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区域经济大国,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实施不均衡区域发展政策,加速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界定了经济区域,概括了影响区域经济运行的因素,通过大量数据论证了区域经济增长与高等教育的相关性,并提出了高等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恒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7):6665-6669
构造了一个新的度量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指标;并运用Moore结构变动指数算出区域不平衡波动指标。在1978—2009年数据的基础上,从不平衡水平和波动两个角度研究了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区域不平衡与经济总量存在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经济总量的扩张加剧了区域不平衡,而区域不平衡并没推动经济增长。宏观经济波动也导致了区域不平衡的波动,而区域不平衡并不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冲击源。印证了国家"十二五"规划将经济增长目标适度放缓,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经济空间的发展不平衡性不断加大。这些因素主要有倾斜的政策因素、发展基础差异因素、要素流动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体制环境因素。振兴中西部区域的经济,应采取系列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战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其成因。文章着重指出,当代国际贸易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创新,贸易领域不断扩展,贸易结构日趋优化,贸易发展严重地不平衡。突出地表现在:技术贸易和新型服务的迅速崛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不平衡和以结构性障碍为主要原因的愈演愈烈的美、日、欧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日趋严重;随着国际贸易趋势不平衡的加避,新贸易保护主义和区域贸易集团化趋势强化了。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阐明,技术贸易的迅速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强化和区域贸易集团化代表着今后国际贸易发展中的结构、政策和体制方面的发明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委)1986年、1993年发布的两个体育改革文件的比较,对 20世纪 80、90年代体育改革的历程作了概略性的回顾和反思.初步认为,80年代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强化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体制.90年代我国体育事业进入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体育总局宏观管理,运动项 目管理中心和单项协会实施专项管理的新的运动项目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成为潮流,而新一轮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兴起和繁荣给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带来了新的问题,即"轮轴—辐条"结构的形成。这种结构给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它的膨胀、生殖、交错维持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拉大了区域内国家间的经济实力;降低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效益和总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成为潮流,而新一轮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兴起和繁荣给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带来了新的问题,即"轮轴-辐条"结构的形成.这种结构给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它的膨胀、生殖、交错维持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进一步拉大了区域内国家间的经济实力;降低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效益和总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8.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随着决策权的下放,各级政府和各种组织的决策责任感增强,自然也就要求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由于决策内容复杂、多样,使得许多决策咨询不可能在政府部门或组织内部完成。这在客观上为科技咨询业开拓了发展空间。90年代以来。持别是1992年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后.科技咨询业进入了更为迅速的发展时期。1992年我国咨询企业(不含事业单位)为1200余家,比1991年增加了一倍;咨询产值达39.7亿元,比1991年增加了77%(见表1)。1996年仅技术咨询额就达24.42亿元(见表2),显示了科技咨询业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采用系统的数据和计量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差异及其变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巨大,虽然区域旅游收入的相对差异逐渐缩小,但是绝对差异却呈扩大趋势;通过对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的地区构成进行分解,发现东部地区内部的省际差异及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是造成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安徽民营科技型企业人才工程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民营科技型企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数量很少,发展缓慢.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安徽的民营科技型企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九五"期间,在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安徽省民营科技型企业实现了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为推进安徽省"科教兴皖"和"加快发展、富民强省"战略的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安徽省科技进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建设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2,14(4):I0002-I0004
项目摘要:(一)项目研究内容:1、东北地区是我国北方诸民族发源地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东北地区的朝鲜、赫哲、鄂伦春、鄂温克、俄罗斯、回族等6个民族的城镇入口比例都达到65%以上,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民族。2、大都市区的发展,带动了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区域城市化。3、建制市的设立,加速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体制上的城乡一体化。4、城市区域的扩大加速了城市文明的普及。  相似文献   

12.
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的基本逻辑内涵主要包括转的理由、内容和转化方式。研究认为,传统体育发展方式的不足是我国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原因;体育发展的目标模式、体制模式、资源分配模式,以及为促进体育发展而采取的运行机制是我国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转变政府工作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目标;继续深化体育社会化改革,真正建立"政府主导,社会承担"的体育发展体制;以均等化改革为基础,不断改革我国体育资源分配模式;以决策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不断优化体育发展运行机制是转变我国体育发展方式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经历的建立、停滞、改革发展到覆盖全民的过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养老保险从20世纪70年代末走到现在,已是30多个年头。这项制度适应了人口的老龄化和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并得到了不断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近二十年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重在从客观的生产力角度、医疗行政体制角度和医疗体制自身角度全面分析了造成当前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失败的症结。从客观的生产力角度来看,我国的生产力状况影响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同时也影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公平性;从医疗行政体制角度来看,政府在医疗体制改革中责任淡化、医院产权制度不明晰、医疗保险覆盖率低以及监管制度不健全;从医疗体制自身角度来看,医疗保障制度自身的缺陷影响了医疗体制的发展、医疗服务提供体系存在的缺陷制约医疗体制的发展。这些因素均成为导致我国当前医疗体制改革失败的症结。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认为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存在行政主导和企业主导两类区域创新体系.企业网络集群化所形成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有效,是我国未来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主流.集群化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有三个主要途径:专业分工、知识溢出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6.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以"自由贸易区"模式推动临港经济的发展是一条值得借鉴的经验。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临港"保税区"政策,先后在十几个城市设立了20多个不同类型的保税区,对我国临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海关监管制度建设滞后,保税区与港口缺乏一体化联动,空港的管理体制创新落后于海港等问题。为此,建议在我国重点临空经济区域实行"综合保税港区"的政策模式,并以此为契机推动我国临空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既有体制和政策原因,又有各个地区自身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大力发展区域市场.首先要扫除体制障碍;其次要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权利和义务,要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实现区域开放;最后,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动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汪萌萌 《创新科技》2019,19(7):44-50
新常态下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处在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要实现这种转变,面临着创新要素数量不足和结构不优、整合全球生产要素能力不强、思想观念以及体制机制约束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需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创新转型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以比较优势为出发点创新内陆区位和资源互补合作方式;积极融入全球创新链,着力提升国际分工位势;"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进区域创新生产要素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9.
摘要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已走过50多年的风程。随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养老保险制度也正在经历着深次的改革和自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80年代中期以前的传统体制阶段;80年代中期以后的改革试段:90年代中期以后的改革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指出了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特点,即劳动争议仲裁是诉讼的法定先置程序;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是60天;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不是终局结果;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由行政部门主导。其次从三方面点出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法律地位不明确,组织机构建设不完善;"一裁两审"体制造成了国家行政资源的巨大浪费"一裁两审"造成劳动者维权成本的增加,不能体现方便当事人原则。然后,从法理的角度分析现行的"一裁两审"程序在实践中缺乏法理依据和可操作性,论证将现行劳动争议仲裁称之为"仲裁"没有法理上依据,论证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仲裁程序相违背的,是一种游离于"三诉一仲"程序之外的另外一种程序。最后对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即将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纳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调整范围,实行"或裁或审"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