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色彩作为一种符号,在原始宗教仪式中已经被广泛应用,并且伴随着不同的寓意与时代特征,历经了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与行业的演变与发展.现代社会中色彩符号的发展与应用已经具有了科学性、系统性、时代性,色彩一旦被赋予一定的含义即具有符号的特性,它将能更好地应用于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好地发挥"第一视觉"的功能、更快地传递讯息.  相似文献   

2.
论述视觉符号在"读图时代"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妈祖文化传播如何更好地应用视觉符号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已经引起了政府和民间的重视。从视觉符号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入手,进而分析视觉符号传播的优势,试图为妈祖文化传播找到更多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琳 《科技咨询导报》2010,(16):240-240
色彩是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设计过程中,具有"符号"特性的元素,也是在第一时间与用户发生视觉交流、情感交流的设计元素,同时色彩可以提升设计的"精神层次"。本文从这一因素入手,分析色彩与设计的情感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自罗兰巴特把语言符号学扩展到对整个社会的符号系统的研究以来,符号学体系也不断扩充。人们日常接触到的种种房地产广告形式实际上正是种种符号元素,需要符合符号的表征机制及体系作用机制。符号是文化的产物,一切文化体系都可视为符号系统,这也就使符号具有了与"征兆"、"症候"等不同的特征,即约定俗成性与诱导性。房地产广告符号元素正蕴含着广告主体的意图及社会文化思潮。  相似文献   

5.
言语交际只有在特定的人群中使用才能起到传播作用,而非言语符号却能够部分地为不同文化、不同种族间的社会成员所通用。在西藏地区的信息传播中,非言语符号往往比语言符号包含着更多的隐含意义。非言语符号具有多角度多层次的传播学意义。文章试图对非言语符号在西藏文化传播中的角色和地位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发挥非言语符号在西藏文化传播和对外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已进入一个以符号运行为机制的符号社会,我国公众舆论的表达也呈现出一种鲜明的符号性,具体表现为公众带着一双有符号性色彩的眼镜参与到已经被大众媒体建构过的符号化的公共事件的讨论中。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频发的"宝马撞人事件"的传播社会学分析,对于当前公共舆论表达的符号性倾向现象的产生及其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能在某种程度上加深学界对于公众舆论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卫慧的早期作品中,自我言说过多地将笔触放在了自我的感觉上,缺少一个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叙事模式的设置具有浓厚的消费文化气息。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消费符号和异国情爱叙事特点有浓郁的后殖民文化色彩。她的创作经历了从迷惘到皈依的发展过程,新作《狗爸爸》透露出卫慧对既有规范秩序和社会文化的认同,标示着卫慧另类、叛逆创作姿态的被改写。  相似文献   

8.
色彩语言的文化符号意义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彩语言是人类社会中符号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历史文化心理积淀的结果。通过"黑""白"两个颜色词分析不同民族文化的内涵及其变迁过程,可以看出颜色词不仅反映语言表面的意义,而且反映了语言的宗教内涵。同一颜色在不同语言中的含义有相同,也有不同,其相异之处主要是由宗教、文化、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决定的。其中文化价值方面的差异和宗教信仰的不同是主要原因。对色彩语言的研究需要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进行历史的比较,而不能从语言的表面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王艳芳 《科技信息》2010,(12):I0150-I0151
随着科技、数字和多媒体的发展,语言模式已经不能担当唯一的表意工具,图像、声音、颜色等符号资源也成为了意义的表现形式。克瑞斯和勒文(Kress&leeuwen)在韩礼德(Halliday)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创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结构意义"为核心内容的分析图像的视觉语法。本文利用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视觉语法理论,以中国矿业大学百年校庆的标识为例,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和语言如何实现表意功能的。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认为生产决定消费。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消费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生产。鲍德里亚针对这一社会转型,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了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为了更好地论证鲍德里亚的符号拜物教思想,找到直面现实消费社会的途径,可以从"何为消费"入手,区分传统的消费概念与消费社会中的消费概念,以此为基础,引入符号学视角,论证"物的消费"已经成为"符号的消费"。最后,借助现实社会中存在的消费问题,依托符号拜物教理论,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1.
“红色”(red)在中英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和翻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琼 《科技信息》2010,(9):230-231
人类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各种各样的颜色随处可见。颜色作为一种视觉效果,从理论上讲人们对它的感知是一致的,因此不难发现“红色”这一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有相同的象征意义。但是由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和语言本身以外的因素(如民族因素和习俗因素),“红色”这一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又有不相同的象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红色”这一颜色词在中英文化中相同的象征意义,不同的象征意义以及象征意义的异同对中英文中翻译互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当前,许多专家、学者在反思我国的政府改革为何始终摆脱不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的时候,提出了应该确立"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模式,但是"小政府、大社会"模式根源于西方的经济、政治制度,是西方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适合于各个国家的各个经济发展阶段。笔者从"小政府、大社会"产生的时代背景出发,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小政府、大社会"模式不适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并提出中国应建立"适中"的政府规模。  相似文献   

13.
颜色词“黄”所拓展的联想意义是在人们对色源体认知的基础上再通过联想而获得的。从认知角度分析汉英颜色词“黄”的语义异同之处,剖析影响人们对“黄”语义认知的因素,旨在更好、更全面地了解汉英颜色词“黄”的意义,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14.
喜糖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符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颜色所反映出来的心理感受、心理联想、代表寓意各有异同。色彩作为一种符号是喜糖包装设计中的重要媒介和必不可少的视觉传达符号。成功的运用包装色彩,不仅能够清晰传达商品信息,而且能够提高商品形象感染力和经济附加值,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色彩设计在喜糖包装设计中不容忽视,对色彩的合理运用将直接影响到该包装设计的成功。因此,必须关注色彩、研究色彩,把色彩作为一种重要的、具有表现力的要素来使用。  相似文献   

15.
颜色作为一种符号,它用来表征事物、传达特定的信息;作为一种载体,用来宣泄不同民族的思想感情,反映世情百态。颜色词作为每个民族语言中基本的表象词,从多个角度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社会文化特点和民族特性。文章围绕黑与白两种颜色词,通过对黑与白颜色词在藏语、英语中的内涵及其翻译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试图揭示黑与白颜色词在藏语和英语中的基本内涵、象征意义及其基本翻译规律。  相似文献   

16.
原始艺术与民间美术有着血缘般的关系。其最为活跃的因素就是色彩。民间美术中的"五彩"专指青、赤、黄、白、黑五色。民间"五彩"是原始色彩观的延续和发展,其艺术表现特征以及观念、设色的形成及社会文化象征内涵一脉相承。当前,众多地域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呈现出商业化的格式设计,忽视本土艺术发展的继承性问题。民间色彩"五彩"观既幼稚又成熟、既强烈又质朴的情感对增强设计色彩本土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说文解字·艸部》的词语中有不少是属于蔬菜类、草药类或者是两者兼类的植物的。但是很多词语由于许慎的说解很简单,有些甚至解释成了别的意思,致使人们不知它们的确切含义。对于这些词语,弄清楚它们的确切含义以及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相对应的名称,就能为当代人读懂《说文解字》该章节扫清障碍,从而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我国民众使用中草药和食用蔬菜的基本状况,并且为现代社会人们提供药用类和食用类蔬菜一些有益的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作为一类外来文化快速进入西藏社会,随即产生了全面又深刻的影响,面具由传统社会的神灵符号,嬗变为商品世界中大众想象的消费符号。传统器物民俗的神圣性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被迅速解构了。依赖前工业社会的“传统”在不断式微的同时,由整个社会合力创造的、结合经济力量的新传统正日益流行并得到共享,这是当下民俗文化的两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语义取象对词义演变的影响——以“首、头”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的所指对象依照认知经验会在人的心目中形成一定的心理意象,我们称之为"语义取象"。通过对"首、头"的词义分析,文章认为,受深层认知因素的制约,两个词即使词汇意义大致相当,但它们在人们认知体系中有不同的意象和各自突显的特征,这深刻影响着词的使用和词义的发展,对词义系统的自我调控与平衡是极有利的。聚焦于词的语义取象,获得了词义分析的新视角,能够为多义词的义域分布和发展趋势提供解释,也为同义词的辨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