并以此对某款典型的纯电动汽车车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容量衰减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实用、快速和可非破坏性地检测动力电池容量衰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车用电池管理系统具有监测电池组状态、提高电池使用效率等功能,随着车用电池管理系统的发展,将会出现更多的功能。介绍车用电池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基础结构与技术、国内外发展状况,指出了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未来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永磁同步电机凭借其诸多的优点被很多电动汽车厂商用作汽车驱动系统的驱动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已成为电动汽车的主要驱动电机之一。该文提出了一种车用永磁同步电机实验平台的建设思路和方法,该平台可进行电机无传感器控制和相关的控制算法及控制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环保要求和能源紧缺的双重压力下,电动汽车已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电动汽车将使能源的利用多元化和高效化,达到能源的可靠、均衡和无污染地利用的目的。但是,在电动汽车普及应用过程中,又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如何将它普及到社会,使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消费者边际效用、社会的环保效益实现统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产业内部技术、生产、管理的问题,还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撑,需要配套设施、行业环境以及新的消费理念和文化等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电动汽车开发的关键共性技术及其研究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和技术水平,对电动汽车开发的关键共性技术:动力电池及其管理技术、电机驱动控制技术和多能源动力总成综合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确立了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太原科技》2014,(6):I0003-I0003
随着当前环境与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争相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近年来,通过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的联合攻关,我国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多项技术指标已接近国际水平。在由科技部牵头制定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提出“战略引领、科技支撑、重点突破、细条发展”的战略方针,要坚持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9.
《科技智囊》2013,(7):I0010-I0011
近期,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与德国亚琛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发布“2013年第一季度电动汽车市场指数”,指数显示各主要汽车生产国政府对电动汽车补贴均有下降,而中国除外。未来五年将是中国在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发展领域赶上其他国家的关键时期。成本劣势、电池安全和电动汽车配套基础设施仍是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20.
发展纯电动汽车已成为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纯电动汽车发展还存在安全与节能技术等主要问题和瓶颈,该文针对我国纯电动汽车在安全与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及主要问题,以期为我国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