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试图以现当代文学中父亲形象书写的两种修辞变换为切入点,考察"父亲"形象的文学叙事如何与社会现实、现代国家政治伦理建构之间互动、同构及其间所存在的复杂语义关联,以此说明作为"象征性行为"的文学叙事与现代国家政治伦理建构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庄子美学的本质是人生美学,是建立在庄子哲学基础"道"之上的一种指向人生对个体生命进行终极关怀的美学.因此,"道"是其人生美学的基础和核心.以"道"的人生审美精神为轴心,研究、剖析了达"道"者形象的美学象喻.这些形象群诠释着庄子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蕴涵着庄子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审美感受.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庄子将自己对审美境界的体认与追求融入到形象体"道"的心灵状态的描绘中.  相似文献   

3.
"失语症"与"巴列塔"是对当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两个阶段的形象概括,并由此生发了中国古代文论在现代转型中所面临的严峻学理困境.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生存空间进行梳理,在文化焦虑的压抑下秉承中国古代文论的人文意蕴旨归,促使中国古代文论的精深理路成为一种"在场"的、"在路上的"言说是我们当前的紧迫重任.中国古代文论有必要在自身的论阈中彰显"人文"的矛盾张力,以"合和"范式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呈现给我们一个真实的"人文"世界.  相似文献   

4.
刘来玉  周国艳 《工程与建设》2010,24(2):183-185,212
从当前我国小城镇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出发,分析当前城镇"节约用地"紧迫性与必要性,从城市规划编制的专业视角,探索小城镇"节地"的城市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界的日本学者对日语的“缓冲语”的定义和研究偏重研究其顺畅交际的作用,出现了“功能固着”现象.中国学者对日语“缓冲语”的研完嫁接了BrownLevinson的礼貌策略及礼貌原则理论,不易理解,且对日语“缓冲语”的分类不完整.研究存在明显不足.笔者以中国日语研究者的角度,根据先行研完的成果为基础,以调查访问为手段,重新为日语“缓冲语”分类,分析影响日语缓冲语的影响因素.客观分析日语缓冲语在实际交际中的作用.笔者力求突破研究中的“功能固着”现象.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对国人准确使用、全面理解日语缓冲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王小波作为一个经历过"文革"的作家,以独特的话语言说方式写出了他心中的"文革".本文以"文革"结束后到王小波创作这段时闻里其他作家所写的"文革"题材小说为参照,对比研究王小波"文革"题材小说的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7.
南宋文学家晁公遡的散文以封建道义和人的“天性”为依据,对封建官吏和士人的种种市侩作风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挞,其批判世风的主题在宋人中比较突出.同时他也讴歌和呼唤封建士人为国捐躯、不事权贵的高尚人格,礼赞发于“天性”的亲情、乡情.其艺术表达长于正反结合,褒贬鲜明,详略得当,多心理描写.部分文章抒情性、叙事性较强,在好议论的宋文中比较别致.  相似文献   

8.
余华向来被当做暴力、血腥、冷酷叙述的代名词,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暴力、死亡、鲜血、宿命、杀戮、自虐等等生存的叙述。然而,这些并不是余华作品唯一的主题。本文主要关注于余华作品中最常出现的父亲形象,当然,在这些作品中也有许多丑恶、萎缩与狰狞的父亲,但他们的出现并不妨碍余华关于"完美父亲"的寻找。伴随着他这一漫长而艰难的寻找之路...  相似文献   

9.
廉粉菊 《科技信息》2007,(31):66-66,144
在鲁迅笔下,觉醒者总是孤独的。《伤逝》中的"子君"、《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今天,当我们面对这些孤独者时,总会难免击节感叹。他们,孤独,却另人敬佩;悲哀,却另人赞叹……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历史改朝换代,翻天地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