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阳活血颗粒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7例证属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通阳活血颗粒,对照组单纯予基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天后采用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三重磁刺激技术(TST)评定患者中医症候要素、神经功能及皮质脊髓束修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NIHSS、TST test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14天治疗后,治疗组TST test差值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NIHSS与TST test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1)TST test可用于评估缺血性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缺损程度;(2)通阳活血颗粒可促进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皮质脊髓束的修复,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该文研究的是中医针灸疗法在中风治疗中的应用问题.文章首先简要对中风病的病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深入探讨了目前中医针灸疗法在中风治疗领域应用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几点问题,即:中医针灸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效应关系仍然不够明确;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中风病时,疗效的评定标准不够规范和统一;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中风病时,在介入时机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困惑,并提出了几点建议(要正确理解和看待国内外研究的差异;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中医针灸的特色以及要注意强化薄弱环节的研究三点)以供参考,希望对中医针灸疗法在中风治疗领域的科学应用和发展能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盗汗、心痛、脉紧、舌淡等为证的外候,心、肺、气虚、血瘀等为证的要素.根据证素,辨别证素,组成证名,是中医辨证的基本规律.在频率统计基础上,运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提取出证候辨别证素的贡献度,为解决中医辨证研究中证候诊断权值这个关键问题,找到了一种简便、准确的新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加味黄连阿胶汤治疗心肾不交型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中风后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30例,中药组用加味黄连阿胶汤治疗,西药组用艾司唑仑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积分,评价睡眠质量,并比较Flinders疲劳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评分。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西药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PSQI指数、FF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PSQI指数、FF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药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西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味黄连阿胶汤对于心肾不交型中风后睡眠障碍的治疗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解除疲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现状发展,探讨乳腺增生病的证候规范化研究,为临床采用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提供相对客观、规范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并有效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寻找理论依据,为临床建立客观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证候诊断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医问诊复杂性和非线性的特点,采用深度森林算法(gcForest)构建慢性胃炎中医问诊证候分类模型。利用gcForest分析慢性胃炎问诊数据,建立证候分类模型,并与DBN和DBM两种深度学习算法以及ML-KNN、BSVM、ECC、RankSVM、LIFT这5种多标记学习算法构建的模型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多标记评价指标和单个证型的分类准确率上都优于其他算法,能有效地解决慢性胃炎中医问诊证候分类问题,通过该算法建立的模型分类效果良好,可以为慢性胃炎证候量化诊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伤寒论》条文和研究文献,结合临床诊察方法和腹部证候特点,对胸胁苦满这一《伤寒论》中重要的证候表述进行归纳、分析和探讨,认为胸胁苦满包括自觉性和他觉性二种含义,他觉性胸胁苦满为少阳病主要腹证,其证候意义及诊察方法明显具有少阳病病机病位特点。同时,举出具体病例的诊治,探讨胸胁苦满结合腹力等因素进行四诊合参,对于临床柴胡类方证应用具有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讨自拟益肾联合坎地沙坦酯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武威市中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患者入院后首先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坎地沙坦酯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益肾汤治疗。治疗8周后进行肾功能和中医证候疗效评定,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1.1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为75.56%,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2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FBG、2hBG、HbA1c和肾功能相关指标Scr、BUN、UAER较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拟益肾汤联合坎地沙坦酯片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降低患者空腹及餐后2h血糖水平,能降低血清SCr、BUN浓度以及24h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功能,其中医证候疗效和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单用坎地沙坦酯片治疗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医临床治疗学主要是基于整体"证候"诊断的中药复方治疗学。其"证候"病理基础是多样的,复方化学成分是多样的,药物作用途径、环节和靶点也是多样的。实际上这是一个高度的复杂体,故有人称中医为"复杂科学"。很显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如寻找某些单一病理分子与中医"证候"的关联,分离中药单一化学成分研究中药治病的作用机理等,并不适合中医学整体治疗和复方用药的特点。系统生物学理论与组学技术(如蛋白质组、代谢组、基因组等)的发展与应用,为克服上述矛盾提供了条件,因为组学技术能够动态、高效地测定机体在整体条件和多因素作用下多种蛋白质大分子及多种小分子的谱学特征,以及描述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因此,组学技术将是研究中医"复杂科学"的强大工具,为揭示中医"证候"的发生机理、体质学说的科学内涵、中药复方治疗复杂性疾病的作用原理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可能。当然,采用组学技术研究中医药,尤其要注意严谨的科学设计,以及研究对象和干预因素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分析海量数据的相互关联。这样,便能建立一个适合中医学研究特点的、优质高效的组学技术平台,大力推动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经验与现代科学的合理结合,以及...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证候和症状描述错综复杂,如何较好地对病患所属证候进行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医疗工作者的首要目标.把潜在语义分析(latent semantic analysis,LSA)技术与中医知识特点(即证型的临床表现与心、肝等脏腑各系类证的临床表现有相同描述集)相结合进行分类的方法应用到中医证候的诊断识别中,是一个较好的尝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转归预后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科学。包含了古代所称的“大方脉”、“杂医”等内容 ,它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在中医学尤其是中医临床学科体系中 ,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 ,临床诸学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几千年来 ,古人在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对人类的保健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在中医内科学的发展过程中 ,从其萌…  相似文献   

12.
程康圃,高明人,清代中医儿科学家。程氏祖辈六代业医,幼科最良,弱冠即遵从祖训,从医五十年,学验俱丰,晚年编撰《儿科秘要》一书。程氏把儿科证候概括为儿科八证(风热、急惊、慢惊、慢脾、脾虚、疳证、燥火、咳嗽),分列各则,首析病因病机,详究脉因证治,重视五脏分证,强调各证合参。诊断上,把四诊归纳为"二法"、"二要,并列举"死症四十候"以识症避凶。治疗上,立"平肝补脾泻心"为儿科治法,结合儿科八证,使三法又进一步发挥而成多种多样的具体治法。  相似文献   

13.
张倩  孙薇  杨建波  徐金凤  魏建刚 《甘肃科技》2014,30(22):134-136
观察健脑通络膏方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对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斑块积分的作用机制。将符合中医中风病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证,又符合西医脑梗死恢复期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健脑通络膏方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规范化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健脑通络膏方,两组疗程均为28d。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中医症候评分、NHISS评分来评定其疗效,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两组均能降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NHISS评分,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降低治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积分比较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健脑通络膏方治疗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改善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减轻炎性反应及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目的是研究中枢性眩晕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诊断为眩晕患者的病历资料98份,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论是中枢性眩晕患者中医症候以头晕、目眩、咽干、恶心、纳呆、舌暗红出现频率最高,中医证型以痰湿中阻证最为常见。中枢性眩晕患者病因以血管源性最为常见,中医证型以痰湿中阻证最多,而肿瘤导致的眩晕以瘀血阻窍型为主,说明中枢性眩晕病因分型与中医证型分布间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维吾尔医异常体液病证量化诊断标准,以非疾病诊断临床相关信息为依据,对诊断明确的24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量化诊断入选项专家咨询研究。入选的证候要素进行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共线性诊断及主成分分析,使用主成分改进的多分类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确立各证候要素对证候的贡献度,根据优势比(OR 值)的大小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各异常体液主症、次症;最后结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病”的自身特点,建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维医异常体液病证诊断标准。结果显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上表现为腰背疼痛或周身骨骼疼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畸形和伸展受限,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其中,异常黑胆质型--主症:周身关节隐痛,面色晦暗,皮肤粗糙起鳞屑,多梦、噩梦,抑郁心态;次证:口味苦涩,舌质暗红,舌苔灰或黑色,大便干结,脉细、沉。异常血液质型--主症:腰背肢体胀痛,面色发红,皮肤较热,小便色橙黄,肢体沉重,脉象粗、有力;次症:睡眠尚少,口干,舌质暗红,舌苔少。异常黏液质型--主症:腰背肢体冷痛,肢体畏寒喜暖,面色暗淡,口黏,少气懒言;次证:面色晄白,舌体胖大边缘齿痕,睡眠较多,肢体麻木,脉象粗、沉、弱。异常胆液质型--主症:骨有灼痛、刺痛、疼有定处,皮肤较热,口干咽燥,口味甘苦,失眠,小便次数偏多,脉细、紧。次症:面色微黄,舌苔黄,盗汗。由此得出结论:通过量化诊断入选项专家咨询研究建立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异常体液病证量化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中医辨证系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将贝叶斯网络运用于中医辨证系统的研究,以更加量化中医辨证诊断系统.通过将中医体系中的916个证候,51项证素及其构成的1700条证名构成中医辨证贝叶斯网络的节点集,初步建立起中医辨证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学习,形成中医辨证贝叶斯网络结构及概率表.利用建立的贝叶斯网络中医辨证系统,进行数据计量分析、推理验证证候—证素—证名间的关系,其结果与中医专家经验有很高的吻合性,尽管其仍未能全面反映中医辨证的思维能力.所以贝叶斯网络是对中医辨证进行信息挖掘处理的一种较好方法,可应用于中医人工智能辨证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医动物模型研究经三十年的发展,已逐步成熟,并走入正轨。这时,对这一学科的概念逐渐明晰,并对此三十年历程做一总结性回顾,对进一步工作是必要的。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概述  相似文献   

18.
<正>《伤寒论》(101)条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对于此条文中“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含义,历代注家理解不同.或言指口苦咽干目眩;或言指往来寒热;或言指小柴胡汤四大主症之一,诸论皆嫌片面.现行高校教材《伤寒论讲义》则认为.“所谓一证,当指少阳主证之一而言”,“少阳病只须见到一部分主症,即可使用小柴胡汤”,此论亦属含糊.还有人主张,既然“一证”难以确定为何症候,也就不必细究,要在“不必悉具”,只要病机属少阳,便可使用小柴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辨证论治的临床疗效,旨在为COVID-19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湖北省中医院和汉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观察证候分型,临床治愈率,转重率,退热时间,核酸转阴时间,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肺部CT影像改善情况.结果:105例患者中确诊病例88例(83.81%),临床诊断病例17例(16.19%).包括普通型82例(78.10%),重型23例(21.90%).其中湿热袭肺证13例(12.38%),邪犯少阳、湿热壅肺证72例(68.57%),痰热壅肺证20例(19.05%).全部患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总体临床治愈率为95.24%;普通型向重型及危重型转化2例(2.44%).平均退热时间为2~5 d,平均3 d.乏力、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主要症状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胸闷、纳差、肌肉酸痛或关节疼痛、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舌红或绛,苔黄、厚腻的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苔色白的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5~12 d,平均8 d.95例(90.48%)患者的肺部CT明显好转,主要表现在影像学病灶面积减小、变薄变淡.本组中医辨证论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未见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结论:COVID-19患者初期表现为湿热袭肺证,中期表现为邪犯少阳、湿热壅肺证或痰热壅肺证.中医辨证论治COVID-19临床疗效确切,能够阻断普通型向重型及危重型转化,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快速促进肺部炎症吸收,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基于关联规则的中医症状组团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症状组团分析是中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也是中医诊断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以数据挖掘为技术手段,提出了基于关联规则的中医症状组团分析算法,该算法通过分析证素与证候、证候与症状的关联关系,得出症状与症状之间的联系,从而自动发现具有相似或相同意义的症状组团。充分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地发现症状组团,准确率达到85.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