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研究麻阳河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采用2004、2007、2010年多源遥感影像的NDVI数据,运用arcgis软件计算出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分析麻阳河保护区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04~2010年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总趋势是低、中低植被覆盖度往中、中高植被覆盖度转化,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9.04%。受到保护区下游彭水电站施工影响,只有9.17%的中高植被覆盖度转化为中低植被覆盖度。保护区森林、灌丛植被覆盖面积大,植被覆盖度趋于正向转换,呈良性恢复趋势。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沙坪坝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3年和2001年的TM影像为基础,利用Erdas Imagine 8.7软件和Arcgis 8.3软件,对沙坪坝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1∶50 000数字地形图对1993年和2001年的TM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并图像剪裁获取了沙坪坝全景影像;其次,利用TM影像的第四和第三波段计算植被指数,根据植被指数按照转换模型提取植被覆盖度;第三,对沙坪坝区1993、2001年的植被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研究表明,1993~2001年沙坪坝区植被覆盖总的趋势是下降,下降主要是由本区快速的城市化、急剧的人口增长和过度的人类开发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大理苍山物种多样性丰富但生态系统相对脆弱,评估苍山植被覆盖度为改善苍山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NVI遥感软件对大理苍山自然保护区的4期遥感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利用像素二分模型对大理苍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对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1—2005年植被覆盖度从0.32上升到0.38,上升了0.06;2005—2009年植被覆盖度由0.38下降到0.35,下降了0.03;2009—2011年,植被覆盖度由0.35上升到0.45,上升了0.1。可见综合分析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对大理苍山的植被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河下游植被覆盖动态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基于遥感等信息化技术,对塔里木河下游地区应急输水前后的植被覆盖度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选取塔里木河下游地区1999年TM、2002年ETM~+和2004年的ASTER等3期夏季遥感影像和基础地理数据,基于RS,GPS及GIS等技术,通过分类体系划分、遥感信息提取、野外验证等方法,完成了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分析.结果 应急输水工程实施后,研究区河道两侧较大范围内的中、高盖度植被覆盖面积明显增加,劣、低盖度植被覆盖面积持续下降,部分地区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逆转,生态环境逐步趋于好转.结论 基于RS,GPS及GIS等信息技术,建立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体系,是研究生态环境动态变化的重要手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承德市围场县为例,探讨了利用遥感技术从Landsat-TM图像中监测植被动态变化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1987年的Landsat-TM图像进行几何校正,并将1999年的Landsat-TM图像与其配准.先从1987年Landsat-TM图像中提取植被指数,再对1987年的植被指数图进行非监督分类,得到1987植被分布图.对1999年的Landsat-TM进行非监督分类,得到1999年的植被分布图.最后,对1987年和1999年的植被分布结构图应用ARCVIEW进行叠合分析,求出植被的变化.该研究表明,此法可以简单有效地将植被的动态变化信息予以监测,得出围场县1999年与1987年相比植被增加987.7Km^2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无需异源数据支持就能有效消除山区地形影响的地形调节植被指数(TAVI).以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TAVI进行复杂地形山区植被覆盖度遥感监测;并选择典型样区进行植被指数与太阳入射角余弦值cosi回归分析、比较,定量验证地形调节植被指数抗地形影响的效果.结果表明,TAVI与cosi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斜率仅为0.01,相关系数只有0.01,TAVI获得预期的抗地形影响的效果;利用TAVI反演的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呈面状展开,没有出现地形纹理状的分布形态,获得了满意的抗地形影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东营地区1995年和2010年两期TM影像为数据源,通过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并利用混合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其植被覆盖变化从低到高分为5个等级.植被覆盖度变化结果如下:从1995年一2010年东营地区植被中高和高覆盖度类型面积增加,其面积变化率分别为483.2%和168.35%,极低和低植被覆盖度类型面积减少,其面积变化率分别为61.01%和51.11%.从空间上看,东营地区整体植被覆盖度都有所增加,而北部沿海、中部城区的植被覆盖度有所下降,这与东营市近年来重视植被保护和城市化加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植被覆盖及其动态变化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区域环境变化特征,监测植被变化在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数据源采用Landsat遥感影像,在运用归一化植被指数及像元二分模型的基础上,提取出2002、2009、2018年珲春老龙口水库地表水源地植被覆盖度,并进行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8年珲春老龙口水库地表水源地区平均植被覆盖度值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09—2018年,该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处于相对良好的状态,中高度植被覆盖区与高度植被覆盖区占总面积的比重达到86.99%。从空间上来看,地表水源地的东北部分植被覆盖度较高,由东向西呈降低趋势。高植被覆盖区变化明显,近20年内增加了1 818.80 km~2。政府政策、生态恢复工程、人类活动等是影响珲春老龙口水库地表水源地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获取2000—2010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与植被生长有关的气象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植被覆盖度变化与夏季平均气温主要为负相关关系,与夏季降水量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不同地区的气象因素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地区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参照,也是反映地表地物状况的量化指标之一,可以为植被保护、城市规划建设等提供依据。利用遥感软件ENVI处理南京市区四个时相的遥感影像,提取NDVI植被指数,进而计算得到南京城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并分析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内在驱动力及其对南京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便为今后南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RS和GIS支持,利用SPOT-VGT逐旬NDVI数据,采用叠置分析法、均值法、频度统计法,对2000—2010年陕西汉江流域植被覆盖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月尺度变化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陕西汉江流域NDVI年际波动幅度较大,其中2002—2005年的NDVI变化较为剧烈,其它时段内为比较平稳的波动式上升;NDVI季节性节律明显,夏季的植被覆盖最好,冬季最差,春秋两季过渡,秋季略好于春季;月尺度上,植被覆盖最好的月份为5—10月,1月和2月最差,节律特征表现为NDVI从3月开始逐渐增大,7月达到峰值,之后逐渐降低,2月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该文运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1990年、2000年和2009年陆地卫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通过提取植被指数和遥感二分像元模型,估算了西藏申扎县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时段内,草地退化的面积在增加,从1990年到2009年,草地植被覆盖面积减少了92.88万hm2,占申扎县草地面积...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00和2007年两个时期的TM数据,利用基于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佛山市的植被覆盖度,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的情况.结果 表明,近8年来,佛山市的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并存在区域间不平衡的现象.较高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减少了384.41 km2,变化率为27.26%,而较低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和中度植被覆盖区的...  相似文献   

14.
王盼盼  蔡亮 《科技信息》2011,(17):50-52
以涿廊高速公路为例,在GIS的支持下,以2008年Landsat ETM遥感数据和ASTER GDEM为主要数据源,结合气象数据和调查数据,基于主成份分析和层次分析法构建高等级公路边坡植被适应性评价模型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研究区的植被适应性进行统计分类。在此基础上,在空间分布上对结果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适应性良好的区域、基本适应区域和基本不适宜用区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9.27%,30.37%和20.35%。在较大尺度范围内,利用GIS和RS技术、基于主成份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对高等级公路边坡护坡植被适应性的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Rapid landuse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many arid regions of China such as Yulin prefecture over the last decade due to rehabilitation measures. Landuse change and soil erosion dynamic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combined use of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he objectives were to determine landuse transition rates and soil erosion change in Yulin prefecture over 15 years from 1986 to 2000. Significant changes in landuse and soil erosion occurred in the area over the study period. The results show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barren land mainly due to conversion to grassland. Agricultural land increased associated with conversions from grassland and barren land. The area of water erosion and wind erosion declined.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nd GI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analyzing the direction, rate, and spatial pattern of landuse and soil erosion change.  相似文献   

16.
Rapid land-use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many arid regions of China such as Yulin prefecture over the last decade due to rehabilitation measures. Land-use change and soil erosion dynamic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combined use of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he objectives were to determine land-use transition rates and soil erosion change in Yulin prefecture over 15 years from 1986 to 2000. Significant changes in land-use and soil erosion occurred in the area over the study period. The results show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barren land mainly due to conversion to grassland. Agricultural land increased associated with conversions from grassland and barren land. The area of water erosion and wind erosion declined.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nd GI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analyzing the direction, rate, and spatial pattern of land-use and soil erosion change.  相似文献   

17.
Rapid land-use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many arid regions of China such as Yulin prefecture over the last decade due to rehabilitation measures. Land-use change and soil erosion dynamic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combined use of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he objectives were to determine land-use transition rates and soil erosion change in Yulin prefecture over 15 years from 1986 to 2000. Significant changes in land-use and soil erosion occurred in the area over the study period. The results show the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barren land mainly due to conversion to grassland. Agricultural land increased associated with conversions from grassland and barren land. The area of water erosion and wind erosion declined.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and GI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analyzing the direction, rate, and spatial pattern of land-use and soil erosion change.  相似文献   

18.
RS、GIS在城市规划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RS、GIS的应用领域日趋广泛和深入,文章详细阐述了RS与GIS一体化;分析了应用RS、GIS进行城市规划监测的有利条件及其基本流程;讨论了RS、GIS在城市规划监测的2个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