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儒家思想的重要影响,《文心雕龙》标举儒家音乐观。在审美本质论上,刘勰认为音乐的本质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尤其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反映,音乐的发展变迁决定于现实政治的盛衰;通过音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国势的兴废盛衰。在美感论上,刘勰认为音乐应该具有中和之美,应该是雅正的;他提倡的中和之乐,崇"雅"薄"郑"。在审美功能上,刘勰认为音乐具有重要的教化作用,应该发挥雅正音乐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序跋是古已有之的散文文体之一,是透视典籍文章及其作家的重要窗口,新文学运动以来,传统序跋得以继承、发展和创新;周作人把序跋作为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文学批评的文体,精辟论述了现代散文的建设,提出主张并积极实践;管窥周作人序跋中的散文观,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周作人文学思想的演变以及散文创作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与林语堂是现代散文"言志论"的两大主将,"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是他们共同的美学追求。他们都致力于个人言志探源,力图为现代散文寻求历史依据。尽管同为提倡散文的个人言志,周作人与林语堂对于散文"言志论"的理解和建构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周作人主要侧重于言志之"道",以"道"明"志";而林语堂除了提倡自我的言志外,还进一步强调了个人言志之"术",并以此探索现代散文文体风格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刘勰的《文心雕龙》既是文学理论著作,也是一部文化思想史著作,它隐含的世界观、文学观、审美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观。解读《文心雕龙》的和谐思想对当今的和谐社会的建设,仍能提供多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先秦两汉以"小道"为核心标准的"小说"观念,学术性指向远大于文学性,"小说"表现形态驳杂,并不具备稳定的文体。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六朝文论,在理论层面继承了汉人"小说"观念,将"小说"视为一种学术体式而非文学体式,因此在20篇文体论中,没有将"小说"作为一种文体正面论述,仅仅是在探讨各种文学创作技巧时偶合了当时"小说"创作的一些特点,这符合"小说"创作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小说"观念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学界存在着一个神话,认为周作人早年生活中的"悲苦"女性形象,如祖母以及杭州花牌楼的诸妇女,激发与促进了其"哀妇人而为之代言"的女性观的生成。这个神话不仅在周作人自己那里被一再言说,后来的研究者如钱理群先生等也延续了周作人的这种误识。实际上,所谓的"悲苦"更多的是强加给那些女性形象的标签。悲苦女性形象对周作人的影响,在周少时并未显现,它主要是周在后期回忆中的"重构"。并非这些悲苦女性形象促发了周"哀妇人"女性观的形成,而是在其已成型的女性观的视阈中,她们经过扭曲和过滤而呈现为特定的符号表征。  相似文献   

7.
剖析了周作人以“言志”为核心的文艺思想具有的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特色,发现“言志”的深层意蕴却属于原始古典主义。它崇尚古代,注意情感和理智的和谐,追慕闲适、典雅的趣味。认为由于政治文化语境的制约,这种古典主义必然蒙上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8.
《荀子》对《文心雕龙》的影响,不少专著中偶有涉及,但还不曾有专篇论文作系统的论述,本文试图就此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索,以求教于海内外《龙》学界的朋友们.通观《文心雕龙》全书,刘勰曾多次论及《荀子》,以篇章次序排列,可见如下数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民俗学角度来探讨周作人的生活观。笔者认为,在周作人民俗学研究的背后有着更为深层次的思考:即以此来探求中国人理想的生活方式。周作人的生活观由两个层面构成:一为“自然地简易地生活”;一为“微妙地美地生活”。前者注重平民趣味,后者带有传统士大夫情调。在周作人看来,二者都是中国人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
11.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崇尚浮华的文风致使文章偏离根本,重文轻笔的现象也流弊日深。为匡正时弊,刘勰在著书《文心雕龙》时主张文笔并重的观点。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对“用”的内涵定位主要体现在“功用”方面;在文体分类上注重功用型体裁的收录;在文体写作上,为文的功用要求和功用影响体现了文笔平等观点;文章功用原则的贯彻,是纠正重文轻笔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3.
研读周作人《人的文学》、《自己的园地》和《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可以看出他一贯坚持的自然人性、个体自由、艺术独立等人本文学思想。周作人把文学分为“人的”和“非人的”、“为艺术的”和“为人生的”、“即兴的”和“赋得的”,再通过比较、选择、整合,构建一种理想的合乎人性的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14.
钟嵘《诗品序》提出"自然英旨"的观点,主张诗歌要追求自然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以"即目直寻"的方式进行创作,反对用典和刻意雕琢;在追求"自然美"的同时还要注重文采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附逆期间曾经对当时的中国文化建设发表过一些看法.他在事后强调自己的这些看法意在“说明中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为民族求生存”.因此,木山英雄将他的这一时期的文化建设思想表述为“复古”,陈思和、董炳月等则强调其落水的性格悲剧,强调其民族主义表达的相对合理性.其实,周作人附逆期间的民族主义表达并不是单纯的复古,而是其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就有的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融合的思路.他附逆的悲剧,固然有个人性格的悲剧,但更重要的因素可能是当时专制政体与民族主义的现代原则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知识分子的独立和入世精神保证了非常时期的周作人有意的自我调适及疗救,展开他一直信奉的伟大的捕风的启蒙运动。事变后,周作人选择留平而非南行,很大程度上是他人生主义的儒家思想的结果。在药草堂随笔中,周作人借人情物理来释放他因对于旧思想、旧道德的震惊而产生的紧张感和压力感。药草堂随笔记录传说中的人与事,含了保存与维护的悉心,替破坏中的国家敛聚精气。在周作人看来,传统或传说的资料或是民族复兴的根基。  相似文献   

17.
鲍晓东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103-105,137
《文心雕龙研究史》堪称新世纪“龙学”的一部力作。该著将《文心雕龙》产生以来一千五百年的研究历史作了一个全面的介绍,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同时也具体地指出还没有解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无疑是非常必要与及时的,为新世纪的《文心雕龙》研究提供了一个良性的操作平台,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周作人是北大的教师,新潮社是以北大学生为主创办的新文化社团。周作人在写了《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等文章之后,成为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重要思想家,新潮社在思想上成了他的忠诚的追随者。周作人是新潮社的最后一批社员和最后一任主编。但是,在抗战胜利后,新潮社的主要缔造者傅斯年,却因周作人抗战中的附逆表现,毫不留情地与当年的老师划清了界线。周作人对新潮社的感情也就此断绝。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家,周作人的文学价值观发生了多次重大转变。这既决定于中国现代社会历史发展的风云变幻,也与他本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人生阶段上人生观的变化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因此,从人生观和文学价值观的互动关系出发,应该是厘清周作人文学思想发展演变过程的一个有效角度。  相似文献   

20.
《昭明选》作为一部按体选录各类字佳作的总集,不论从体分类角度还是选录作录、作品方面,都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选》于“赋”之外另立“骚”体一类,是有其科学性和开创意义的;《选》把“骚”居于“赋”与“诗”之后是与《选》的性质及作编纂目的相关的;从《选》所录“骚”类作家、作品情况可以看出萧统既重“”又重“质”的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