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Andreassen颗粒紧密堆积理论为基础,研究KR搅拌头外衬莫来石浇注料临界粒度和粒度组成对其密度、强度和热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临界粒度的增大,浇注料干燥和烧结后冷态密度与强度均明显提高;临界粒度一定时,粒度组成对浇注料冷态密度、强度以及热震稳定性的影响基本一致,但临界粒度不同的浇注料试样达到最佳性能所对应的粒度组成并不完全相同;与冷态性能相比,浇注料热震稳定性受临界粒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以硅石为主要原料,以氮化硅、碳化硅、金属硅和熔融石英为添加剂,其添加剂加入量分别为1%、3%、5%.采用石灰乳和铁鳞为矿化剂,试样成型压强为100 MPa,试样烧成温度为1400 ℃保温3 h.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及其含量时试样烧结性能、物相成分、显微结构及抗热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添加剂引入量的增加,线变化率与显气孔率呈现先下降转而上升的趋势,抗折强度、体积密度与热震残余强度先上升转而下降,真密度为逐步降低.引入不同含量的氮化硅,其热膨胀率均小于未加添加荆的对比试样.引入5%氮化硅的试样,其鳞石英含量高达80%,显微结构致密.  相似文献   

3.
以硅石为主要原料,以氮化硅、碳化硅、金属硅和熔融石英为添加剂,其添加剂加入量分别为1%、3%、5%。采用石灰乳和铁鳞为矿化剂,试样成型压强为100 MPa,试样烧成温度为1400℃保温3 h。研究了不同添加剂及其含量对试样烧结性能、物相成分、显微结构及抗热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添加剂引入量的增加,线变化率与显气孔率呈现先下降转而上升的趋势,抗折强度、体积密度与热震残余强度先上升转而下降,真密度为逐步降低。引入不同含量的氮化硅,其热膨胀率均小于未加添加剂的对比试样。引入5%氮化硅的试样,其鳞石英含量高达80%,显微结构致密。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兰州市2006年3月31日沙尘暴过程对大气PM_(10)组成变化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该沙尘暴期间及其发生前后PM_(10)中的单颗粒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发生前后,PM_(10)主要由燃煤飞灰、烟尘集合体组成,其次是少量的矿物颗粒,而沙尘暴高峰期则相反。与沙尘暴发生前后相比,沙尘暴高峰期矿物颗粒的数量百分比(59.31%)和体积百分比(99.39%)有明显增加,而其数量和体积粒度分布则相反。根据该沙尘暴过程中PM_(10)的组成变化特征,可将其划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本地污染物清除阶段、新污染物携入阶段、本地新污染物吹入及外来沙尘颗粒减少阶段、沙尘颗粒基本清除阶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批量试验,对一价阳离子浓度(Na+浓度),二价阳离子浓度(Ca2+浓度)和pH值三个最常见水化学因素对砂柱中粘土颗粒释放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加入的NaCl溶液从高浓度降到临界盐浓度以下时,砂柱中会产生颗粒释放现象;混合盐溶液中,Ca2+的存在会抑制颗粒的释放,即颗粒释放的临界离子强度值随着Ca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同等条件下,溶液pH值越低,颗粒释放量越少;pH值越高,颗粒释放量越多.  相似文献   

6.
研究黄土的的颗粒组成对铁路既有线路基沉降原因分析及病害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某铁路既有线路基为研究对象,重点就黄土的颗粒组成对其路基沉降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首先,对研究区轻微沉降段、轻微沉降段及非路基段黄土进行现场取样与形状描述,对其基本物理参数进行测试。然后采用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对黄土试样的颗粒组成进行试验研究。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黄土的颗粒组成对既有线路基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沉降段路基土与轻微沉降段路基土以及非路基土在颗粒组成上有较大的差异,颗粒级配曲线较缓,1~10μm的颗粒较少,砂粒含量大。分析初步认为,在大水漫灌以及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下,土体颗粒级配特征易使土体结构破坏,从而可能导致路基沉降。  相似文献   

7.
作者研制出新型发泡剂和结合剂,并用其制得体积密度0.6g/cm~3、常温耐压强度4—8MPa 的高级轻质硅砖。  相似文献   

8.
颗粒粒度分布测试精度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仪器测出的颗粒粒度分布是不相同的,不宜随意进行直接对比,影响颗粒团聚的因素很多,如显度,颗粒形状,粘接性等,所以,对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最宜的分散处理,京城 用颗粒图像分析处理系统时,还要注意有些颗粒有一定的吸光性,因为它山也会影响数据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电场对颗粒流流量影响的试验;利用一维半定量模型来描述该过程,推导出电场中颗粒流流量Q(V)与极板电压V的关系;分析一维模型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给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砌于小烟道处硅砖提前出现粉末状损毁。经研究其原因是硅砖中方石英含量多,小烟道的工作温度正值硅砖中方石英多晶转变的温度范围,温度的频繁变化伴随着体积变化的频繁进行,最终导致硅砖的砖体结构的松散破坏。  相似文献   

11.
乳液粒子的性能对最低成膜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乳液粒子的粒度,形态以及单体的亲水性对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影响。乳液粒子粒度大,MFT高,反之则低。MFT随乳液体系的多分散性变化而变化。乳液粒子的形态影响MFT,粒子外壳为硬聚合物的,MFT高,反之则低,新水性单体倾向于留在乳液粒子的外壳层,因而MFT的取值依赖于亲水单体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13.
由不同制备方法获得3种石墨粉,对它们进行了结构分析和电化学嵌锂性能的研究.通过XRD、SEM和BET比表面积等结构测试,发现以某种方式粉碎石墨化成型体可以获得石墨化度高、微晶尺寸小、颗粒内有大量微裂缝的石墨粉.这种石墨粉具有高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性能.组装成扣式电池以0.32mA/cm  相似文献   

14.
利用孤立子理论,研究了粒子,解释了夸克囚禁和量子色动力学中局域规范不变性的UA(1)对称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用脱壁酶(含0.04%的蜗牛酶和0.5%的纤维素酶)以0.6M的(NH_4)_2SO_4作稳定剂,于pH6.5,35℃直接酶解不经任何预处理的培养22~25小时和33~36小时的斜卧青霉JN15、Jul的菌丝体,得到大量具再生能力的原生质体。用不同浓度的脱壁酶处理指数生长期的菌丝体,在本试验范围内,原生质体的形成量随酶浓度的增高而增加,其再生频率随酶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获得大量具再生活性的原生质体的脱壁酶的浓度范围。同时,研究了温度,pH、渗透压稳定剂的浓度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作用;在相差显微镜下,详细观察了原生质体的释放过程、形态变化以及原生质体再生成正常茵丝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协作学习中协作小组分组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协作学习中学习者的关键特征类型,以异质分组为原则,设计了适用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自动分组模型,给出了分组算法关键技术,进而采用PHP+Apache+MySQL组合技术开发了协作学习小组分组系统.该系统支持协作小组分组的自动实现,具有自主分组、异质分组、随机分组和同伴关系分组等功能.该系统为协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自动分组的支撑环境,是CSCL教学和研究的一种有效支持工具.  相似文献   

17.
按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成因,可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佳县—子洲地区的太原组砂体分为潮汐沟道砂体、河道砂体和潮下砂坝砂体三类。不同成因的砂体,在结构组分、构造、测井曲线和展布形态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这些特征又明显地影响后期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从而控制着储层的孔隙类型、物性、分布等特征。研究表明,最有利于储层形成与演化的砂体为潮汐沟道砂体,高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导致胶结作用较强,压实和溶解作用表现不明显,使砂体内保留有相对多的粒间孔和高岭石晶间孔,物性也较好;这类砂体多呈条带状分布于太2时的中、南部地区,该区块的太2段亦是今后重点勘探的区块。河道砂体和潮下砂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决定了它们的储集性能不及潮汐沟道砂体,且分布局限,属于较差的储集砂体类型。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退极化因子对金属-绝缘体复合介质中的线性光学吸收和非线性极化度的影响.利用退耦近似和谱表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退极化因子对有效非线性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线性吸收系数和有效非线性极化率与颗粒的形状(对应退极化因子)有很大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化学反应提供的酸性水介质环境和异常压力带流体的循环热对流是影响和控制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重要因素。有机质热演化、粘土矿物转化、硫酸盐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油田水化学性质和烃类物质进入储层等因素引起地层水介质化学性质的变化 ,这严重影响了深部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循环热对流是深部储层流体的主要流动方式 ,它控制着自生矿物在砂层中的析出位置和次生孔隙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以一级高铝矾土熟料为制砖主要原料,引入少量石墨为改性剂,并以磷酸铝为主要结合剂制备不烧高铝砖。试验结果表明:不烧高铝砖的耐熔蚀及抗热震性能优于普通烧成高铝砖,引入少量石墨所致的应变失配以及使用过程中磷酸铝的晶型转变是对不烧高铝砖高抗热震性的综合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