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彦争 《科技资讯》2014,(14):222-222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也是优秀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却总是得不到学生应有的重视,总是被学生们摆在"可上可不上"的尴尬位置。究其原因,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体制的也有方法的,既有社会的也有学校的,既有教师的也有学生自身的。本文主要从"教"和"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做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陈奔 《凉山大学学报》2004,6(2):170-173
作为西方思想学术基本概念之一的"个人主义"和其他不少概念一样,在进入汉语语境后,其意义发生嬗变,既有对异质文化的误读,也有政治意识形态的曲解.本文通过对史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的解读,疏理了"个人主义"的语义史和基本概念,以及"个人主义"的四个基本单元(人的尊严、自主、隐私和自我发展)诸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哲学无用”论是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此观点既有所见也有所蔽。文章通过对其所见与所蔽的梳理和分析,批驳了“哲学无用”论的浅见与近视,阐明哲学的“无用”乃是一种大用;哲学作为对人生有系统的思想的思想,给人以“安身立命”之道,为美好的幸福的人生提供一种超越性的人生智慧.对待哲学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璐璐 《科技信息》2011,(18):32-3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认清自我、发展自我并超越自我是人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作为一名师范生,在校时间学习的大多是理论知识,而要想掌握教育的真正内涵,对教育的本质有个全面的了解,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发展并成熟起来,必须要投身于实践。在我的家庭教师之旅和暑期辅导班之行中,我既有喜悦也有教训,既有对师生交往的进一步认识,也有对教育的种种反思与困惑。下面,我将对我的"教师行动与反思"阐述之。  相似文献   

5.
两汉时期,作伪成风,伪书迭出。王充对虚妄之书及其产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世俗"好奇怪"、"信虚妄"的习性是滋生伪书的土壤,而作伪者无原则地投世俗之所好而随意夸大、杜撰是伪书产生的直接要因;伪书直接导致世俗"是非不定",贻害无穷,因此对伪书应当清除务尽。为了消灭华伪之文,进而实现"纯诚之化"的理想,王充坚决与"虚妄之传"针锋相对,勇于辨伪的实践。王充的辨伪,既有对伪事伪说的考辨,也有对伪书的考辨。  相似文献   

6.
明清小说多采用全知叙事模式,这一模式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小说传统来看,仍受"说书"的影响;从创作主体来看,和大多数作者的创作思想相一致;从接受主体的角度来看,得到读者对象的认同。这种模式既有其优长,也有缺陷,关键在于作者如何运用。古代小说中少有的其它叙事模式,孕育了向现代小说转变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一篇辞章之内涵,就"意象"而言,乃由"意象"之形成、表现、组织与统合等层层迭合而成.如以其篇章组织来说,则涉及的就是"章法",而"章法",简言之,乃梳理内容"本末先后"之逻辑规律或模式;如镇定"意"与"象"之"二元",单单就其"本末先后"来看,既有"移位"的"先意后象"与"先象后意",也有"转位"的"意、象、意"与"象、意、象".本文即着眼于其"转位结构",先探讨其理论基础,然后观察其辞章表现,以见出意象"转位结构"之梗概.  相似文献   

8.
唐甄认为,儒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定乱除暴安百姓。他视财富为不可窃夺的"国之宝"、"民之命",其治国富民思想不仅提出了"富在编户、不在府库"的"立国之道",还有治国富民的方案、举措;他的治国富民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给人们以借鉴、启迪。  相似文献   

9.
庄子对"卮言"的使用具有"一词两义"的特点——既有"曼衍"之义,也有"始卒若环"之义,它们分别指向《庄子》在篇章结构与文本布局上所采用的不同修辞策略与编码方式,因此也承载着各不相同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显影:英国文化主义研究》系统梳理英国文化主义研究的源流、代表人物与思想,既有历史维度的纵向探究,也有文化诗学意义上的个案阐释.该书以文学探讨为出发点,邅递到文化研究的视域,以历史梳理为基础,隐括西方文化中宗教维度的影子,较好地做到了韦勒克所言的"内外结合"研究,是国内这一领域的分量之作.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贯坚持独立言说的诗人,穆旦一生都处于一种自由的言说方式与总体社会语境之间的强烈悖反和悲壮对峙之中,并因此而承受着巨大的精神痛苦,这种情形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中达到了极致,导致他1976年的诗作中表现出强的死亡意识。本文从其诗歌写作行为,意象,对时间和空间的独特体验等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刘灵昕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3):43-44,47
李白是中国古代盛唐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世代相传,经受住了时间大浪的洗淘,流传至今。李白的诗中常常看到"酒"的影子,以酒抒情、借酒言志是李白诗歌的独特情趣,《将进酒》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品味到李白雄浑的诗风。  相似文献   

13.
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留诗有400多首。文章以唐玄宗二十.E(737)年王维奉诏出塞巡边时所作“出塞作”、“使至塞上”等诗为例,对当时唐朝与吐蕃的和战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艾伦·金斯伯格是上个世纪美国文坛"垮掉一代"的代表诗人,其长篇诗作《嚎叫》在20世纪的美国诗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他逝世13周年之际,美国影人拍摄了以他生平事迹和代表诗作《嚎叫》为蓝本的同名电影《嚎叫》,让这位活着时即备受争议的重要诗人又重回人们视野。文章主要从对影片的细致分析入手,结合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金斯伯格与《嚎叫》一诗,详细论述影片对金斯伯格其人其诗的处理,从而更好地理解作为诗人的金斯伯格及其诗作。  相似文献   

15.
黄遵宪是清代嘉应州著名诗人,叶璧华是同邑女诗词作家,为梅州三大女诗人之一。黄遵宪曾为叶氏《古香阁诗集》作序,叶氏对黄诗也十分欣赏。通过对叶氏读黄遵宪《今剐离》组诗后咏写的一诗一词的解析,可以认为叶氏确为黄诗的知已,叶氏对黄诗的评说很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的自然诗人,但在弗罗斯特的自然诗歌中,他却偏爱于黑暗和死亡,甚至直接在自然诗歌中切入死亡主题。本文则旨在挖掘导致这种主题倾向背后所影射的多层原因,从弗罗斯特人生的灰暗、时代的阴云和宗教哲学的影响三维一体的角度,来阐释弗罗斯特诗歌创作中“黑色”成分的病源所在,以揭开弗罗斯特诗歌中死亡幻想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7.
沈立新被评论家称之为“诗书双全”。在他的艺林求索的路上,有三个人对他的影响至大,沈立新引以为恩师:一为教他写诗的著名诗人田间,一为教他习字的著名书法家熊尧昌,一为教他习文的著名作家俞林。沈立新写诗,不是以诗为业、成为诗人,而是强化自己的艺术修养。他的诗是一种抒发文人情怀的雅士诗歌。他的“记游诗”,写得尤为成功,“题赠奉和诗”,也写得较有特色。  相似文献   

18.
英国著名小说家、杰出的诗人托马斯·哈代的诗作中既有抒情诗、叙事诗,又有哲理诗和政治诗,但在诗歌的形式和格律方面,哈代却深受民间歌谣的影响.<黑暗中的鸫鸟>作为抒情诗歌,诗中那民谣调的均匀流淌、典型的哈代式措辞的奇妙,再加上诗人对荒芜景象的准确描写,使缓慢与静谧的韵调富有创意.哈代在诗中惯用的拟人手法,使诗意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生机和活力.这首诗是西方二十世纪最早的诗作之一,是哈代对二十世纪即将到来时做出的"新年"思考,从而给全诗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盛唐诗人王维众多的写景诗中,始终以绿色为其基调,诗人自身所具有的归隐情结及其长期的山林隐居生活,构成了其绿色写景诗的心理及现实基础,并通过“诗”这一载体来表现诗人自身的心境及其赋予大自然的深远意蕴。  相似文献   

20.
青年诗人朱山坡的诗,在题材和主题上较多表现生活底层中弱势群体生存的无奈与不幸以及诗人对内心情感的尽情宣泄;在构思上,带情节性的叙事新鲜奇特;语言表达上平易、通俗、形象、随意铺排却又畅快淋漓,读后给人耳目一新、颇具震撼力之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