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18例(年龄76-92岁)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的治疗效果。颈动脉血管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中除成功再通颈动脉外,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护理主要有心理护理、术前用药及术前准备等;术中护理除心理护理外,特别应注意抢救药物的准备及生理指标的监测;术后护理也同样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2.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10月-2012年2月共收治的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临床症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其疗效,并随访3。18月。结果8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明显改善,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的狭窄率为(78±11)%下降到治疗后的狭窄率为(16±3)%。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例有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但无新的脑梗死,DSA复查发现3例再狭窄其狭窄率均约32%但无症状。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一个相对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老年巨大甲状腺肿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防止并发症发生的意义,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经治的28例老年巨大甲状腺肿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本院的护理常规对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并与文献报道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8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一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皮下血肿;无患者出现饮水呛咳;2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随访3~6个月后代偿性恢复;2例出现间断性口唇麻木感,经补钙治疗后恢复正常;1例发生肺部感染,经积极治疗后好转.上述结果均较各类文献中所提并发症发生率低,表明对于老年巨大甲状腺肿患者,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联合精心、合理、个性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术后不适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56例胸腰椎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内固定术治疗,围手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加强支持治疗和并发症处理。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仅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经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术后1~7d,有41例患者机体感觉运动功能明显恢复。术后6周,43例患者在支具的保护下下地练习站立和行走,5例完全截瘫患者术后3月坐轮椅户外活动。经6月~2年随访,除5例完全截瘫者恢复较差之外,45例患者恢复简单的日常工作,6例患者部分恢复简单的日常工作。53例患者于术后1~2年手术取出内固定,本组患者未发生内固定松动、螺钉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同时注意心理护理,术后监测及康复指导,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经桡动脉入路(Transradial Approach,TRA)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手术技巧。实验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符合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经TRA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对照组给予经股动脉入路(Transfemoral Approach,TFA)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导引导管到位情况、支架置入成功率、路径差异相关并发症、手术操作时间、射线投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费用。结果显示,观察组导引导管到位成功率为93.10%(27/29),对照组导引导管到位成功率100%,2组患者支架置入成功率均较高,路径差异相关并发症较低,手术操作时间、射线投射时间和手术费用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主动脉弓型的亚组分析,观察组Ⅲ型主动脉弓患者手术操作时间(min)、射线投射时间(min)均短于对照组(73.8±15.3 vs 89.5±14.4;22.1±5.5 vs 28.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92,P=0.000;t=0.117,P=0.0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减少(2.8±0.6 vs 4.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30,P=0.002)。因此,经TRA右侧大脑中动脉支架成形术成功率高,对于Ⅲ型主动脉弓患者采用该项方案能减少手术时间和射线投射时间,且术后住院天数少,可行性好。  相似文献   

6.
探讨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围术期护理。加强术前体位练习、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及运动功能、术后护理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患者疼痛较术前明显减轻,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通过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理特点及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的特殊性采取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围术期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保证鼻内窥镜手术后患者如期恢复,消除并发症,对江汉大学附属医院的216例病例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和小结.方法:对216例病例的手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前常规准备和手术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216例病例在相应护理下,无感染、并发症发生.结论:正确的鼻内窥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找出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手术期治疗的方案,降低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手术期的风险.方法:分析6例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手术期治疗的特点,归纳出治疗的重点内容.结果:经过认真的围手术期治疗6例病人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严密观察及时控制病情变化,术后维持良好的循环、呼吸、内分泌功能状态是降低嗜铬细胞瘤病人围手术期风险的关键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东芝-8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85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双侧颈部血管内-中膜及其硬化斑块进行观察,并对斑块引起的管腔狭窄与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检测,与健康组作对照研究。结果:高糖组颈部血管的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斑块部位多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处,与其它部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管腔狭窄程度与血流速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斑块较小者血流速度变化不大;斑块较大者引起管腔狭窄时,血流速度增快。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与发展进程,对颈血管病变早期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探讨外科快速康复理念在胆管结石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效果。选取2016年4月-2020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0例胆管结石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融入外科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等时间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9.85±2.46)d、术后排气时间为(1.21±0.97)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5.87±5.12)h,均少于对照组的术后住院时间(18.42±4.16)d、术后排气时间(2.37±0.63)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9.26±7.33)h。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1例,出血出现2例;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5例,胆漏发生4例,出血发生7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45.72%,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管结石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外科快速康复理念,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作,并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手术治愈率.方法:术前、术后加强心理、基础护理、同时采取有效的血糖控制措施及饮食指导.结果:本组23例均无1例发生并发症,达全部治愈.结论: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细致观察和护理,尤其是饮食护理及心里护理,能有效控制血糖,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效的合并症护理措施可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聚丙烯网片在鼻中隔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32例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患者,其中448例术中选用大小适宜的聚丙烯网片置入鼻中隔术腔黏膜瓣中,61例未填放任何材料,123例行鼻中隔软骨回填。结果:填放聚丙烯网片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鼻腔生理功能得以保护。结论:聚丙烯网片可作为鼻中隔成形术中一种可靠的替代材料,可减少鼻中隔穿孔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保护鼻中隔及鼻腔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选择79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自入院开始即行早期护理干预结合术后护理措施,对照组只采用术后护理.结果:实验组通过早期干预围手术期护理,心理障碍、患肢水肿及功能障碍、伤口感染液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患者早期干预围手术期护理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分析微创保留胆囊取息肉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效果。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82例胆囊息肉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在微创保留胆囊取息肉术中采用常规护理的设定为对照组41例,将采用围手术期护理的设定为观察组41例。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保留胆囊取息肉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手术操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柱微创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随机抽取的80例实施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患者实施研究,研究起止时间为2018年5月—2020年4月。病例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方案的成效。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及术后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脊柱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脊柱微创手术围术期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指导,可提升手术治疗效果,避免术后并发症,降低患者疼痛阈值,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保证患者远期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腹主动脉瘤切除Y型人造血管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术前做好心理、疼痛护理,生命体征监测,严格控制血压;术后做好基础护理、生命体征维护,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及个性化的围手术期健康宣教。结果:2例死亡;19例患者无护理并发症,按预期目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准确评估患者,个性化的健康宣教,预见性的处理护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分析血管内介入技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VADA)的临床疗效。将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筛查出符合标准的60例VAD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栓塞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观察组完全栓塞80.00%略较对照组的73.33%高,但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6.67%较对照组的26.67%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略较对照组的16.67%低,但无明显差异(P0.05)。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与支架成形术治疗VADA的疗效相当,但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在老年患者双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行双侧入路椎体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124例,按TXA的应用情况分为两组,其中静脉TXA组66例,空白对照组58例.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死亡率、血栓率、出血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后切口感染率、渗出率、血肿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主要指标方面,静脉TXA组的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而不增加血栓发生率和死亡率.次要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TXA组的渗出率降低,术后感染率减低,围手术期住院时间减少,血肿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XA对老年人行双侧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具有诸多益处,可降低围手术期的伤口感染、渗出和出血,减少住院时间,而并不增加患者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妇科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分析29例糖尿病患者择期施行中型或大型妇科手术,术前、术中、术后利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输入适量的葡萄糖,减少蛋白质分解。结果 伤口Ⅰ期愈合28例,Ⅰ期愈合率96.55%;Ⅰ/期愈合1例,Ⅱ期愈合率3.45%。所有病人均安渡围手术期,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糖尿病患者行妇科择期手术,正确使用胰岛素,保持围手术期血糖浓度相对稳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上颌窦底侧壁开窗提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的经验与体会。方法:通过分析观察我院3年间行上颌窦底侧壁开窗提升术的38例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等围手术期的护理配合,总结经验体会。结果:38例患者均获得有效的骨增量效果,无并发症的发生,上颌窦底侧壁开窗提升术的围手术期的有针对性护理配合是必要和有效的。结论:充分周全的术前准备、到位的心理护理,术中熟练的配合以及术后精心护理,对上颌窦底侧壁开窗提升术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