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不重视礼仪的情况,不少大学生不知道基本的礼仪规范,甚至有些学生还认为礼仪是繁文缛节。当代大学生,不能单方面追求高的专业知识,忽视礼仪修养,成为高能力低素质的人。作为校方,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礼仪教育,使之逐渐养成遵守礼仪规范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2.
“礼仪”是指在社会中人们互相尊重、互相交往的行为方式,也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间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惯例。“礼仪”一词,英语为ETIQUETTE,其意还可译为礼节、仪式、典礼。据《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注释,“礼仪”是指“规定社会行为和职业行为的风俗和准则的体系”。“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初民时期。在远古时代,出现了最早的礼仪——图腾崇拜。在频繁的部落战争中,为了避免发生误解,人们又创造出一些特有的交际礼节。比如,在人们日常交往中,如果彼此表示友好,就要放下手中的石块和木棒,并伸出手掌,让对方抚摸自己的掌心,表示手中没有藏着任何武器,这一原始的习俗演变为现代“握手礼”。中世纪的欧洲曾一度推行贵族政治、宫廷外交,  相似文献   

3.
礼仪是指人们在不同历史、风俗、宗教、制度和潮流等的影响下.在社会的各种具体交往中,为表示互相尊重,在仪表、仪容、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与程序。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言行是否符合文明礼貌的准则,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象征,是世界民族文化的精萃。在现阶段,礼仪教育已经成为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理应负起礼仪教育的重任。笔者作为一名礼仪教师,以为融“美德”于教学之中,是高校礼仪教育的重要途径。1、瞩入“竞争”美德的…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尊敬他人的礼节程序。中文中的“礼仪”由“礼”和“仪”组成 ,礼指礼貌、礼节 ,这是一种要求 ;“仪”指仪式、仪表、仪态。西方“礼仪”有多个词汇 :courtesy、etiquette、protocol、rite。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西方礼仪在称谓、饮食、表达、尊重隐私等方面的差异。“礼仪”的教育应该有意识地渗透到外语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5.
现实生活中,人们理解和运用礼仪时常常会出现一些偏颇的观点.比如“礼仪是表现形式“、“礼仪是虚伪的东西“、“礼仪是怯弱的表现“、“是阿谀奉承“、“拍马屁“等等.要正确对待这些观点,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以下几个问题有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孙金玲 《科技资讯》2006,(20):155-156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们十分重视交往中所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  相似文献   

7.
在蓝靛瑶的日常社会中,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通常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为之举行相应的礼式,如诞生礼、翁花礼仪、要斗礼仪、度师礼仪等,以示祝福。通过对各种礼仪的过程及所用祭品的展现,反映出在蓝靛瑶族的深层观念中,“花”是人的生命的象征;“斗”是生命最重要的滋养物;女子在人的生命的“养”中,具有比男子更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在蓝靛瑶的日常社会中,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通常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为主举行相应的礼式,如诞生礼、翁花礼仪、要斗礼仪、度师礼仪等,以示祝福。通过对各种礼仪的过程及所用祭品的展现,反映出在蓝靛瑶族的深层观念中,“花”是人的生命的象征;“斗”是生命最重要的滋养物;女子在人的生命的“养”中,具有比男子更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礼”涉及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历代的礼学家有较多的研究,但对于其中的投降礼,却较少涉及。投降礼在《左传》中有三次确切记载:僖公六年,许僖公向楚成王投降;宣公十二年,郑襄公向楚庄王投降;昭公四年,赖国国君向楚灵王投降。实施投降礼仪通常是失败的国君“面缚、衔璧、肉袒”,大夫“衰绖”,士“舆榇”;接受投降的一方通常是“从之”,以礼相待。《左传))里的投降礼仪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林逸 《科技信息》2008,(23):243-244
礼仪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或行为习惯,是社交活动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礼仪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语言学习是了解中西方礼仪的一个重要途径,英语作为国际化的交流工具,学习它不仅要会“说”,还应知道在不同的场合下“说什么”、“怎么说”。因而,除了精通语言之外,注重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礼仪差异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从中西方礼仪差异的角度探讨了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礼仪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考察目前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来思考学生中存在“非礼”现象的原因。根据中小学生特点,提出了加强学生礼仪教育应从完善礼仪教育内容;营造礼仪教育氛围;训练礼仪行为;树立礼仪典型;加强合力作用,促使礼仪规范不断内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国与国之间从来注重“以礼相待”在汉语中,“礼”这个词,本意指敬神,后引申为表示敬意以及为表敬意或隆重而举行的仪式。在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礼又被用来泛指贵族等级制的社会道德规范。周公为周朝制定种种制度就叫周礼,儒家经典之一的《礼记》更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所以,我国自古以来就看重礼,素称“礼仪之邦”。“礼”在英语里是“etiguette”,意为上流社会中行为规范的法则,或指宫廷礼仪和官方生活中的公认准则。这些解释同古汉语“礼”十分接近。因此在外国人们也是自古以来就看重礼的。礼是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国际交往的发生和发展又产生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礼仪,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但在中国经济高速腾飞的同时,人们意识形态中的礼仪观念也在13渐淡薄、缺失。郑州一小学曾向家长发放问卷,结果显示,90%的学生不懂家庭礼仪。家中来客不会问候、父母生病不知体谅,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礼仪空间的典型形象,明堂建筑的外在形态与上古中国神话宇宙观的关联,秦汉以来论说甚多,尤以当代学人研究详赡。而对以《礼记·明堂位》为主要文献的明堂内部空间叙事却触及甚少。空间要素如“门”、“墙”、“阶”、“位”与“向”等在先秦礼仪过程中,是内外攸分、正仪辨等标识身份、地位和权能的象征符码。它以模式化的空间叙事在种种仪式中,显示礼仪参与者之间亲疏远近、贵贱尊卑等社会伦理关系,实现了权力与秩序以及君临天下的空间功能。笔者借助仪式理论和考古建筑遗址复原图,尝试从仪式空间的角度对其进行微观探讨,主要目的在于揭示那些潜藏在“明堂”之“位”中的观念及其与明堂建筑的象征关联,从仪式空间的三个层面思考人们怎样通过模式化的叙事建构一个有意义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国的礼仪文化根植于古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孔子把“道德”和“仁义”的内涵注入传统礼仪文化之中,使外在礼治的强制性走向了内在道德信仰的自觉性。宋明以后的儒家礼仪更加注重内在的自省和自律,所以传统儒家礼仪文化强调个体的道德境界和内在修养。学习传统儒家礼仪文化应注重它的内在道德性,而不只是追求它的外在形式。传统礼仪文化在道德和精神信仰、日常行为规范、家庭和社会秩序重建等方面对当今社会有积极意义,应以理性的态度拒斥形式化、表面化以及满足权力需要的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中国的礼仪文化根植于古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孔子把“道德”和“仁义”的内涵注入传统礼仪文化之中,使外在礼治的强制性走向了内在道德信仰的自觉性。宋明以后的儒家礼仪更加注重内在的自省和自律,所以传统儒家礼仪文化强调个体的道德境界和内在修养。学习传统儒家礼仪文化应注重它的内在道德性,而不只是追求它的外在形式。传统礼仪文化在道德和精神信仰、日常行为规范、家庭和社会秩序重建等方面对当今社会有积极意义,应以理性的态度拒斥形式化、表面化以及满足权力需要的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媒体上有关教师的负面报道越来越多,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越来越差,此现象发人深思。探析教师遭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教师礼仪素质偏低所致。目前教师礼仪修养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不注重品德修养,不注重仪容仪表、不讲究言谈举止礼仪,不注意人际交往方式等等。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重点探讨教师应遵从的职业礼仪规范,以便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职业形象,提升教师队伍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18.
周加李 《世界知识》2023,(11):69-69
外交是以和平的方式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外交的和平属性决定了“礼”在外交中的重要性,正因为外交礼宾礼仪对于外交的重要性,外交界一直有“外交工作‘礼’先行”的说法。基于外交礼宾礼仪的重要性,对其进行学术性研究十分有必要。但受制于外交礼宾礼仪的实操性特点,大多数外交礼宾礼仪的学术成果主要介绍是什么、如何做。外交礼宾礼仪的学术性与学理性研究一直属于偏门和冷门。  相似文献   

19.
外交礼宾礼仪是外交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国家间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其政治性、神秘性与高端特点吸引着媒体和民众的关注,很多民众是通过礼宾礼仪认识外交的。提到礼宾礼仪,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隆重排场、盛大仪式、美酒华服等,那么,礼宾礼仪到底是什么?它有何价值?有哪些显著特点?让我们揭开外交礼宾礼仪的神秘面纱,一探真容。  相似文献   

20.
外交礼宾礼仪是外交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国家间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其政治性、神秘性与高端特点吸引着媒体和民众的关注,很多民众是通过礼宾礼仪认识外交的。提到礼宾礼仪,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隆重排场、盛大仪式、美酒华服等,那么,礼宾礼仪到底是什么?它有何价值?有哪些显著特点?让我们揭开外交礼宾礼仪的神秘面纱,一探真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