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史记>对先泰历史人物的心理时有细微的描述,其中有些是<史记>时先秦史籍中相关人物的"哭泣"或作正面的增容,或作侧面的增补,使<史记>中部分先秦人物形象较先秦史籍中的相应形象更加鲜活丰满的同时,也传达了纠结纷繁的世情.  相似文献   

2.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文试图结合惊心动魄的气氛渲染和性格各异的人物塑造两大方面,再次感受一下《史记》中一个非常精彩的片段《鸿门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探讨《史记》在刻画人物方面的开创性和卓越的艺术性,通过对有关概念的厘定,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史记》中人物个性化刻画所运用的多种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和分析,以求作个概括性的梳理。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里,把《史记》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地评价了《史记》在中国史学界和文学上的地位。这已成了定论。《史记》中的传记,是“藉人以明史”的,不同于后世的“藉史以传人”,前者以写人为主,后者以叙史为主。《史记》为了说明人物的荣辱和升沉,辨事之成败与是非曲直,司马迁在先秦诸子散文与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高祖本纪》、《太祖本纪》为个案对这两部史书《史记》、《清史稿》的人物描写作了比较性的解析,从 《史记》到《清史稿》人物的描写艺术呈现诸多不同,其展现人物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侧重故事塑造与侧重略述经历 的不同、以直笔h写人与以赞笔写人的不同、强化传奇性与弱化传奇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传统史学从春秋时孔子修《春秋》、左丘明作《左传》开始形成,经过西汉司马迁作《史记》、东汉班固作《汉书》奠定基础,到盛唐刘知几的《史通》作了小结;再经过北宋司马光作《资治通鉴》、南宋郑樵作《通志》而有进一步的发展,直至清代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作了概括。在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其主要特征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说明:一、史籍丰富,历史著作体裁多样,史学研究“非理论化”我国历代史学家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献资科是相当丰富的,其数量之多,用“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之类的词语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这些史籍的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涉及  相似文献   

7.
先秦诸师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乐师.乐宫。先秦时期,各国多把宫廷乐官总称为“师”。关于先秦诸师的记载,散见于先秦两汉的多种文献。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仅《左传》、《论语》、《国语》、《史记》等文献中所提到的“师”,就有数十位之多,足见先秦时期乐官活动的频繁程度。但遗憾的是,对于他们,史料中却很少有专门的撰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只是一笔带过,即便如此,我们也还是可以从这些仅存史料的有限记载中,管窥到他们的一些面貌。作为先秦音乐研究的一个方面,本文拟对先秦十位乐师作初步考证,以飨同好。一、师延考关于师延,诸多的音乐史书格中很少提到…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先秦时期重要著作,是西周至春秋时期重要的语言材料,对于研究当时的程法现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以《诗经》中全部"以"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全书中"以"字的用法作定性、定量的考察分析,试图描绘《诗经》中"以"字的语法面貌,为研究虚词"以"的用法及变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9.
先秦游侠考述──廿四史游侠考述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文献对游侠记载的废先是导致今人对先秦侠文化研究尚属空白的一个直接原因。本文试图根据《韩非子》、《史记》等典籍的零星记载及其它潜在线索,对先秦游侠情况作一较全面、客观的描述。先秦侠的产生是在东周以后,最先来源于战国时期自由流动于社会各阶层,无固定职业而尚武好义的自由武士。可分依附游侠和自由游侠两大类。诸子百家都与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侠的行为模式和伦理原则在先秦都已大体具备。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史学和文学素有密切结合的传统,不论是先秦的《左传》、《国策》,还是两汉的《史记》、《汉书》,都既是历史著作,又是生动的文学作品。宋元以来戏曲勃起,史书上的不少史料,又成了戏曲的素材,一些突出的历史人物,几乎都有相应的戏曲。我国的历史剧很繁荣,许多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得十分出色,如楚霸王、关羽、诸葛亮、王昭君等  相似文献   

11.
略论司马迁《史记》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的悲剧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从司马迁的人生际遇、时代熏染及对楚文化继承方面阐述了《史记》悲剧色彩产生的原因,并着重分析悲剧中各种人物的命运,从而剖析了《史记》悲剧所产生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俊 《皖西学院学报》2006,22(1):116-118
在研究中国古史的过程中,顾颉刚对《史记》的评述多散见于他的随笔。虽然篇幅短小、主题细碎,但成果可观,涉及到《史记》的史料搜集、人物创作、文学性、历史观等诸多领域。其中许多创见独树一帜,对深入研究《史记》的精髓具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先秦时期,"君子"被孔子赋予道德方面的含义,并成为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表征。结合《中庸》所论"慎独"、贵"诚"、"时中"等思想,正可一窥先秦儒家所倡导的君子之道。作为先秦儒家道德学说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君子之道对中华民族的人格价值取向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今文经学是西汉时期主导性学术研究范式,其精神旨趣则是通过对孔儒伦理纲常的系统化、教条化的义理阐释,为封建专制王权提供理论话语支持。随着儒术的独尊,今文经学排斥其他诸子学说的理论倾向也逐渐显露。今文经学的这些特质也极大地影响了《史记》的历史叙事。司马迁在面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承袭今文经学的孔儒视角,对历史作了平面化的道德叙事,从而缺乏较为宽广的人文视野。其次,《史记》也极力排斥其他诸子学说,从而使得先秦浩瀚的思想光谱变成了以孔儒学说为话语中心的人文图景。司马迁的这一历史叙事,不仅丧失了史家的人文立场,也使得删减的历史成为后世所谓的真实。  相似文献   

15.
西汉元鼎六年,司马迁奉使巴、蜀以南,亲履今四川西昌、汉源一带,以后根据见闻在《史记》中记载了西南夷。《汉书》大量抄录《史记》相关记载并有所补充。综合汉代及稍后史籍相关零散记雋,对武帝时期雋、昆明的迁徙活动,雋、昆明被西汉、滇国打败,以及武帝开通博南山道路及经营哀牢地区的史实做了细致考证,可知《史记》遗漏了发生在元鼎六年之后西南夷的若干史实,原因是事件发展过程尚未结束,司马迁对情况了解有限;而《汉书》则失栽武帝中后期西南夷的若干史实,主要原因是沿袭《史记》的说法,对相关史实疏于考证。  相似文献   

16.
试论项羽     
张金秋 《科技信息》2010,(8):I0295-I0296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鲁迅先生对《史记》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是的,《史记》为我们提供了汉武帝以前三千多年历史中一幅色彩斑斓的人物形象画廊。其中有帝王将相,有一般平民;有伟大的、杰出的政治家、学者;有农民起义的领袖,也有失败的历史人物…。项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人物,也是《史记》中的一个个性十分鲜明的人物。他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史学史上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7.
刘波 《科技信息》2010,(23):I0254-I0255
"笑道"是《红楼梦》中出现比较频繁的人物话语引出词,由于古汉语具有高度概括性,所以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人物和场景对"笑道"采取不同的译法。本文将以《红楼梦》的普及本为原本,援引数例书中人物的"笑道",结合帕纳休克的俄译本《Сонвкрасномтереме》中对"笑道"的相关翻译进行对比,进而对该译本中"笑道"的翻译方法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8.
《史记》描写了一大批悲剧事件,塑造了许多悲剧人物群像,对悲剧人物的命运给予了深厚的同情,对悲剧背后的根源进行了不懈的追问,对悲剧人物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给予了毫无保留的讴歌。与中国文化高度成熟乃至衰微时期产生的悲剧作品不同,《史记》表现了中华民族在早期成长历程中勇于与悲剧命运相搏斗的元气淋漓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一贾谊对荀子的师承关系在汉初的思想成果中寻识先秦诸子的遗传,贾谊对荀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足以引起我们的注意。《史记》是将屈原、贾谊合为列传的。屈、贾均为经国之才,又有相近的遭际,屈原作《离骚》,贾谊为赋吊屈子,两人虽隔代而心相通。司马迁和他们有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共鸣,故将这两位相距近百年的人物合为一传。然而,从思想体系和政治主张来看,贾谊从战国后期“最为老师”的荀子那里吸收、继承得最多,和苟子最为近之。  相似文献   

20.
《史记》是我国先秦以及汉初历史文化的总结,班固曾概括指出它们的联系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此后有些历史家也表示过类似的看法。在班固提到的这些历史著作中,《楚汉春秋》很值得注意,这不仅因为此书出自汉人之手,重要的还在于它记载了楚汉时期许多重要的史实。因此,在研究《史记》与先秦以及汉初文化的联系时,它与《楚汉春秋》的关系不可忽略。本文试就这个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