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利用气液色谱法测定了8个有机溶质在甲酰胺+NaI、甲酰胺+NaClO4溶液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298.15K).讨论了电解质浓度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活度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性离子散射能谱仪(NICISS)可以测定20,nm厚度的表面层内各种元素的浓度分布图像,分辨率在埃米级.这种方法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分析溶液和高聚物等软物质的表面结构,是一种有效的表面分析工具.利用这一工具,研究了四丁基溴化膦甲酰胺溶液的表面结构.从NICISS谱图得到了用来标记表面活性剂离子与溶剂原子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溶液表面层内各组分的浓度随深度变化的图像.利用这些图像(包括阳离子、阴离子以及溶剂)进一步对溶液的表面分子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溶质分子在表面上发生正吸附,其正负离子在表面层内形成了双电层.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N-(4-硝基苯)-N-甲基-2-胺基乙腈(NPAN)晶体在几种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和 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由溶液热力学计算了界面熵因子。并根据λmax值和α因子值讨论了该晶体 在不同溶剂中溶质-溶剂的相互作用以及晶体在溶液中的界面状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电动势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几种电解质从纯水到不同含量的葡萄糖混合溶剂的标准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讨论了电解质在混合溶剂中溶质──溶质、溶质──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发表在国际期刊《ThermochimicaActa》224(1993)261—269中,下面是该文的摘译: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在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亚砜(DMSO)混合溶剂中的多硫离子平衡表明,无论在Z=2或8/3的溶液中,当表现浓度减小时,都有利于多硫离子的降解。并且溶液中多硫离子之间的化学平衡,都随混合溶剂的组成变化,也即和介电常数有关.低介电常数有利于低聚合度的多硫自由基离子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在20=0.05、0.10、0.15、0.20、0.25的葡萄糖水溶液中加入NaCl、KCl,在293.15K-323.15K下测定了该溶液的密度及粘度。回归计算了NaCl、KCl在该体系中的密度参数及粘度B系数。结果表明,在葡萄糖含量及NaCl、KCl浓度一定的情况下,体系的密度和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在同一温度及NaCl、KCl浓度下,随葡萄糖含量的增加体系的密度和粘度随之增加;两种电解质的B系数随葡萄糖含量的增加及温度的升高也增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该体系内部溶质—溶剂、溶质—溶质间的相互作用,说明了NaCl、KCl对葡萄糖水溶液的结构会有一定的促进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于在反相液相色谱(RPLC)中的分配保留机理忽略了在溶质进入固定相时溶剂分子必须要离开固定相的这一事实,所以,首次得出了RPLC中的分配机理是违背了物理学中的两个基本原理,一个空间不能同时被两个物体占据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结论。分配机理不考虑固定相对溶质保留的贡献和惯常置换(吸附)机理不考虑流动相对溶质保留的贡献是不合理的。溶质的计量置换保留模型(SDM—R)不仅符合上述的两个物理学基本原理,而且考虑了RPLC体系中分子间的各种相互作用。用文献中发表的本是用来支持分配机理的原始k’值,着重检验和比较该SDM—R与分配机理的结果,发现这些数据更支持SDM—R。还得出上述结论亦适用于生物大分子。首次证实SDM—R可以用来统一迄今仍在争论的RPLC中的分配机理和置换机理。  相似文献   

8.
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测定了310.15K时,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酰胺、N-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分别与蔗糖在水溶液中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关联得到了各级焓作用系数.讨论了不同酰胺与蔗糖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只有蔗糖与甲酰胺的hxy均为负,不同酰胺与蔗糖的hxy,大小主要取决于酰胺分子结构的差异,酰胺分子中所含-CH3个数越多,其hxy值越大,故N,N-二甲基乙酰胺与蔗糖的焓对作用系数hxy最大,并用溶质一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气液色谱法测定了298.15K时12个有机溶质在二甲亚砜+甲酰溶液液中的无限稀释适度系数γ^∞考察了lnγ随溶液中甲酰胺的体积分数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明了在电泳力学迁移模型(EMMM)中,溶质构象参数(Rc)的物理含义,即溶质分子在构象方面表现出的多样性,决定了溶质分子的构象参数不可能仅由几个典型数值所构成,而是一个不小于1/3的实数点的集合.用EMMM模型处理了毛细管区带电泳(CZE)中的不同类型溶质的实验数据,结果支持EMMM模型中对Rc特性的理论预计.  相似文献   

11.
在前期工作中[1] ,我们建立了用两只离子选择性电极 (1只作指示电极 ,1只作参比电极 )测定电解质溶液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相互作用的方法 .并利用它测定了NaCl与一些单糖的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 .计算了NaCl在糖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 .讨论了这些参数与糖分子的立体化学的关系 .作为该研究的继续 ,本文将报道NaCl在葡萄糖水溶液中的活度系数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所用的试剂是按标准方法进行提纯和处理 .溶液按重量法配制 ,浓度标度为质量摩尔浓度 ,即每千克溶剂水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所用工作电池为 :Na -ISE|NaCl(m…  相似文献   

12.
研究药物分子在不同介质中引起的溶液体系的结构性改变有助于从分子水平揭示药物发挥疗效的机理.应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法测定了298.15K下头孢曲松钠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氯化钾水溶液中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计算得到各级同系焓相互作用系数.结果表明,头孢曲松钠在氯化钠、氯化钾水溶液中的焓对作用系数h2均为负值,并且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该药物分子在氯化钾溶液中的h2大于氯化钠溶液.根据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贾可 《科技园地》2005,(4):47-47
溶质在溶剂中溶解、扩散.是有界面的。同一种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溶解时,不同浓度的溶液在逆光条件中.可以看到丝状液流相互穿插运动。静止后.有时能分为数个层次,并不象现有溶解理论所说的“匀称一致的电离状况”。尤其是有机质的溶解.更能明显地观察到溶液扩散时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4.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分级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窄分布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试样,对在叔丁醇溶液中经自由基聚合得到的PNIPA进行逐步沉淀分级(所用溶剂为丙酮,沉淀剂为正己烷或正庚烷),并用特性粘数、GPC进行表征.随沉淀剂在溶液中的比例增大,沉淀出来的浓相级分的分子量逐步降低.所得各级分PNIPA的分子量范围Mw为7×104~330×104,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1.2~1.5.  相似文献   

15.
实验测定了3种高聚物在不同溶剂及混合溶剂中较宽浓度范围内溶液的粘度。对Lyons—Tobolsky方程中的[η],k′M,b分别引进了包含高聚物和溶剂溶解度参数的经验关系式,在较宽浓度范围内对高聚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液粘度数据进行了关联,平均相对误差为6.3%;同时对混合溶剂体系的粘度进行了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1.8%。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利用超声光栅测量了乙二醇单体和分子量为200,600,2000,10000的聚乙二醇溶液的声速,检验了声速与溶质分子量的关系,验证了在糖溶液中溶质分子质量越大声速越小的Parthasarathy经验规律.但是发现Parthasarathy经验规律在聚乙二醇溶液中的失效.尝试利用Flory-Krigbaum的“链段云”模型给出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测量系统测定了310.15K时,甲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乙酰胺、N-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分别与甲醇在水溶液中混合过程焓变以及各自的稀释焓,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关联得到了各级焓作用系数.讨论了不同酰胺与甲醇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甲醇与不同酰胺分子的hxy均为正.不同酰胺与甲醇的hxy大小主要取决于酰胺分子结构的差异,酰胺分子中所含-CH3个数越多,其hxy值越大,故N,N-二甲基乙酰胺与甲醇的焓对作用系数危hxy最大,并用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电解质溶液视为三雏网格模型,在不考虑温度和离子大小(阴、阳离子视为有大小相同的理想球体)影响的恒定电场强度下,利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研究了该体系中的溶质离子扩散特性,考察了溶质离子间相互作用及溶液离子浓度对体系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考虑离子间相互作用时,溶质离子的扩散系数为常数;考虑离子间相互作用时分三种情况,当溶质离子密度小于等于0.2时,离子扩散的均方位移MSD与Monte Carlo步骤(MCS)间成直线关系;随着离子密度增大,在(0.2,0.6]范围内,离子扩散的MSD与MCS间趋于二次函数关系;当离子密度接近1.0时,离子扩散的MSD会趋于恒定.  相似文献   

19.
利用2277热活性检测仪的流动混合系统测定了298.15K时甘氨酸、L-丙氨酸、L-丝氨酸、L-缬氨酸、L-脯氨酸和L-苏氨酸分别与甘露醇在水溶液中混合过程的焓变,根据McMillan-Mayer理论得到各级焓作用系数,并与6种氨基酸在纯水溶液中的焓对作用系数h2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甘露醇对缬氨酸和丝氨酸的焓对作用系数值改变较大,而对侧基极性或非极性都不明显的氨基酸改变值较小.用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理论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20.
无限稀活度系数对于溶液理论工作者是一非常重要的物理量。无限稀释时,溶质一溶质间距离无限远,其相互作用可忽略不计,溶液中只存在溶质一溶剂、溶剂一溶剂相互作用力,使得理论处理简单化。而气相色谱因其测试周期短,准确度高,巳成为研究溶液的一种重要方法〔‘,一:」。本文报道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的正庚烷、正己烷、环己烷、四氯化碳、苯、三氯甲烷、乙醚、异丙醇、正丙醇、乙醇、甲醇、乙酸甲醋、丙酮、丁酮等十四种溶质在丁二酸二正丁醋、丁二酸二异辛醋、癸二酸二正壬酗中的无限稀活度系数,并就实验结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