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76年羊八井热田2号孔侧曾出现一钻井诱发的间歇式沸泉水塘,该塘曾以每天29次喷涌沸水,一次涌出140立方米,活动了几个月,后被填封。此后,羊八井热田的3号井,7号井和22号井均出现间歇活动,尤以7号井最为典型。本文将描述7号井的间歇活动并作初步分析,作为对喜马拉雅地热带内间歇性水热活动报导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喜马拉雅地热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喜马拉雅地热带是我国大陆上地热活动最强烈的地热带之一。 喜马拉雅地热带西起西藏自治区的阿里地区西南,向东大体沿雅鲁藏布江流域展布,至昌都地区西南以后折向东南,并经高黎贡山进入云南省西部的腾冲地热区。地热带的南界为喜马拉雅山主脊线附近的电气石白云母花岗岩体,北界为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北坡的白  相似文献   

3.
西藏地区的地热活动十分强烈,尤以其南部的喜马拉雅地热带为最盛。 喜马拉雅地热带西起克什米尔地区,往东沿印度河进入西藏西部阿里高原,并继续往东越过马攸木山口,沿雅鲁藏布缝合线延伸到东部昌都地区,在横断山脉与我国另一强烈的滇西地热带相衔接。整个地热带绵延逾2000余公里。喜马拉雅地热带的南界大约与喜马拉雅山  相似文献   

4.
该文详细论述了西藏侏罗纪双壳类化石组合特征、地理分布和共生生物的关系,并划分为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三江两生物地理区。  相似文献   

5.
利用热水的氘过量参数,探讨其在地热田勘探开发中的指示作用。选取西藏尼木-那曲未开发利用的11个地热田,其中吉达果、宁中、谷露和玉寨为重点研究地热田,分别收集了2011年氢氧同位素数据,2012年对重点地热田进行氢氧稳定同位素数据采集,收集了进行过系统研究的羊八井热田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区内天然水受到同位素交换作用的影响,氘过量参数(d值)分布在-20‰~30‰,主要集中在0‰~10‰;从d值箱式图中不难发现玉寨、谷露热田受同位素交换作用明显,在图中表现为异常点;探讨了d值随区域分布、海拔高度、取样温度、氚的关系;通过对天然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及d值进行Q聚类分析,很好地识别了区内天然水明显的同位素交换作用,概述了区内高温热储特征:d值较小、滞留时间较长、热水温度高、出现明显的氧漂移等。通过综合分析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宁中-谷露区热田、玉寨热田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区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地热开发利用条件与潜力分析,谷露地热田区进行高温地热发电的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北黄海太阳盆地二维地震资料重新处理解释,系统研究了地层分布及断裂发育,建立了盆地断裂分布格局及构造样式;首次发现太阳盆地中生代发育两个沉积中心:一个位于北部木星拗陷西南部沿盆地西部两条边界断层分布,另一个位于南部天王拗陷中部;结合地层和钻井资料分析了断裂活动期次和特征,揭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晚侏罗世及早白垩世张扭到压扭阶段(燕山运动期);古近纪早期继续压扭抬升、中期张扭、晚期区域挤压抬升阶段(早喜马拉雅运动期);新近纪到第四纪区域沉降阶段(晚喜马拉雅运动期)。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吐鲁番盆地坐落在我国新疆的天山脚下,是我国五大盆地之一。其边缘被群山环抱,北面是高入云际的博格多峰(海拔5445米),南侧是觉罗塔格山。盆地东西长约245千米.南北宽约75千米。盆地北高南低,中部因极度下陷,地势低洼,许多农田、村落都在海平面以下。南部山麓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5  相似文献   

8.
中国范围内没有洲级古陆,一些小陆块围绕西伯利亚逐步拼合而成大陆。陆块及其间洋壳相继俯冲、碰撞,导致多旋回构造运动和海陆广泛沉积。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是后期俯冲碰撞,引发古缝合线重新活跃,板内岩石圈下部俯冲叠接,岩石圈中部拆离、滑脱、叠覆,盖层强烈褶皱和逆掩推覆。山脉上升、盆地下陷。中国东部燕山运动、西部喜马拉雅运动都达到全球陆内构造运动高峰。中国中、西部多期改造盆地和东部燕山期后新生盆地,将成为中国油气勘查的两大目标。  相似文献   

9.
吉隆盆地构造、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喜马拉雅北麓的晚新生代吉隆断陷盆地,在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沉积了总厚约300m的河湖相地层。根据沉积学、碳氧同位素及控盆构造分析,结合已有的古生物学孢粉学资料,恢复了晚新生代盆地构造控制、沉积环境、气候变动及其演变过程;探讨了构造演化和气候变动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指出盆地由早期半封闭型断陷湖盆,中期开放型湖盆,向后期封闭型湖盆的演化。  相似文献   

10.
位于地球西半部的拉丁美洲是一块妇孺皆知的无比富饶的大陆。它地跨南北半球,绵延万余公里,有大约1,6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其中近一半(从墨西哥中部至巴西南部)是莽莽林海。拉美丰富的森林资源不仅造福于拉美人民,对平衡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拉美的热带丛林中,以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林区最为有名。亚马孙热带丛林占地50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热带森林的三分之一。这里雨水丰沛、气候湿热,是各种热带林木繁茂之地,多层次的绿色植被组成一个神秘的绿色王国。据估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有一条东西绵延两千多公里的弧形地带.它西起森格藏布河谷,东抵横断山区西缘,分布着中国最强烈的水热活动.由于这一弧形地带处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又是第三纪以来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产物,所以命名为喜马拉雅地热带.  相似文献   

12.
在对平庄盆地地质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从断层的切割深度、导水性及补给水源等方面论述了该盆地具有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发育的良好条件;阐明了宁城热水热田的控热导水构造、补水水源及地温场特征;最后,根据地热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信息,在该盆地北部确定了新的地热勘查靶区,并提出相关的勘查步骤、方法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地热地质内容.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南缘前陆盆地中的磨拉石主要沉积在小喜马拉雅带和次喜马拉雅带中 ,次之出现在冲积平原带。最老的新生代磨拉石为分布于 Potwar高原 (巴基斯坦 )的 Murree组 ,时代为始新世中期 -早中新世末。前陆盆地中分布最广泛的为 Siwalik群 ,它占据了次喜马拉雅带的绝大部分 ,时代主要为中新世 -上新世早期。更新的磨拉石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平原带中 ,为第四纪的冲积物。总的来看 ,前陆盆地中的新生代磨拉石表现出向上变粗变厚、向南变细变新的变化趋势 ,并有盆地西部先沉积的特征。结合前人关于古印度扇、印度扇、孟加拉扇的研究资料 ,可以发现青藏高原南缘的造山作用具有向南生长的特点 ,同时该区出现早期东高西低、后期西高东低的地形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羊八井热田是属于陆陆碰撞板缘非火山型高温地热田。热田是由3个不同能的热储层构成,即浅层、深部第一和第二热储层,实质上它们属同一个水力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地热系统的不同部位。浅层热储由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及部分基岩风化壳构成,其埋深在地表以下180~280 m,热储温度130~173℃,水质类型为C1--HCO-3-Na+型水,属深部热流体与冷水混合的产物,流体以液相为主。深部热储由变质杂岩体中的滑离断层系构造空间构成,属基岩裂隙型脉状或带状热储,其中深部第一热储埋深为950~1 350 m,最高温度2596 ℃;深部第二热储位于1 850 m深,热储最高温度可达3298 ℃,深部热流体水质类型均属C1--Na+ 型,气体组份中CO2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西藏措勤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措勤盆地位于西藏冈底斯地块中西段,是在古生界褶皱基底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措勤盆地内发育的构造、地层、岩石及沉积相综合分析,讨论了措勤盆地与喜马拉雅构造带和班公-怒江构造带的对应演化关系,反演了措勤盆地的地质发展历史.其演化经历了盆地基底形成阶段(D-P)、复合弧后盆地演化阶段(J-E2)和高原隆升盆地消亡三个阶段(Es-现今).  相似文献   

16.
依据龙门山中段中生代盆地的基底性质、沉积构造组合和构造变形,论证了川西拗陷是在印支期发育于扬子板块活动大陆边缘的弧背(前陆)盆地,前陆盆地的构造变形是经印支期构造变动和喜马拉雅期叠加改造形成的推覆构造;并讨论了龙门山中段中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7.
尼泊尔南部多热带成分,北部多高山植物,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带.种子植物1451属,5000种,属于热带的科数不少,但属种不多.反之,亚热带成分则有较多的属和种.裸子植物只有雪松Cedrus是特有.有花植物仅61属不见于中国,特有属只有14属.60%的种与滇、藏共有.热带成分与云南较密切,亚热带成分则与西藏的最接近. 喜马拉雅植物区系只有4000万年的历史.区系成分基本上是华夏的.少数与北极、北美、日本“间断分布”的成分也是华夏的,尼泊尔及喜马拉雅植物区系是华夏植物区系的后裔,而不是传统上所说的,是中国植物区系的摇篮.  相似文献   

18.
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龙脑香林种子植物名录、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等进行了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龙脑香林有种子植物602种,347属,103科;种子植物区系热带分布科占总科数的75.73%,热带属占93.95%,热带分布种占92.86%,而76.25%为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的种类.在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的种类中,又以南亚-大陆东南亚分布(变型)为主,占总种数的30.07%,从分布区类型表明铜壁关自然保护区龙脑香林植物区系是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一部分,并与热带喜马拉雅地区的植物区系联系更加紧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有35种区系成分仅见于此地而不见于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19.
《科技潮》2004,(8)
丹霞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仁化、曲江两县交界地带。地质公园东西最长17.5公里,南北最长22.9公里,总面积290平方公里,其中丹霞地貌集中分布范围180平方公里。世界上由红色陆相砂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这一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构成丹霞地貌的岩石是形成于距今约7000~9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的红色河湖相砂砾岩。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该地区受构造运动的影响,产生许多断层和节理,同时也使整个丹霞盆地变为剥蚀地区。在距今约2300万年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得该地区迅速抬升。在漫长…  相似文献   

20.
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南宁市犹如一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祖国南方的大地上.她位于南宁盆地的中部.这个古老的盆地东起邕宁县七塘的栗村,西止老口附近,长约63公里,一般宽10~15公里,最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