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天女花又名小花木兰(Magnolia Sieboldii Koch),属于木兰科、木兰属中的一种植物。它是一种稀有和濒危植物,目前仅在我国和日本有分布。而我国只有吉林、辽宁和皖、浙、赣、闽等省山区有少量残存,故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之一。它是落叶小乔木,高达10米,木材细致而坚硬,可用于细工雕刻和做装饰品。树冠秀丽,花单生于枝顶,大形杯状,白色而美丽,具芳香。叶含有芳香油,郁香扑鼻,是庭园栽培的优良观赏植物之  相似文献   

2.
对分布于集安和通化地区的天女木兰群落的生长环境和群落特征进行了生态调查,统计了天女木兰群落的物种数量以及群落内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为天女木兰的保育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天女木兰是集芳香、药用、食用和观赏于一体的珍稀濒危植物,呈“间断式”分布。为探知天女木兰种下分类及其亲缘关系,利用扫描电镜对7个分布地天女木兰叶表皮微形态特征指标进行定性描述及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①表皮细胞分为浅波状和深波状两种类型; 气孔器为椭圆形,分为凸起和凹陷两种; 叶表结晶体有圆球形和长柱形; 表皮毛密,分为单细胞毛、单列双细胞毛和单列多细胞毛3种类型; 叶表皮气孔大小、密度和表皮毛长短及密度等均存在差异。②主成分分析选出3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87.394%。③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分布地天女木兰种群分为两类。第Ⅰ类包括吉林石湖和河北祖山的天女木兰,表现为叶下表皮细胞呈浅波状,气孔密度小,气孔凸起,气孔长轴小于10 μm,叶表结晶体呈圆球形; 第Ⅱ类包括浙江清凉峰、安徽黄山、贵州雷公山、贵州麻江和广西猫儿山的天女木兰,表现为叶下表皮细胞多呈深波状,气孔密度大,气孔多凹陷,气孔长轴大于10 μm,叶表结晶体呈长柱形。这表明各天女木兰间的亲缘关系远近与地理分布相关,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可作为种下分类和探讨天女木兰种群间亲缘关系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天女木兰研究现状及保育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天女木兰的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繁殖技术、经济价值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天女木兰应用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天女木兰保育和开发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以采自吉林省通化石湖林场的天女木兰叶片为研究材料,对天女木兰色素提取工艺及色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纯乙醇作为提取剂提取干叶中的色素效果最好;运用正交试验,确定了天女木兰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40℃、时间4 h、m(固):V(液)为1:30(g/L);在色素稳定性试验中发现天女木兰色素受光、温度和pH的...  相似文献   

6.
天女花(Magnolia sieboldii)属于国家Ⅲ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现存的野生原种数量极其稀少,分布范围狭小,天然更新不良,濒临灭绝.本文对近年来天女木兰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繁殖技术、生理学、色素工艺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吉林濒危植物天女木兰种群分布格局与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通化和集安为研究地点,对两地天女木兰种群的分布格局与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女木兰多呈聚集分布的特征,种群变小的趋势明显,生态位明显低于分布广的建群树种,在群落中属非建群树种,对群落环境和外貌影响不大,对环境适应能力较低。天女木兰与多数树种的生态位重叠主要集中在0.1以下,相对较低,与其他树种生态位重叠较少,分布范围狭小,在群落中居次要地位;在群落中其他大多数乔木树种天女栏其种间关联均为低度而且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月份天女木兰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的测定,推测天女木兰多酚类物质的季节变化规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定性、定量测定不同月份天女木兰不同高度叶片游离酚、结合酚和酯化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酚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天女木兰叶片含有绿原酸和对香豆酸2种游离态酚;含有咖啡酸、对香豆酸2种结合酚;含有对香豆酸1种酯化酚.5月上旬开始,随着叶的发育天女木兰游离酚的含量逐渐增加,进入7月上旬,达到最高,随后含量逐渐下降;从5月上旬长叶开始至10月下旬落叶为止,总体呈现随着叶的发育酯化酚含量逐渐增加的规律,叶内结合酚呈现出非规律性的变化;5月叶片抗氧化性最弱,5月至8月抗氧化性逐渐上升,8月抗氧化性最高,8月至10月抗氧化性逐渐下降.天女木兰抗氧化性与多酚类物质含量具有相关性,确定天女木兰叶的最佳采集时期为10月上旬,即落叶前期.  相似文献   

9.
木兰属植物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诱变育种、系统育种、杂交育种等方面总结了木兰属植物的育种技术,对国内外木兰属植物的育种进、展、育种成果、育种资源进行了综述,并对木兰属植物今后的育种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天女木兰种子形态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天女木兰种子的形态特征、种子质量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种子的净度、千粒重、含水率、生活力、发芽率和发芽势等指标,找出了种子休眠的原因,成功地打破了种子休眠,为天女木兰苗木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夜合〔Magnolia coco(Lour.)DC.〕虽属木兰属(Magnolia),但花的形态跟木兰属的其他种有差异.本文通过可溶性蛋白质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实验比较,证实夜合跟木兰属其他种同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前言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武夷山脉的一部分,境内最高山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武夷山脉的最高主峰,也是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地。山势陡峭,溪流切割极深,高山峡谷,生态环境悬殊,为各种生物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条件,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有许多是属于稀有的珍贵与濒临灭绝的树种如钟萼木(Bretschneider sinensis),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is)、天女花(Magnolia sieboldii)、黄山木兰(M.cylindrica)、银钟树(Helesia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1992,(3)
含笑花属植物姿态婀娜多姿,不仅树形雅、枝叶秀,而且花大而多,华丽芳香.含笑花属种类丰富,共有60种,我国产50余种,占总数的80%多.它属于木兰科中仅次于木兰属的第二大属,又称白兰花属.含笑花属植物都是常绿的,有乔木、小乔木和灌木,树皮呈灰色.含笑花的花开而不露,含笑其中.含笑花属的代表种含笑原产我国华南,由于花香果艳,博得人们喜爱,在长江流域各地广为露地栽培.每到春季花朵盛开,芳香浓郁,沁人心脾.它的姐妹种紫花含笑,花朵呈紫红色至深紫色,在含笑花中首届一指,有的还能花开二度,春花过后开秋花,秋花只比春花小一点,色彩淡些,因气温  相似文献   

14.
夜合[Magnolia coco(Lour)DC.]属木兰属(Magnolia L.),但花的形态跟木兰属其他种有所不同.本文通过解剖、花粉分析,证实夜合在木材解剖特征、雄蕊脉数、心皮腹脉分市、花粉外壁纹饰等方面跟木兰属其他种都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木兰科(Magnoliaceae)拟单性木兰属(Parakmeria)等10种(11个样)植物的叶绿体DNAmatK基因部分序列(1039碱基对).最大同源性分析构建的系统树图建议:①拟单性木兰属与单性木兰属(Kmeria)有极近的同源关系;②木兰属(Magnolia)的玉兰亚属(SubgenusYulania)与拟单性木兰属和单性木兰属关系亦很近,并形成1个单系分支;而木兰属的2个亚属,木兰亚属(SubgenusMagnolia)与玉兰亚属之间的关系却较远,木兰属内呈并系演化特征;③木兰亚属,木莲属(Manglietia)以及玉兰亚属、拟单性木兰属和单性木兰属所组成的分支形成一个单系分支.拟单性栏属、单性木兰属的系统位置,以及它们与栏属之间的关系需要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16.
玉兰属植物起源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玉兰属植物的起源和地理分布,认为:①木兰属起源于白垩纪的阿普第阶期,因为在阿普第阶至阿尔必阶期不少地区有Magnolia植物化石或孢粉的发现;②玉兰属植物起源于阿普第阶期或巴列姆阶期,我国新疆、山东、吉林等地有木兰属的温带成分,即有玉兰属植物化石或孢粉出现;③玉兰属共计40种,中国分布区内种数有36种,占该属植物总种数的90%.中国为玉兰属植物起源、分布和多样性中心,其中又以河南、陕西、湖北及四川东北部的广大山区分布种类最多、栽培面积最大,是玉兰属植物在中国的分布中心、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17.
观光木,又名观光木兰、宿轴木兰、香花木。属于木兰科观光木属,是我国特有属,而且本属仅此一种。观光木是我国的特有植物。是我国植物学家钟观光教授首先发现并采集到标本,并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陈焕镛教授鉴定。为纪念钟观光教授,特将此植物命名为观光木,其拉丁学名是:(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  相似文献   

18.
宝华玉兰(Magnolia zanii)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由我国著名树木学家郑万钧先生于1933年命名,模式标本采自江苏句容市宝华山。通常认为其分布仅限于江苏镇江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在1991年出版的《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宝华玉兰被列为  相似文献   

19.
研究天女木兰低温层积催芽种子中脱落酸含量变化规律,为解除休眠提供依据。以天女木兰种子为研究对象,采集低温沙藏层积0、30、60、90、120、150 d种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种皮和胚乳(含胚)在低温层积过程中的脱落酸含量,采用石蜡切片法观测胚形态。结果表明:天女木兰0 d湿种子种皮和胚乳(含胚)中脱落酸含量明显高于0 d干种子;在低温沙藏层积过程中,种皮和胚乳(含胚)脱落酸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低温沙藏层积0~30 d胚乳(含胚)中的脱落酸含量高于种皮,但60 d后各处理种子胚乳(含胚)中的脱落酸含量均低于种皮;处理150 d,种皮与胚乳(含胚)中均无脱落酸。随着低温沙藏层积时间的增加,胚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处理150 d胚的子叶变大。  相似文献   

20.
木兰科植物作为古老的类群,其杂交和形态多样以及趋同进化等特点导致传统分类出现很多不同结论。对生物类群进行种群的系统进化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分类方法的局限。叶绿体的母系遗传相对保守、分子水平差异明显,是绿色植物的标志性细胞器,因此叶绿体基因组常被用来进行植物的系统进化探究。本项研究利用phylip软件将NCBI核酸序列数据库中下载的21种木兰科植物叶绿体的atp B和rbc L基因序列760bp进行序列比对处理之后,进一步应用邻接法进行分子进化系统发生分析,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从而得出木兰属中白玉兰、星花玉兰、锐叶木兰、北美大叶木兰、夜香木兰等在系统进化中的亲缘关系,为进一步对木兰属植物进行系统发生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