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可持续发展时代,生态脆弱区已经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在我国广大的生态脆弱区,强烈的区域文化作用在潜在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的退化起到显著的作用.因此,在分析生态脆弱区域文化的内涵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总结出我国生态脆弱区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文化独特但经济不发达的特殊区域。近30年来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提升,但人口与经济增长加快,人地关系紧张、人兽矛盾凸显。通过对区域发展现状与可持续性研究,探讨了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子,提出了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中国及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历史悠久且文化多样的民族聚居区、高原特色鲜明的生态经济区。促进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有生态文明引领战略、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生态严格保护战略、特色适度发展战略、农牧结合协同战略等。  相似文献   

3.
区域生态文化创新研究是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新课题.本文从我国的生态制度文化创新、生态物质文化创新、生态精神文化创新三方面探讨了区域生态文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并提出了区域生态文化创新与实践的对策:创造以生态伦理为基础的普世生态文化;建立以生态文化为目标的全球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深度挖掘乡村特色文化以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情感体验、学习需求的做法是发展可持续性的乡村旅游产业的必经之途.乡村特色文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源优势、地理优势、文化优势、客源优势等.目前研究区域文化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的文献主要集中在:1)探讨区域文化的优势给乡村旅游带来的决策依据;2)讨论区域文化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3)如何利用区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性来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综合以上三个方面的优点,结合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建立了一种新的区域文化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5.
论生态文化及其若干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生态文化的定义、结构、特性,及其与科学文化、人文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关系.主张生态文化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某种推演和表现,是人类生态文明的进化过程和结果.区域生态文化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区域文明程度.世界先进生态思潮和先进生态实践方式具有全球意义.区域生态文化的创新及其相互之间的共融、共生与共荣,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生态化,人类文明不断向生态文明迈进。生态文化必将不可抗拒地发展成为生态文明社会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下,生态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根源.在分析生态文化及其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对伏牛山文化圈发展建设的现状进行阐述与反思,提出了区域生态文化建设的途径,以期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区域发展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区域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承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定量测度的指标,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度量和管理决策的依据,也是当前生态学、地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难点和理论前沿。由于区域系统的高度复杂性与不可实验性,如何定量评价区域生态承载力成为目前研究的难点。基于此,笔者在总结国内外区域承载力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生态承载力诸多研究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探讨,指出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面临的挑战,为以后生态承载力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是衡量一个区域能否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其程度的有效方法.根据内蒙古的区域特点,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动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呈阶段性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处于非可持续发展与弱可持续发展之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力度、加强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是提高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区域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经济功能区划是生态科学和经济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它对识别区域的生态经济特征,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文章回顾了我国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的发展历程,系统总结、分析和评价了生态经济区划的研究方法,并对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及内部结构特征构建了对应的DEAHP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对2007—2012年间我国省际及三大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有序度水平呈单调递增趋势,但整体有序状态仍处于相对低下水平.从区域来看,东部与西部的差异相对较大,而相邻区域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从省域来看,相邻省份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省际生态经济系统的有序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DEAHP模型的构建从理论上为评价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一种研究范式,为我国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镇江区域文化与镇江精神研究概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镇江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实体和现象,当属于区域文化--"镇江区域文化"."镇江精神"内蕴于"镇江区域文化"之中,是"镇江区域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因此,研究"镇江精神"的一条基本思路,就是深入地而不是肤浅地、客观地而不是臆断地对"镇江区域文化"加以探索和研究,力求比较准确地概括出"镇江区域文化"的基本特性,进而提炼出能够体现镇江发展历史而又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镇江精神".论文沿着这样的思路,试对"镇江区域文化"及其内蕴的"镇江精神"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娄胜霞 《河南科学》2010,28(5):617-622
概括分析了生态足迹和区域发展规划的概念、理论及发展背景,并对其理论的国内外演变历程加以详细论述,尤其是对生态足迹模型理论做了深入的探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生态观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生态观为区域规划带来的影响以及区域规划为生态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条件,来完成生态观对区域发展规划的方法论研究,以期为制定区域经济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生态经济系统为主线,探讨了区域生态经济学的形成发展过程、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指出区域生态经济学是以生态学、区域经济学、景观生态学等的交融为研究的知识背景,以特定的区域(如流域、城市、山地等)为研究客体,着重研究这些区域自有人类以来的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发展过程和运行机制,并针对这些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问题适时地进行调控优化和恢复重建,目的在于使系统处于健康状态,为区域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学科.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修正的生态足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将其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并以苏州为案例,计算分析了其1993年~2002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测算了其历年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结果表明:苏州十年的人均生产性生态赤字均小于全球人均生态赤字0.4 hm2,人均消费性生态赤字则均大于0.4 hm2,其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全球不可持续型,且生态效率逐年提高;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逐年上升,增加生态足迹多样性是增强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及采用的发展能力测算方法可较准确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空间占用法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需要,根据Wackernagel等人的文献和我们对河南省生态空间占用的实际研究,本文从基本概念出发主要探讨了生态空间占用法的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人地关系理论),相关理论(承载力理论、投入产出潜力理论)以及支持生态空间占用法的金字塔模型等其他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依据生态文化发展的丰富内涵与特征,从生态环境健康程度、经济发展方式、资源环境消耗强度、面源污染治理与效率和居民生活宜居度等五个方面考察区域生态文化发展水平,运用熵值法对选取的27个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对河北省2005-2013年生态文化发展水平与建设绩效进行了测度,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与生态文化发展水平的相关度,并分别对重要影响因子与一般影响因子的动态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生态文化发展整体水平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增长率呈现波动态势;影响因子对生态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强度与作用方向各不相同,迫切需要采取措施规避和改善生态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弱项与不足问题,切实推进生态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论述了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说明了区域文化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以陕西省为例谈到了区域文化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以客家教育的文化生态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客家文化与客家教育的互动关系,以进一步深化客家教育问题研究,寻求一种教育与具体亚文化生态关系的解读。认为客家文化是客家教育生存与发展必须适应的文化模式,客家精神是构建客家区域办学特色的基础与内核,客家文化是学校非理性管理和环境建设天然的观念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19.
孙雯静 《甘肃科技》2006,22(3):189-191
生态自然观的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战略提供了重要哲学依据,生态、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面,可持续发展是基于对以往发展思想与实践的反思而问世的,走出将可持续发展局限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误区,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运作。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兴山县与巴东县同属湖北西部地区的三峡版块。两县又与另一个核心版块神龙架相邻,可谓是同处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一个大圈中的两个小环。既是同心的,也是相交的,既有相同的圈内大背景,即区域旅游发展空间,又有不同的旅游文化资源,即昭君文化和纤夫文化。而搭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平台,再造民族村寨传统文化,使之进入大区域、大旅游文化建构的现代历程,是促进县域旅游经济与民族区域文化呈开放环境和蓬勃态势向前发展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