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数学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共同性质出发,提炼出数学研究的三个主要内容:"数学试验""数学结构"(或数学体系)"决策.及由此三个内容串连成的数学研究的一般体制.着重阐明"数学试验",还从课题来源角度将研究课题区分成"验前不走性搜索问题"和"验后不是性诊断问题".数学方法也区分成"搜索法与"诊断法".  相似文献   

2.
汪俊 《科技信息》2012,(9):274-274
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问题。本人在多年从事职教数学教学中发现,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对数学兴趣不强甚至于放弃数学学习等现象。不少老师无耐地感叹:"数学教学‘重点"越突出,学生睡觉的人就越多"。中职数学怎么办?这个问题一直在我们的脑海中盘旋。  相似文献   

3.
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数学文化价值的分析,对国际国内数学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的比较,师生应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数学文化观,这在数学课程中应得到体现。可以从三方面来说明:(1)形成正确的数学教学观;(2)选择恰当的数学课程内容;(3)转变数学教学方式——着眼于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1)文中重要的或后文将要重新提及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行起排,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或码).序号加圆括号,右顶格排出.(2)长数学式超过1行时,应在"="、"≈"、"〈"、"〉"等关系符号,或在"+"、"-"、"×"、"÷"等运算符号处转行。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其总体目标是"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注意与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进一步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强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6.
童芳 《科技信息》2011,(15):227-227
《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相似文献   

7.
该文基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技术,介绍了数学课件设计模式的分类,指出在制作数学课件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模式,认为制作数学教学课件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提高对"数学课件"的理性认识;加强课件制作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讨;让学生参与到课件中去;注意积累、交流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李帮魁 《奇闻怪事》2009,(12):20-21
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的“用数学”练习中有这样一个通过两个小朋友的对话引出的习题:每人写15个大字,我还要写6个,你猜我写了几个?  相似文献   

9.
李翔 《科技咨询导报》2010,(30):165-165
2009年1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颁布了,这是对2000年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大纲(试行)的修订,但仍采用了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审定教材"作为教材。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必到:尽快领悟新大纲精神,从而能够落实到本轮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10.
叶永刚 《科技信息》2012,(1):398-399
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实践活动,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又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思想。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可遵循以下几点:(1)在概念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2)在内容中培养数学建模意识;(3)在习题和作业中强化数学建模方法;(4)在考核中包含数学建模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地方高校数学类师范生培养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评价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教师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地方高校数学类师范生的数学学科知识、教学基本功、中学数学解题能力、数学建模能力都有不少欠缺.在实践中可采取如下应对措施:(1)夯实数学学科基础;(2)加强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课程的整合;(3)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4)加强中学数学解题教学;(5)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以加强对数学类师范生的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2.
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因而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探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探究的情境。  相似文献   

13.
黄琴 《科技咨询导报》2010,(24):169-169
数学文化教育是对忽视数学思想文化价值的传统数学教育的补救和超越。在数学文化语境下,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实现由如下转变:由"知"到"乐",由"形"及"神","体""用"并举,化"静"为"动"。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学生数学学习选择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数学学习的选择性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选择性是十分必要的。为了真实地了解中学生数学学习选择性的现实状况,我们对市区内的三所中学的470名学生作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6个小问题。基本覆盖了有关数学学习选择性的问题。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教学学习选择性的状况不能令人满意。从总体上看:(1)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选择性要强;(2)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选择性比较差;(3)少部分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盲目性,缺乏学习的选择性。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选择性的培养,多为学生创造选择的机会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善恶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以孟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认为,人之"性"是善的。那么,人的"恶"是从哪里来的?关于这个问题,有的哲学家认为,"才"是恶的起源(如程颐);有的哲学家认为,"气"是恶的起源(如程颐、朱熹);有的哲学家认为,"物欲"是恶的起源(如朱熹)。对于这些观点,王船山均不同意。他在《读四书大全说》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辨析,并提出了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独特见解:"以罪归情"。  相似文献   

16.
刘传章 《科技资讯》2010,(20):167-167
传统的数学观将数学看成一套已完成的严密的数学结论体系,而教师的任务又大都停留在忠实地教"数学(教科书)",这就最终导致数学严重脱离实际,脱离学生生活。建构主义数学观认为,数学是一个活的、动态的、开放的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17.
解决数学学习中"什么都想记,什么都记不住"这个矛盾,就要利用数学规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记忆品质,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2012年3月20日下午,中南大学决定聘请22岁的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刘路成为目前中国最年轻的教授。2010年,就读中南大学大三的刘路破解了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震惊国际数学逻辑界,被称为"数学奇才"。(《中国青年报》2012年3月21日)  相似文献   

19.
余勇 《科技信息》2008,(36):40-41
文[1]-[4]对数学通报“数学问题”1561进行了系列的分析研究,读后深受启发,正如罗增儒老师所言:数学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思维的过程是多姿多彩的。本文在学习分析已有文章的基础上,从分析f(x1+m)和f(x2+m),x1+m和x2+m的大小、对称及平移几何含义出发,揭示数学问题的隐含特征。从而揭示数学问题的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20.
数学建模教学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并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