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支 《科学之友》2005,(8):35-35
中国首次赴东非大裂谷科考队在全国公开招募中青年科学家的消息公布后,已经迅速在国内外传播开来。短短十余天时间,就已经有在国内外工作的1000多位博士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网络等方式与科考队进行了联络。据科考队的组织方,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副秘书长、《DEEP中国科学探险》杂  相似文献   

2.
伊唯 《科学之友》2005,(15):32-33
2005年5月25日,中国最大的民间科学探险组织--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一支中国科考队即将于8月2日出发,前往东非大裂谷进行为期15天的科学考察.这次活动不仅得到中国有关政府部门、机构的支持和关注,也得到了埃塞俄比亚政府的热情支持,埃塞俄比亚驻华公使亲自为中国科考队出谋划策.科考队的组建和考察工作,由中国原创的高档探索发现视觉杂志杂志社具体承办.  相似文献   

3.
2012年2月,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经过20年的钻探,一支俄罗斯科考队即将钻透4000米冰层,一个水下机器人即将抵达著名的南极冰下湖——沃斯托克湖(Lake Vostok)的水面。  相似文献   

4.
伊唯 《科学之友》2005,(8):32-33
2005年5月25日,中国最大的民间科学探险组织——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第一支中国科考队即将于8月2日出发,前往东非大裂谷进行为期15天的科学考察。这次活动不仅得到中国有关政府部门、机构的支持和关注,也得到了埃塞俄比亚政府的热情支持,埃塞俄比亚驻华公使亲自为中国科考队出谋划策。科考队的组建和考察工作,由中国原创的高档探索发现视觉杂志《DEEP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社具体承办。  相似文献   

5.
国家海洋局发布了中国南极冰盖昆仑科考队的有关情况,向全国人民进行“汇报”:2005年2月7日,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驾驶4辆雪地车安全顺利地返回中山站。在历时63天的考察中,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开展了大量科学考察工作,硕果累累。目前12名科考队员精神状态良好,身体健康。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地区及1200多km的沿途,冰盖队系统地开展了冰川学、气候学、气象学、测绘学、天文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在冰穹A顶点和距中山站806km处,考察队分别设立了2个简易观测站,并进行了详细的建站选址调查,建立了2个国际共享的自动气象观…  相似文献   

6.
南极,在我们的脑海里,是一个冰天雪地极为严寒的世界,然而在极地科学家的心里,那儿却是一片搞科研的热土.这不,我国极地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王自磐研究员又参加了我国第17次南极科考队到了南极,这已是他第6次登上南极.出发前,笔者对他作了专访.  相似文献   

7.
由于人们所能采集到的巨型乌贼标本通常是没有生命特征的,所以很久以来,人们都无法对其真面目进行描述直到一支日本科考队在抹香鲸的后面紧追不舍,才最终揭开了它们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8.
2009年6月24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一支科考队携带着发掘工具、仪器出现在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西剖面上.这是该遗址"北京人"生活过的地层在发掘中断近半个世纪后又一次被考古的探铲触及,立刻  相似文献   

9.
南极大陆较小,面积1239万平方千米,只占地球陆地面积的9.4%.南极常年冰封雪盖,气温很低.除了科考队员外,南极没有常住人口,因此是一方净土,未受到任何污染和侵蚀.自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在这里建立了科学考察站,我国的长城站和中山站也在这里.  相似文献   

10.
封面说明     
正20世纪60年代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的早白垩世乌尔禾翼龙动物群,包括数量较多的准噶尔翼龙及不同类群的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考队在乌尔禾下白垩统吐谷鲁群湖相地层中,发现了多个层位大量保存的恐龙、翼龙、鸟类和龟类足迹化石.汪筱林等对新发现的恐龙足  相似文献   

11.
在朱尔斯·凡尔纳(JulesVerne)一次有价值的探险中,俄罗斯科学家准备潜入1637米深度的水下--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的湖底. 科考队于7月29日进行了首次潜水,他们采用载人"和平-1"号与"和平-2"号潜艇--得益于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出场,这两艘潜艇已声名远播.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科考队在南极钻取到具有270万年历史的冰芯,创下至今最古老冰芯的纪录。科学家表示,这块冰芯或许可以揭开冰川时期形成的原因。同时,以此为线索,该科考队将回到该冰芯发现的地点,寻找更古老的冰块,以期为地球气候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能的参照。据报道,该冰芯内部存在气泡,也就意味着它封存着270万年前地球的温室气体。通过对该气泡的研究,科学家发现  相似文献   

13.
盘古 《科学通报》1999,44(12):1233-1234
1999年5月25日,国家海洋局局长张登义在北京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在今年的7~9月间,中国国家科考队将首次在北极进行科学考察活动.据悉,这次北极科学考察,是我国第一次由政府部门直接组织对北极地区进行大规模综合性科学考察.这次考察由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和国家测绘局等部门相互支持,通力合作,共同组成国家考察队,由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此次考察,将充分显示我国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和日益提高的现代科技水平.7月1日,将由近50名地质、地球化学、大气物理、物理海洋、海洋化学、…  相似文献   

14.
走进墨脱     
在中国,对科学研究者、人文考察者、探险者和旅游者来说,最神秘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最令人向往的地方是西藏;在西藏,最具诱惑力也最难进入的地方则是墨脱。 2003年9月至10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考队一行6人对墨脱地区进行了徒步考察。  相似文献   

15.
粉红河海豚     
为了研究一种叫做“粉红河海豚”的亚马孙河淡水海豚,一支科考队走进了亚马孙河流域的马米洛1哇自然保护区。走进保护区夜里,在科考队宿营的村庄下了一场暴雨,随之而来的洪水淹没了村里的玉米地、香蕉林,甚至还淹没了河边的吊脚楼。两米高的小树完全被淹没在水下,飞鱼像鸟儿一样从枝杈间飞过。闪电撕裂了天空,粗大的树枝被劈作数段,连同上面的动物一起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室外的黑夜充斥着各种声音,风声、雨声、尖叫声,此起彼伏。如果你仔细倾听,在这各种声音之中偶尔还夹杂着一种悦耳的啼叫声。“咔、哈哈”,就像一只大鸟在歌唱。巴西人将发出这种声音的生活在巴西亚马孙流域的动物称做“botos”,其实,botos并非鸟儿,而是  相似文献   

16.
《世界科学》2010,(9):F0002-F0002
<正>8月20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成功到达北极点,创造了我国历次北极考察队到达北冰洋最北的考察纪录。当天,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到达北纬88度22分、西经177度20分地点后,  相似文献   

17.
科考队在野外曾拍到一个大象家庭聚集在一起的场面,它们发出的尖叫声、怒吼声、鸣笛声震耳欲聋,远在几千米外都清晰可闻:在一位偶尔来此的旅游者看来,这一暮景象纯粹是动物的夸张性表演,表现了非洲野生动物的宏大气势。但在生物学家乔伊斯·波尔眼里,大象发出的这些声音所代表的含义远比耳朵里听到的要多。  相似文献   

18.
杨威 《科学之友》2005,(4):43-43
2005年1月14日,北京国际邮电局职工勇高迁随第21次中国南极科考队部分成员踏上南极,南极长城站邮政局于1月底挂牌营业。国家海洋局、国家邮政局向南极长城站发去电报,表示祝贺。南极长城站邮局揭牌后,将启用两枚标有“中国南极长城站”字样的邮政日戳,并开办国内、国际平常、航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月10日下午,雪龙船离开乌斯怀亚港,穿越德雷克海峡,于12日到达威德尔海,开始在威德尔海进行海洋综合考察。至1月20日凌晨,威德尔海综合调查全面完成。在这一段时间的大洋考察中,南极科考队遭到了3个大气旋的影响。大洋考察队克服风大浪高的困难,进行CTD/ADCP剖面的观测,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全自动无人值守“南极巡天望远镜”10月14日在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调试成功.即将跟随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奔赴南极,执行太阳系外行星、超新星等天文观测任务。据介绍,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直径68厘米,有效观测口径50厘米,分辨率为1个角秒.装备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片电荷耦合器件(C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