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旭聪 《科技资讯》2012,(4):152-153
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目的是全面、及时、准确掌握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的水平、效应及趋势,海洋环境监测是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本文通过对舟山群岛的海洋监测现状分析,指出舟山群岛海洋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最后提出完善舟山群岛海洋环境监测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陈荣国 《科技信息》2010,(28):398-399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海洋。二十一世纪将是人类全面开发海洋的新世纪,保护海洋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现在和未来。作为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船舶污染,本文认为在船舶新建投入、监管、技术升级、海洋环保教育以及企业管理等多个途径加以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王羽 《科技咨询导报》2012,(21):150-150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不仅仅关系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影响着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海洋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分析和介绍,对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提供理论经验。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和海上活动的增加,海洋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面对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本文通过南海海洋环境监测的现状分析,并对南海海洋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关于加速海洋监测高技术研发、建设“南海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示范区”的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5.
海洋环境安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合国海洋环境保护科学问题联合专家组(GESAMP)是一个由八个联合国机构发起的科学顾问团体,它的报告和述评是各个联合国组织制定有关海洋政策和决策的基础.尽管GESAMP的观点近年来有很大进展,但在如何促进和改善保护海洋环境的行动等问题仍有它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海洋环境安全"的概念,以促进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讨论了海洋环境研究和海洋环境管理应采取的行动.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高技术监测手段,海洋水质监测浮标可实现现场自动监测而不受恶劣海况的影响,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快速发展,通过在线自动监测技术,加强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控能力。为完善广西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海洋灾害应急反应能力,为了实时掌握陆源入海物排海情况,更有效地保护海洋环境,需要改变传统的监测模式,改用自动化、数字化的实时监控模式。文中介绍了广西近岸海域海洋水质监测浮标的结构设计和自动监测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发展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环境监测是海洋环境保护的(哨兵)和(耳目);是关系到海洋环境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防止和消除海洋环境污染,减少损害的重要手段;本文立足海洋环境监测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地位,系统阐述了中国海洋环境监测制度的概念与分类、任务与意义、管理职责与网络体系以及海洋污染的监测等问题,分析了当前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所面临的形势,找出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围填海造地是沿海地区缓解土地供求矛盾、扩大社会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有效手段,具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围填海等大规模海洋开发活动因其自身的特点给沿海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益处,但也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影响,导致一些生态问题的出现。因此,对围填海工程所造成的海洋环境问题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对合理规划利用海洋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仪器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陆地资源逐渐枯竭,向海洋要资源、要空间已成为涉海各国的必然选择,导致了海洋技术领域的竞争愈演愈烈,从而促进了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仪器装备的高速发展,这对我国海洋核心技术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海洋环境监测技术领域所涉及的海洋环境监测平台技术、传感技术及数据综合处理技术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明确技术及仪器装备现状的前提下找出中国与国外相关研究领域存在的差距,并首次对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综合处理技术进行了全面梳理,在此基础上根据其发展趋势对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及仪器装备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该领域仪器装备在目前已经实现的模块化、系列化基础上,将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旨在对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技术领域的发展规划、技术研究、装备研制及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世界海洋日     
《大自然》2020,(4)
正联合国于2008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上将每年的6月8日确定为"世界海洋日",希望世界各国都能借此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认识海洋自身所蕴含的丰富价值,同时也审视全球性污染和鱼类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给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联合国环境开发署和海洋保护协会共同发布了一份有关海洋环境现状的报告。报告说,人类向海洋排放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转基因植物在全球和我国发展概况,介绍了转基因植物的几种目的基因:抗除草剂基因、抗病虫基因、改良作物品质基因,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从转基因植物食品的安全性和转基因生态环境的安全性讨论了正确对待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广州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生态学理论,采用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对广州市人个行政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其结果分为四类.分析了各类的表现特征及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我国虫草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最新进展,分别概述了虫草种类与分布、寄主昆虫、生态环境、药用价值、液体深层培养及人工驯化栽培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虫草研究与利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浅析城市居住小区绿化设计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生态环境意识的强化,人们对居住小区的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绿化”这个代表生态环境优劣的标志,成为人们追逐的焦点,正确把握园林绿化设计理念是园林绿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城市投入产出指标,采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指数和耦合度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城市投入产出效率及其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 2001年~2015年上海在城市资源要素投入产出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城市.攀枝花、六盘水等一些工业城市的城市效率得分低于0.626.城市效率相对低的城市主要由川西北、皖南等地分布转移到川西南、鄂北等地区分布.2) 从时空格局演变看,2001年~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城市的tfpch值平均每年提升0.8%.长江下游沿海地区城市和多数沿江城市的tfpch值要明显大于其他城市.3) 攀枝花、马鞍山等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分最低,并且得分逐年下降,表明在资源开发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整体上,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呈现先恶化后稳定的状态.4) 从时空格局演变看,2001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的城市投入产出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态势.低度耦合型城市由长江中下游的湘北、苏北等地区转移到鄂西北、湘南等地区.  相似文献   

16.
17.
南海海底特征、资源区位与疆界断续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南海海底的成因与地形特征 ,并通过建立和分析南海海底数字地形模型 ,将南海的海底分为中央的深海盆地、两侧的阶梯状大陆坡、以及周边亚洲大陆延伸的大陆架 3个地貌单元 .再据 194 7年“南海诸岛位置图”精确计算出二战后依据波茨坦公告为国际认可的断续线疆界的经纬度坐标 ,阐述了中国对南海主权的历史延续性 .最后 ,论述了南海区位与资源的优势 ,论证了其海域具体位置与巨大的经济政治战略意义 .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综述大气、海洋动力学中一些非线性偏微分及其无穷维动力系统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我们近年来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首先,我们介绍(无耗散的和耗散的)表面准地砖方程近20来年的数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接着,我们综述了描述大尺度大气、海洋运动的大气、海洋原始方程组的一些定性理论的研究成果,含适定性、解的长时间行为和整体吸引子的存在性等.最后,我们介绍大气、海洋随机动力学的一些数学模型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带随机力的海洋原始方程组的适定性及其对应的无穷维随机动力系统的全局吸引子的存在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沉积矿物分析方法对南海北部九口探井渐新世—中新世沉积物进行系统的黏土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沉积物黏土矿物组成随时间及空间呈现规律性变化,黏土矿物伊/蒙转化深度具有自北向南逐步变浅的规律,与地温梯度升高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这种黏土矿物伊/蒙转化的变化规律反映了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地壳减薄,莫霍面抬升,热流值升高的趋势.通过黏土矿物组合演变特征与热流变化趋势的相关关系,可以预测区域性温度场变化规律,加深对南海北部洋陆过渡地壳厚度变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薛达 《山西科技》2000,(3):12-13
城市规划应多方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时注重城市生态环境 ,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