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停车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停车行为分析.应用K2算法和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进行了贝叶斯网络的结构和参数学习,建立了停车行为分析贝叶斯网络,应用联合树推理引擎推断在出行目的、停车费率等因素的影响下停车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贝叶斯网络能够直观表现决策行为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机理,并方便进行决策行为的敏感性分析,同时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可以为政府和规划部门深入了解居民的停车选择行为和停车决策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含目的地选择的城市交通网络非稳定均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完善现有的城市交通流均衡分配理论,研究了城市交通网络中的非稳定均衡状态。利用添加虚拟节点和虚拟路段的超级网络建模方法,将出行者的出行与否决策、目的地选择决策以及出行路径选取决策归入一个抽象的网络中进行研究,利用变分不等式理论将网络的非稳定均衡问题转化为易于处理的一般交通流分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只有结合出行者的出行与否决策与目的地选择决策,才能使交通流分配的结果更符合现实;网络非稳定均衡状态确实存在,出行者出行与否的最高费用标准越高,实际的网络出行流越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机载武器系统综合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机载软硬杀伤武器系统的战术使用方式和有效作用空域,给出了软硬杀伤武器系统在空间上的协同使用准则。分析了使用贝叶斯网络进行软硬杀伤武器系统综合决策的知识表示问题,得出了综合决策网络的三种类型的节点:态势节点、传感器节点、武器节点。提出了构建贝叶斯网络进行综合决策的步骤,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使用贝叶斯网络进行软硬杀伤武器系统综合决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是决定出行需求时空分布的两个重要因素。为探讨出行方式对出行时间选择的影响,构建了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选择的离散-连续模型系统。其中,出行方式选择子模型应用了多项Logit模型,出行时间选择子模型则引入了持续时间模型。利用二元正态分布理论,通过关联两个子模型的误差项,建立了联合选择模型。以2013年某市居民出行调查中的通勤出行数据为基础,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标定了联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出行方式对出行时间有显著的影响,通勤者年龄、性别和收入等是影响出行方式和出行时间选择的重要因素。研究为预测出行选择行为和评价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不确定信息在可靠性评估中难以表达与处理的问题,应用Dempster Shafer (DS)证据理论对贝叶斯网络进行改进。在分析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DS证据理论与贝叶斯网络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提出了不确定信息条件下故障树节点向贝叶斯网络节点转化的方法,包括与节点、或节点、异或节点、非节点与2/3表决节点。针对多状态贝叶斯网络中条件概率值难以确定的问题,应用DS证据理论/层次分析法对专家经验知识进行分析与表达。以某型导弹控制系统为例,利用故障树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应用DS证据理论对专家信息进行数据融合处理,确定不确定节点的信任函数、似然函数和条件概率值,并借助贝叶斯网络的正向推理、反向推理和重要度分析确定了可靠性设计与分配中的薄弱节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随机网络的出行情境,分析了出行者路径选择中的惯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可变的可靠性价值系数以描述出行者的决策惯性,进而定义了随机网络中考虑决策惯性与风险规避的路径选择决策,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学表达.通过分析发现,本文建立的考虑决策惯性的路径选择决策模型具有一般性,能考虑多种有限理性因素对出行者路径选择的影响;并且,通过特定的参数设置,能表示为文献中现有的多种随机网络路径选择决策模型.随后,定义了随机网络考虑决策惯性的用户最优均衡,并给出了等价的非线性互补问题,对模型的解的存在性和解集的性质进行了讨论.本文还构建了算例,对用户最优均衡模型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7.
考虑出行者路径选择决策过程中的参考点依赖,即当路网出行成本变化时,出行者将变化前的出行成本作为路径选择决策的参考点。基于参考点依赖理论,提出了考虑出行时间和拥挤收费的出行决策模型,建立了考虑参考点依赖的确定性网络用户均衡模型以及等价的变分不等式,并提出了求解模型的算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参考点依赖对路径流量分配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经验出行成本和历史收费费率会影响出行者的路径选择决策,从而影响确定性网络流量分布。因此,在制定拥挤收费策略时,需考虑当前的出行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对出行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徐媛  徐薇  周晶  卢珂 《系统管理学报》2019,28(4):679-686
为缓解交通拥堵这一城市问题需要对居民的出行决策规则进行准确刻画。作为期望效用理论的补充,后悔理论已广泛应用于交通领域的研究。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随机后悔最小化模型,但已有模型鲜少考虑影响后悔情绪度量的心理因素。根据后悔心理学研究中的“标准理论”“后悔一致性模型”等做出基本行为假设,引入心理距离概念区分不同类型的出行方案,构建改进的考虑心理距离的随机后悔最小化交通出行选择模型,以解释心理因素会影响感知后悔情绪的现象。使用瑞士地铁SP调查数据对本文提出的改进模型与原有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改进模型对居民出行行为机理的描述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网络等新兴技术与沟通方式的发展,动态共乘作为一种新的出行方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推广,被认为是缓解当前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补充手段,然而它的供需匹配情况如何还不得而知,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匹配的成功率。根据出行决策理论和网络信任理论挑选6个影响动态共乘匹配的个体因素和3个城市因素,构建了单层面板计数模型和双层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某社会网络的实际数据与这2个模型对影响动态共乘匹配的因素分别进行了分析,不仅发现了各因素对匹配影响的显著性,而且还发现,这些个体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城市存在差异,同时,城市因素通过个体因素也会改变动态共乘的匹配结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城市"城外居住、城内上班"这种生活-工作模式的普及,居民出行距离延长引起公交半径的增加,换乘就不可避免。针对这一现实需求与公交网络的特性,提出了符合乘客路径选择行为的广义公交路径定义,重点分析了乘客出行行为符合马氏决策过程的"无后效性",详细给出了出行过程中涉及的状态-行动空间及状态转移概率,建立了基于马尔科夫链的非平衡公交客流分配模型,设计了相应的算法。最后,以成都市部分公交网络的实际运营数据为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实例验证,并根据配流结果对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勤出发时间和驻停次数联合选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对通勤出发时间和驻停次数进行联合建模的必要性,基于离散选择的理论方法,建立了通勤者通勤出发时间和通勤途中驻停次数的联合选择模型。并以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了模型标定,分析了影响因素对通勤出发时间和通勤驻停数的影响。分析了出发时间和驻停数的关系,结论是出发时间与驻停数呈负相关关系,与实际的统计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出行时间是居民出行特征的重要分析指标.研究从出行时间预算入手,将随机生产边界函数用于对出行预算和出行时间边界的描述,建立了出行时间边界和出行者社会经济属性、家庭结构、出行者日活动安排及居住地用地特征之间的数量关系模型,给出了出行时间预算和出行时间边界的相互关系.以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来源,对通勤者和非通勤者分别建立随机出行时间边界模型,分析了工作活动影响下通勤者出行时间与非通勤者出行时间对各类影响因素的不同响应程度,比较了通勤者与非通勤者出行时间预算和出行时间边界的不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随机生产边界模型的组合误差结构为研究个体出行时间差异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3.
基于Integrated Choice and Latent Variable (ICLV)模型,结合2013年绍兴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研究通勤者的方式选择行为,包括小汽车、公交车、摩托车和电动车等4种当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较常用的交通方式。模型不仅分析了可观测的个人及家庭的社会经济属性对通勤方式的影响,而且通过潜变量模型构建通勤者个人对各类出行方式的态度等不可见因素,并将其纳入选择模型。结果表明,潜在的心理因素同样对方式选择行为有重要影响,并能够揭示选择行为的内在原因。该研究可为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制定者以及交通规划者提供指导意见,从而促进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ICLV(Integrated Choice and Latent Variable)模型,结合2013年绍兴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研究通勤者的方式选择行为,包括小汽车、公交车、摩托车和电动车等4种当地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较常用的交通方式。模型不仅分析了可观测的个人及家庭的社会经济属性对通勤方式的影响,而且通过潜变量模型构建通勤者个人对各类出行方式的态度等不可见因素,并将其纳入选择模型。结果表明,潜在的心理因素同样对方式选择行为有重要影响,并能够揭示选择行为的内在原因。该研究可为交通需求管理策略制定者以及交通规划者提供指导意见,从而促进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活动的方法对研究家庭成员活动-出行选择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已有研究多围绕发达国家展开的现状,以国内某直辖市2005年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为来源,从基于活动方法的协作性限制出发,研究了主要家庭成员活动-出行选择之间的相互影响模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活动和出行需求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讨论了存在于同一成员和不同成员各次活动和出行中的替代、补充、陪同等影响关系对个体活动-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得到了在行为学上具有较强解释力并达到各项统计学评价指标的模型,对出行行为分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共享出行行为对交通分配问题的影响,本文提出一个基于路径的共享出行用户均衡交通分配模型.在该模型中,出行者不仅要选择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路径,而且还要进行模式选择,以达到最小化广义路径出行成本的目的.本文构建的考虑共享机制的交通分配模型引入两个假设:1)一个乘客只被一个共乘司机搭载,一个司机只载一个乘客;2)由于参与共享出行活动,共乘司机和乘客均可获得额外的共享出行奖励,此外共乘乘客还能得到共享出行成本折扣.这两个假设使得所构建的共享出行用户均衡模型更贴近现实.Braess网络中的数值结果分析了关键参数对均衡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共享出行成本优惠和共享出行奖励均是鼓励出行者参与共享出行活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战场战斗损伤评估信息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基于模糊理论易于将清晰变量离散化与贝叶斯网络易于进行不确定性推理的优点,提出应用模糊贝叶斯网络对UCAV对地攻击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建立了对地攻击损伤评估的模糊贝叶斯网络模型,给出了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损伤评估的推理决策方法,并且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实例表明,基于模糊贝叶斯网络的损伤评估模型能够提高战斗损伤评估的准确度,而且推理简单,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8.
日出行时间是居民出行特征的重要分析指标。围绕家庭成员出行选择的相互作用,构造了基于Copula函数的二元持续时间模型,分析了夫妇俩的出行时间安排。研究用加速失效时间模型描述单个成员的日出行时间选择,并通过Copula函数将夫妇俩的出行时间选择纳入同一模型,能准确刻画2个选择之间的相互影响模式。将所建立的模型应用于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了夫妻各自出行时间投入与其个人及家庭的社会经济属性、活动和出行特征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存在于夫妻之间的相互影响模式。分析表明,夫妻俩人的出行时间安排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而各自的活动和出行之间存在派生和竞争关系,研究能部分反映个体的时间分配行为,对交通需求预测和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突发事件对多区域影响的不确定性导致应急物资生产策略和产量的决策困难,研究供应商如何选择生产策略进行应对的问题.构建了两时刻应急生产决策动态模型,并在第2时刻采用贝叶斯方法更新零售商遭遇突发事件概率的预测,从而给出两类生产策略:立刻生产和延迟生产.通过模型推导,对更新信息的价值以及两时刻损失差异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化分析,进而给出供应商选择生产策略的准则及其最优决策产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装备维修质量评价忽视维修过程影响因素这一问题,将过程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修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先验知识,构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复杂装备维修质量评价模型。首先,建立了过程评价指标体系和修后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项指标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建立了维修质量评价的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根节点的先验概率,通过专家经验法确定了子节点的条件概率,并给出了模型的具体求解步骤。最后,通过算例仿真与分析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复杂装备的维修质量评价问题,为完善复杂装备的维修质量评价理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