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铂丝电极(长0.8cm,直径100μm)经铂化处理后,将3位取代的吡咯衍生物(3-羰基丁酸吡咯)与单体吡咯以适当的比例混合,与葡萄糖氧化酶(GOD)一起用循环伏安法电聚合到铂化的铂丝电极上,形成杂聚吡咯-GOD膜,制备成葡萄糖微酶电极。该微酶电极灵敏度高(每毫摩尔葡萄糖电流响应可以达到700nA),响应范围大(0.1~110mmol/L),抗干扰(抗坏血酸在该电极上的响应电流不到对比电极(无膜)的1.0%),电极的稳定性良好,间断测定40d,灵敏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用微铂盘电极和交联法制得的酶膜构成葡萄糖酶电极,测定其电流响应特性,研究了酶的固定化条件:酶含量以及载体蛋白和交联剂的用量等,对响应特性的影响。提出较适宜的酶电极制备方法,并检测了所得的电极在不同pH溶液中的灵敏度,指出其最佳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3.
全固态一氧化碳电化学传感器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还原方法制备了Pd-Nafion复合膜电极作为催化传感电极,研制了室温全固态电解质型一氧化碳传感器,考察了复合膜电极对一氧化碳/氮气体系产生电流响应的适宜电位,响应时间常数以及响应电流与一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关系,并探讨了检测环境温度对传感器响应输出电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多巴胺(DA)在铁氰酸钴膜(CHCF)修饰电极上的伏安行为,讨论了各种因素对DA伏安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该电极对DA的氧化有电催化作用。该电极可用于DA的测定,线性响应范围为4.0×10-6~2.0×10-4mol/L,电极寿命达30天。  相似文献   

5.
用数字模拟方法研究电流型组织电极的响应性能及电极参数对性能影响的规律,并进行了过氧化氢-生姜组织电极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结论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将叶绿素a二水聚集体电沉积于SnO2光透电极上形成叶绿素a SnO2电极。在pH5.3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和另一电极组成电池,研究其光电化学性质。当发迹对电极的材料时,叶绿素电极具有不同的光感电位和光感电流。  相似文献   

7.
电聚合吡咯膜修饰的葡萄糖氧化酶电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制的铂丝电极经铂化处理后,将葡萄糖氧化酶与单体吡咯用循环伏安法共聚合到电极上,铂化后电极表面积的增大增加了固定的酶量,同时也增大了电极对H2O2的催化能力,使电极对葡萄糖的响应电流增大到7.5mA/(mol·L^-1),还测试了聚合液中酶浓度、pH值和聚合时间等因素对电极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用化学法研究了椭圆形管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在100A大电流和20A小电流下放电至深度为100%时正极板表面的电流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电极表面的电流密度呈不均匀分布,电流密度在正极板的上端约二,三厘米处较大,存在极耳效应和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由两束碳纤维和Ag/AgCl丝制备组合电极的方法和处理方法,系统地讨论了电化学条件对组合电极响应的影响,利用该组合电极,测定国家标准物质锌(CRMGBW02703)中微量钢,相对标准偏差2.0%.相对误差0.5%,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离子对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氧化硅溶胶-凝胶固定化酶技术制备了葡萄糖氧化酶电极,优化了酶电极的工作条件。考察了酶电极的响应性能以及Hg^2+,Fe^3+等重金属离子对酶电极响应的抑制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E=0.8V,pH=5.0,θ=25℃时,Hg^2+,Fe^3+的存在抑制了酶电极对葡萄糖的电流响应,且抑制电流的大小和重金属离子浓度在一定范围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分别是0~1.5μmot/L和0~60μmol/L。将被抑制的酶电极浸入EDTA溶液中10min后,酶电极可以恢复部分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化学固定化方法制备聚毗咯/葡萄糖氧化酶膜电极(PP/GOD),并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在除氧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经不同极化处理后的PP/GOD电极在循环伏安图上表现出不同电流峰,归因于聚吡咯电极氧化态的转变,GOD的存在引起PP/GOD电极与聚吡咯电极伏安行为的差异,讨论了PP/GOD电极对葡萄糖的响应性能,指出聚吡咯的完全氧化态PP~(++)可能参与酶反应中的氧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以纳米银-金复合颗粒与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构成复合固酶膜基质,用溶胶-凝胶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组成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表明,纳米颗粒可以使电极的响应电流从相应浓度的几十纳安增强到几千纳安。探讨了纳米颗粒效应在固定化酶中所起的作用,开辟了制备直接电子传递第三代生物传感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苯醌和萘醌在南萄糖氧化酶(GOD)修饰的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机理,讨论醌在中性缓冲溶液中与固定化的还原态GOD的反应动力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GOD电极作传感器实现醌的流动注射电流式检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分别利用柠檬酸钠和NaBH4作为还原剂、以PVP作为包覆剂制备不同类型、不同包覆情况的金纳米粒子,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谱仪、透射电微镜等手段对制备的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形貌和分散性进行表征。用金纳米粒子对葡萄糖氧化酶膜进行修饰,并在SBA生物传感分析仪上进行感应测量。研究结果表明,粒径小、分散性好的球状金纳米粒子可以极大地提高葡萄糖酶膜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5.
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共固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T为载体,对过氧化氢酶(CAT)和葡萄糖氧化酶(GOD)两种酶进行分次固定,并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所得最佳工艺条件为:共固定化酶采用先固定CAT,再固定GOD的顺序进行,其中CAT 0.5 mL,GOD 0.25 mL。所得CAT蛋白结合量为1.07 mg/g,固定化效率为46.71%;GOD蛋白结合量为1.58 mg/g,固定化效率为43.62%;每mL GOD酶液的表观酶活为47.98 U/mL,每g载体中GOD的酶活为12.0 U/g。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体积分数取0.5%,交联时间取15 min时,所得固定化酶表观酶活达到最大值,为14.66 U/g,固定化酶连续反应10批后,其酶活为初始值的85.3%,显示出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Synthesis of supported Au-Ag bimetallic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since we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Au and Ag had synergistic effect on CO oxidation and preferential CO oxidation in rich hydrogen.In this work,the formation of Au-Ag alloy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silica gel by galvanic replacement reaction has been investigated.We applied various characterizations including X-ray diffraction(XRD),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y(TEM),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X-ray absorption spectroscopy(XAS) to characterize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Au-Ag alloy.Although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s of the Au-Ag alloy nanoparticles obtained by the galvanic replacement reaction are relatively large comparing with that of loading Au first,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 in preferential CO oxidation is almost the same.This result manifested that the particle size effect of Au-Ag nanoparticles was not as tremendous as that of monometallic gold.The formation of Au-Ag alloy made it less sensitive to the particle size.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室温下采用直接还原法制备了含PVP表面修饰、高负载量的纳米银-乙二醇纳米流体。实验详细比较了各种反应条件对Ag纳米粒子结构、大小、形貌以及乙二醇纳米流体的稳定性、负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PVP对银粒子有良好的表面修饰作用和纳米粒子自身的布朗运动,使得银粒子能够稳定地分散于乙二醇流体中。当PVP含量为12.5 g.L-1时,Ag粒子最大负载量可以达到20.96 g.L-1。同时采用仿制的纳米流体导热系数测试装置测定了上述不同负载量流体的导热系数,结果表明纳米流体比纯乙二醇的导热系数明显提高,当银粒子的体积分数为0.06%时,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提高了36%。  相似文献   

18.
以自组装SiO2胶体晶体为模板,采用TiCh溶胶凝胶浸渍提拉法制备了TiO2有序多孔薄膜(TIO),然后利用AgNO3液相渗透法将Ag纳米颗粒沉积在TIO上,成功制备了Ag/TiO2有序多孔复合薄膜(ATIO).通过Raman,FESEM,TEM,XPS和Uv-vis等分析手段对复合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纳米颗粒的平均尺寸约为10 nm,而且与TiO2晶粒之间有强的相互作用.以亚甲基蓝(MB)水溶液为目标降解物,针对不同Ag/Ti相对原子浓度比的样品,考察了其低功率可见光光催化活性及循环使用性,并与Ag/TiO2无序复合薄膜(ATF)作了对比.研究发现,AgNO3前驱体溶液浓度为10 mmol/L的ATIO样品具有最高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其光降解率是具有相同AgNOa前驱体溶液浓度ATF的3.19倍,显著增强的光催化活性来源于Ag纳米颗粒和TIO有序多孔结构的协同效应.循环降解实验证明样品具有稳定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戊二醛交联方法,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和吡喃糖氧化酶分别固定在醋酸纤维素载体膜上,制备电流型电化学酶电极。在SBA双电极分析仪器上安装葡萄糖氧化酶电极和吡喃氧化糖氧化酶电极,分别对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木糖及葡萄糖木糖混合样品进行测试,以葡萄糖氧化酶电极为对照,研究吡喃糖氧化酶电极对葡萄糖、木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吡喃糖酶电极对葡萄糖和木糖都具有良好的响应特征。葡萄糖测定的精密度(RSD)为1.10%(n=10),在10~1 000 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0.999 0);木糖测定的RSD为0.80%(n=10),在10~1 600 mg/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0.999 8);在葡萄糖木糖混合液测定时,吡喃糖氧化酶电极呈现明显的双底物催化特征,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葡萄糖和木糖的响应具有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