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同时又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认知方式,和人类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在日常语言中和生活中使用很频繁,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转喻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转喻思维的培养以促进教学。  相似文献   

2.
王甜甜 《科技信息》2009,(26):I0127-I0128
翻译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翻译评论能力,转喻在翻译教学运用中特别注意翻译的实践,它同样也遵循翻译理论。作为教师,从事转喻翻译教学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提高转喻翻译水平,求把翻译、文学、语言学理论同翻译实践和过程结合起来,以便提高语言理解的能力。本文通过介绍转喻翻译教学的重性,目前翻译教学的现状以及转喻翻译教学方法等,说明了转喻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概念转喻理论,探讨转喻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转喻翻译的原则,提出转喻翻译的具体策略。认为翻译是具有转喻性的认知活动,翻译过程中文本的理解和表达皆体现了"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同时指出概念转喻也是一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仲莉 《科技信息》2012,(21):196+243-196,243
本文以身体器官"鼻"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建语料库,尝试从因果转喻、整体部分转喻和范畴特征转喻三个方面去了解并阐释英汉语言中"鼻"的惯用表达形式和概念转喻意义,以期对外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5.
认知域、矩阵观以及激活区转喻观等传统研究方法在对转喻的认知机制进行阐释的过程中遗留了诸如无法解释多域操作现象、映射方向单一以及拘泥于概念邻近关系的替换等问题,而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则通过对复合空间的多维映射及动态整合很好的解决了如上问题.概念整合理论不仅为转喻的意义构建和认知解读提供了崭新的探究视角,也为学界热议的隐转喻的区分及其相互关系开辟了科学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普遍的思维认知方式,转喻对人们认识事物、促进语言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外语词汇教学中,转喻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外语词汇.本文试图通过转喻的思维模式与词汇习得的关系,探讨它在外语词汇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基于认知语义学意义观,运用构式压制、概念转喻等理论来探剖析"副名结构"。解构了"副名结构"中名词的功能,从传统上指称实体转化为描述事物性状,功能发生游移。阐述了"副名结构"中的转喻机制,指出了名词之所以能够实现转喻操作的内在动因,即语义压制。概念转喻是"副名结构"中语义压制得以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是语义演变背后的认知机制。喻体的特征是多层次、多侧面、系统的,喻体潜在特征随着人们的认知深化得以显现,引发跨域意义转移。概念转喻机制及其突显原则对大部分词义的发展做出合理解释。大多数词义变化是由隐喻和转喻共同作用的结果。隐喻和转喻是基本的认知方式,在概念结构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是互补分布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情态动词意义研究主要观点的分析和比较,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语义学理论和隐喻、转喻理论提出了隐喻和转喻对情态动词理解的这一解释机制,从而尝试解决情态动词几个义项的内在关联。认为隐喻和转喻共同导致了英语情态动词的语义扩展,同时隐喻和转喻也能很好地解释同一个情态动词多个义项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0.
操凤玲 《科技信息》2010,(20):I0168-I0169
概念合成理论研究概念合成的过程,它指出心理空间之间的映射、组合、完善及扩展是概念合成的主要方式.转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个认知过程,在概念合成的过程中,转喻参与心理空间的映射及合成,共同构建概念,形成语义.  相似文献   

11.
习语是一种固定搭配或固定短语.认知语言学认为习语是概念系统的产物,其本质具有概念性和系统性.习语的语义不是任意性的,与人类的认知密切相关.通过概念隐喻、概念转喻、概念的隐喻一转喻对情感习语进行解读,目的在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探索英语情感习语的认知机制.情感习语的隐喻、转喻和隐喻一转喻的认知机制为人们理解习语语义提供了概念理据.  相似文献   

12.
彭晓 《长沙大学学报》2012,26(1):100-101
通过对原型范畴理论的主要概念的界定,着重阐述了把转喻看作是以空间上"部分—整体"与"具体—抽象"邻近性的原型范畴转喻观,并在原型范畴理论的指导下,将转喻分为整体和部分的转喻及部分之间的转喻这两大类,其下又各细分为六小类。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对词汇教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开启了词汇教学的新篇章。在我国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把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付诸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在教学中从基本范畴词和词的原型意义入手,根据隐喻、转喻等认知手段扩展词义,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词汇意义的理据,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以达到扩大学生词汇的广度知识与深度知识,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词汇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刘苏丽  李瑛 《科技信息》2009,(36):I0024-I0025
传统的修辞学和语言学把转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但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认知语言学家已明确地认识到转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过程。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主要通过转喻是同一认知模型中的概念映射和同一矩阵域中的概念激活对转喻的本质加以探讨,然后对转喻进行相应的认知分类,以加强人们对转喻的进一步了解和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归纳和揭示了概念转喻认知本质,并在Abdul Gabbar Mohammed Al-Sharafl对语篇转喻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概念转喻对语篇研究的贡献,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类概念转喻对语篇衔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刘鸿 《科技信息》2011,(35):5-6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明确自主学习的有关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以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探讨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指导意义,旨在更好地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宗洁 《科技咨询导报》2009,(12):172-173,175
通过比较传统修辞学对于隐喻与转喻的解释和认知语言学对于两者的全新定义,笔者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向英语专业的学生讲授隐喻与转喻的使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语言专业学生对于语言的敏感度,而且拓展了他们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8.
当前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已从纯粹的思辨转向了运用,这是一种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转喻的研究同样也需要顺应这一研究潮流。对转喻和转喻理据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整理,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根本目的在于为转喻研究的深化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对转喻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国外转喻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对转喻本质认识和分类上,国内转喻研究表现在理论引进和结合汉语实际的研究上。总体来说转喻理论应用越来越广,研究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20.
概念合成理论自Fauconnier & Turner提出以来,它的阐释力已在隐喻、翻译、常规含意的推导等领域得到证实,同时各国语言学家予以评析和完善。本文也试图运用此理论来解释分析言语行为转喻,并且以请求类言语行为为例,分析了请求类言语行为中的前段、核心段、结果段及后段激活整个言语行为,达到言语行为转喻效果的认知过程。进而证明了概念合成理论对言语行为转喻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