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腐败是以公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绊脚石.面时新的社会环境,应全面认识腐败现象,加强党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扫清和谐社会道路上的障碍,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消除贫富差距提供保障,为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2.
陈良 《科技资讯》2007,(17):256-256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建设,调节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新时期和今后长远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下大力气加强能力建设,其中包括:提高激发社会活力的能力;提高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提高解决社会矛盾的能力;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了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的重要意义和重要方针,为实践中构建和谐社会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指明了科学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黄志国 《科技信息》2009,(34):I0066-I0066,I006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2004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民主法治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公平正义是民主法制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坚持的价值原则,是社会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保障。只有始终坚持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更加和谐"是党的十六大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主要任务.和谐社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当丰富,主要是指人们之间的相处和谐,其特征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法治是一个多义的概念,作为工具性价值,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结合本人工作,就坚持公平正义与构筑和谐社会与谐市场的关系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王志 《科技信息》2009,(8):311-3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凸现人的社会主体地位。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建设和谐社会最本质的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种和谐社会的建立,体现在精神风貌上,表现为文明健康向上,不断追求人类和社会历史进步;体现在个人人格和品质上,应该表现为具有关爱、互助、谅解、尊重、诚实的品格。塑造具有健康和优良品格的人,是以人为本的终极目标,只有塑造了具有健康和优良品格的人,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因此,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和谐社区建设是增强社会和谐的基础,在开展构建和谐社区工作中,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这就是要加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建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及协调发展的社会状态,而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并把这种理念贯彻到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10.
公平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社会运行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公平正义在和谐社会的进步进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基础地位.笔者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即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规则设计与安排的基本理念和依据;是促进与生成效率,激发社会活力的原动力;是社会实现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在新时期仍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价值。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资源支撑,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保证,是推动经济改革的助力器,是实现社会整合和民族凝聚的基石。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利于党执政权威的增强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不仅强调要实现个体正义以促进个体自由、平等与全面发展,而且强调要保障个体正义的优先性,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的发展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马克思的个体正义优先理论涉及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的现代化等重要内容,对于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有利于人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实现社会正义的目的出发.可以将社会正义的构造理解为过程构造与逻辑构造的统一。这样分析有助于人们在实现社会正义的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人们重视实现社会正义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实力最强、最富有朝气的执政党。其强大的感召力、神奇的凝聚力源于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政治禀性。政治勇气是党应对多重考验的利刃,智慧优势是党永葆先进性的法宝,实践取向是党求真务实的标尺,而民众情结则是党铁肩担道义的秘笈所在。  相似文献   

15.
党领导下的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史,是党史研究中较为薄弱的领域,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有利于借鉴历史经验,加强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在党史研究中,正确对待党的历史成就和失误,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实事求是,是党史研究应当坚持的党性原则,也是党史研究科学性的基本要求,党史研究的党性原则和科学性是统一的;从史学角度对党史研究进行研究,总结党史研究的历史经验,有利于深化党史研究,更好地坚持党史研究的党性原则和科学性。党史教育是一门科学,要研究和把握党史教育的规律,克服党史教育中的形式主义,把党史教育和加强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史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教育性质问题是教育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教育实践的一个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高度重视教育性质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教育性质有不同的认识,呈现出一种明显的阶段性和历史的继承性。一百年来,党对教育性质的认识不断发展与丰富,构成了党的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教育性质的继承和创新,反映了中国社会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需求,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性质理论的中国化和时代化。一百年来,人民性在党的教育性质认识中占据核心位置,从教育要唤醒工农,到教育要向工农开门,再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人民性始终构成党的教育事业的价值轴心,坚如磐石。党在不同时期对教育的其他性质的论述,最终是为了充分实现教育的人民性。这是党的教育事业,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性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收入分配上,我党不断调整政策推进收入分配的公正,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体现在:供给制推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为收入分配公正奠定了政治基础;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确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收入分配公正的微观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同时也获得了推进社会公正不能急于求成、共同富裕目标不能改变以及志存高远又实事求不断推进目标等启示。  相似文献   

18.
创先争优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高校是高知识群体聚集的场所,通过调查研究表明高校创先争优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要通过加强高校党建,带动各方面的工作,从七个方面努力,从而增强党在高知识群体中的影响力。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在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中得到落实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对于加强和改进军队院校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针对当前军队院校基层党建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了按岗定责、依责承诺的创新实施模式,强调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应把握规范标准要求、突出育人根本、推动科学发展三个方面的着力点,为提高军队院校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提供了可借鉴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总结前人思想和吸取党内民主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对如何发展党内民主做了深刻的阐述.他认为发展党内民主的首要问题是正确处理党内民主和党内集中的关系,重点在于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其前提条件和有力措施是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