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争  万凯  张坚 《科技信息》2012,(33):95+127-95,127
本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煤沥青的来源、分类、组成、性质及用途,并且介绍了通用型可纺性煤沥青的改质方法,沥青指标参数软化点和结焦值的测定方法。经过单因素实验分析得到了较为可行的以精制中温煤沥青为原料制备通用型可纺性沥青的改质方法和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研究软化点在评价煤沥青聚合程度中的作用,描述热聚合改质过程中煤沥青热解缩聚行为,并分析了中温煤沥青热聚合改质过程中各种沥青组分随热聚合温度和热聚合时间的转变规律.探讨QI组分影响煤沥青热聚合改质的机理,结果表明,原料煤沥青所含原生QI炭微粒促进了热聚合改质过程中煤沥青芳烃分子的聚合。  相似文献   

3.
油酸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系统研究油酸对改质沥青的改性作用,分析油酸用量对改质沥青粘度、软化点和结焦值的影响,找出了改性沥青流变性能变化规律,指出了采用油酸添加剂所制改性沥青的工艺温度参数,并解释了油酸对改质沥青的改性原理。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煤焦油沥青的组成,阐述了煤焦油沥青在碳材料生产中的作用,分析了煤焦油沥青改质的必要性,探讨了煤焦油沥青改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沥青改质技术和生产工艺,列举了改质沥青工艺控制指标和质量标准,指出了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和分析对比已有的改质沥青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设计出独特的改质沥青生产工艺,并给出了其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石油道路沥青4组分分离方法,测定了石油沥青、石油道路沥青以及煤沥青的族组成.利用该测定结果指导煤沥青橡胶改质筑路油的开发和橡胶改质的机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开发出高质量的煤沥青筑路油新产品.建立了能关联煤沥青组成与软化点之间关系的方程.  相似文献   

8.
热聚合改质过程中煤沥青聚合程度表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20升热聚合反应釜中对中温煤沥青进行热聚合改质处理,研究了热解缩聚期间煤沥青软化点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软化点在评价煤沥青聚合程度中的作用,并找出了热聚合改质过程中煤沥青软化点与结焦值和甲苯不溶物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煤沥青热解缩聚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TGA对煤沥青的热失重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煤沥青的热解缩聚特征,并对中温沥青和改质沥青热解缩聚行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道路沥青中硫含量分析与改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沥青硫化改质可以显著改善道路沥青的低温弹塑性以及与石料之间的润湿性,改质的结果使沥青中部分胶质向沥青质转化。掺硫量的增加可以促进沥青与硫的交联反应,但其效果并不显著相反却使沥青中游离硫大幅度增加。采用改进的亚硫酸钠氧化法与高温燃烧法相结合可以定量确定沥青中交联硫的含量。电子能谱(XPS)测定发现沥青原样中的硫以亚砜和噻吩的结构形态存在,改质样中的硫以游离硫和交联硫的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乙烯焦油沥青、乙烯焦油沥青的沥青烯组分和催化改质乙烯焦油沥青在炭化过程中生成中间相沥青的动力学和显微结构的变化。采用溶剂抽提法、元素分析法、VPO平均分子量测定法、H—NMR和IR光谱法测定了几种ETP和中间相沥青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2.
以细粒石墨粉为原料、改质和高温煤沥青为黏结剂,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炭块,并对其进行炭化和石墨化处理后得到石墨块体.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上升,热压制备炭块的体积密度和电阻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改质沥青相比,以高残炭率沥青为黏结剂所制细粒石墨材料具有较高的体积密度和较低的电阻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细粒石墨在块体材料中具有明显的取向性.  相似文献   

13.
以细粒石墨粉为原料、改质和高温煤沥青为黏结剂,采用热压成型工艺制备炭块,并对其进行炭化和石墨化处理后得到石墨块体。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上升,热压制备炭块的体积密度和电阻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改质沥青相比,以高残炭率沥青为黏结剂所制细粒石墨材料具有较高的体积密度和较低的电阻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表明,细粒石墨在块体材料中具有明显的取向性。  相似文献   

14.
以添加不同数量胶质或沥青质的胜利减二线为原料油,采用2~#热载体,在固定流化床反应装置上考察了胶质、沥青质的转化。结果表明,在通常的反应条件下,胶质大部分转化为液体,沥青质大部分转化为焦炭。采用热接触改质,可脱除渣油中40~60%的S、N,90%左右重金属Ni以及85%以上的残炭,约90%的胶质和近乎100%的沥青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温度的升高,煤沥青炭化产物的微晶尺寸逐渐增大。约在450℃,由于微晶重排,出现微晶分裂(Crystallite Splitting)现象。改质沥青由于含有较多的β-树脂和中间相QI,使其在炭化过程中微晶生长速率增快。  相似文献   

16.
1存在的问题1)单釜操作,工艺参数改变引起生产系统紊乱。在单釜操作条件下,2003年10月份进行了试生产,将二段温度提至405℃左右,反应釜温度由原380℃提至395—400℃,但随着时间增长,中温沥青结焦,引起沥青油封堵塞。同时反应釜近期内结疤放不下料,造成系统被迫停车,从而影响了加工量。2)单釜操作生产出高品位改质沥青合格率低。在单釜  相似文献   

17.
采用极性溶剂乙酸乙酯(E)-硫醚(S)脱除胜利减压渣油中沥青和金属Ni,考察了渣油胶体的沉降行为,得到了脱沥青油(DAO)高收率和金属Ni脱除率(D_(Ni))最佳实验室条件:E-S组成比90:10(重),溶剂比30(重)。常压下0℃沉降,DAO为59%,D_(Ni)为63%。同时脱油沥青可改质为建筑或道路沥青。进而研究了胜利减压渣油中Ni化合物的分布,应用XRD分析了C_S~(?)沥青质,探讨了E-S脱沥青脱金属Ni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以溶剂萃取脱除原生喹啉不溶物(PQI)的低温煤沥青为原料,在常压下100~200℃范围内通过空气氧化对其进行改性,制备用于炭素材料生产的低QI浸渍剂沥青。主要研究了氧化温度、氧化时间、空气流量对沥青性质和族组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氧化强度的增加,改质沥青的收率逐渐减少,而其软化点和结焦值则逐渐增加。特别注意到,在热氧化反应过程中,原料沥青中的甲苯可溶物(TS)仅转化为甲苯不溶-喹啉可溶物(TI-QS),而几乎未转化为喹啉不溶物(QI),且TI-QS含量随氧化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低粘结组分中间相炭微球(MCMB)自烧结性较差的问题,采用热分析和扫描电镜等表征方法,研究了煤沥青种类对改性MCMB粉体烧结性能及其所制备的石墨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溶液混合法可在MCMB粉体(D50=23μm)表面均匀包覆一层煤沥青,并显著提高了低粘结组分MCMB粉体的烧结性能.以改性MCMB粉体为原料经等静压成型、焙烧和石墨化处理所制备的石墨材料均匀致密,抗折强度明显高于以未经改性处理的MCMB粉体为原料制备的石墨材料(22MPa),并按改性用高温沥青、改质沥青和中温沥青的顺序依次升高,分别为27.7 MPa、42.7 MPa和56.9 MPa.  相似文献   

20.
钟立国  刘永建 《自然科学进展》2009,19(12):1372-1379
模拟注蒸汽热采水热条件开展了辽河低硫稠油化学改质实验.结果表明,化学改质后稠油中硫等杂原子部分被脱除,芳环数和总环数减少,H/C增大,重质组分含量降低,稠油粘度降低.延长反应时间和提高反应温度可强化稠油化学改质反应,但反应时间在72h以上和反应温度在240℃以上时改质稠油粘度降低幅度趋缓.辽河低硫稠油化学改质反应不仅涉及有机硫化物与水反应而发生裂解,还包括稠环桥联键断裂和脱烷基侧链等反应.砂及某些金属离子或化合物对化学改质反应具有催化作用,供氢剂和碱对裂解反应具有促进作用,模拟实验证实了水热条件下辽河低硫稠油化学改质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及供氢剂、碱和砂与催化剂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