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智义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25-28
对中英这两派诗论在关于诗歌要旨的确立,诗歌题材的选择,诗歌体例和语言的运用方面的相同之处进行比较,意在揭示人类精神的共通与共鸣,即对真实、自由、民主的向往。同时,比较二在社会意义和发展方向上的不同,并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历史和化原因。 相似文献
2.
3.
4.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在唐朝不同的时期,诗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面貌。晚唐时期,诗歌开始出现明显的派别集中。本文从人物背景、审美、文本、格律、意境五个方面对比郑谷与姚贾诗风,从中找出二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臧克家(1905—),山东诸城人。《烙印》、《罪恶的黑手》,是他三十年代的成名之作。他的诗,以浓郁的泥土芬芳和严谨质朴的现实主义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称颂。他的诗论,同样体现了一种现实主义精神。象他写于三十年代的《论新诗》、《新诗答问》,一再强调诗来源于现实生活,强调深入生活的重要性,这对匡正当时的不良诗风和推动新诗健康发展,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解放后,臧克家由于身体等方面的原因,使他没更多的时间从事创作,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评论上。他五十年代中期出版的以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以窥布鲁姆诗论与江西诗派诗论在深层的理论思维模式,理论意蕴及诗评实践中的相似之处,并讨论了这种比较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青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1):58-61
庾肩吾与张正见的诗无论是内容分类还是艺术表现方面均有相似的特点,但是,张正见诗与庾诗趋同于侧艳,而异于清旨,相似于绮丽,而多有宕逸,悲伤之情俱有之,庾氏的情怀体现薄弱而平浅,张正见的诗秋思愁怨、慷慨悲凉,多角度、多层面地体现出其丰富的情感意蕴。 相似文献
8.
丘振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89,(3)
韦丰华是继桂西壮族诗人张鹏展之后,又一个重要诗人。张鹏展为韦丰华父亲韦天宝的老师。韦丰华不但十分膺服张鹏展,而且对张的祖父的诗作也很推崇。可见韦丰华直接受到张鹏展的影响,而成为桂西诗坛的重要人物。他们共同影响着整个岭矫的诗坛。只是由于韦丰华的作品没有刻本行世,所以身后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9.
杨匡汉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1996,(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现在评说的对象,苍山赋予他开阔的胸襟,洱海赋予他清丽的才情,大理赋予他晶亮的心灵。在我国诗歌界,晓雪是介于创作与研究之间、两面开弓的诗人,缪司的左子弹琴为诗,缪司的右手搦管为文,诗作与诗评在他那里合于一身。我赞成谢冕教授的判断:晓雪“是一位能从大的方面认同于当日诗风,而又能以自有的 相似文献
10.
11.
12.
陈建华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1995,(4)
本文从王士祯的诗歌理论及诗歌创作实践入手对其进行剖析,全面论述了王士祯的诗歌风格,提出渔洋诗的风格不能仅以“神韵”二字概括,其诗亦有俊爽轻捷豪迈沉郁之气。 相似文献
13.
朱春洁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6,(4):105-108
《秋望》一诗乃李梦阳名篇,历来也为众多明诗选本、注本所选入,然而各家的注释却不尽相同,尤其是朔方客子野马飞挽等词,因而有必要加以考辨,以更好地理解此诗。而通过结合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再结合字词在古诗词中的用法,可得此结论:朔方当指宁夏,野马应是实指,客子所指为戍边的将士,飞挽当释为在黄河渡口用船只、车队迅速运送粮草的场景。 相似文献
14.
15.
黄宗谷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1988,(1)
白居易是我国中唐著名诗人,他出身于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之家,青少年时代曾避乱越中,经历过衣食不充、颠沛流离之苦,对中唐社会有较深的了解,对人民的疾苦充满了同情,从德宗贞元十六年到宪宗元和初,“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初为盩厔县尉,作《长恨歌》名噪一时.在此期间,他对统治者的凶残和百姓疾苦加深了认识,促使他走上了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16.
17.
古远清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85,(2)
殷夫,是一位象彗星一般照亮过中国诗坛的革命诗人和无产阶级文艺前驱。建国以来现代文学史工作者对殷夫的生平及其创作一作了不少批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这位诗人创作生涯的短暂,作品不多,再加以殷夫的革命史迹湮没无闻,评论者所知甚少,因而研究工作一直深入不下去。要从这里爬罗剔抉,清理绪端,提要钩玄,即把殷夫的生平及其创作道路理出个头绪来,确非易事。尽管有人在殷夫的资料研究编目上做了很有价值的工作,也有人对殷夫的红色鼓动诗作过有益的探讨,但缺乏对殷夫系统的全面的研究,不能不认为是一件憾事。 相似文献
18.
19.
潘颂德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9,(1)
冯文炳笔名废名,以创作小说著你于二、二三十年代文坛。他同时又是一位诗论家。一九三七年,他在北京大学讲授新诗,写成讲义十二章,一九四四年曾以《谈新诗》为书名,由北平新民印书馆印行。抗日战争胜利后,冯文炳重回北京大学执教,继续讲授新诗,又写成讲义四章。此外,他在一九三五年,还写过一篇《新诗问答》。近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将他前 相似文献
20.
潘颂德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6,(4)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新诗,社团众多,流派纷呈,佳作如林,真称得上花团锦簇。诗人们在辛勤地从事创作的同时,还研究古代诗论词话,介绍外国诗人、名篇、思潮、流派,同时不懈地进行理论建设,探讨新诗美学的零篇散章不计其数,单是出版的专著就有郭沫若、田汉、宗白华的通信集《三叶集》、朱自清的《新诗杂话》、李广田的《诗的艺术》、艾青的《诗论》、黄药眠的《论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