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鲁迅的小说《伤逝》曾多次被改编成不同媒介的作品并被广泛传播。然而作为鲁迅被改编最多的作品之一,《伤逝》改编作品的相关研究并不充分,该领域甚至还存在着较大的学术空白。同时,根据《伤逝》改编而成的各类作品也存在较为明显的良莠不齐的情况。对《伤逝》改编作品进行研究不仅可以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鲁迅经典文学作品应如何改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伤逝》:男权意识与男性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逝》在鲁迅的作品中是那样的新颖独特、意义深远。无论是子君、涓生还是作者都令评论界争论不休。本文斌从人性论的视角进行论证分析:涓生是文本中男权意识的直接体现者,子君由于盲目地“爱”而不自觉地成为男权意识的依附者,作者将其爱情婚姻的经历融入了文本的创作之中,使文本显现出较为鲜明的男性叙述话语特征。  相似文献   

4.
5.
马克·吐温与鲁迅不但均以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著称于世,而且在思想维度方面二人亦有许多相通之处。《亚当夏娃日记》与《伤逝》直接显现了二人思想意识的相通,两部作品在人物的启蒙关系维度、表达爱情与生存的主题维度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这与作者源于传统而超越传统的创作思想有关,也与作者生活的现实世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历史文学作品的创作在我国已经初步繁荣起来,出现了一批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较好地结合起来的作品,历史小说《李自成》、《曹雪芹》、《戊戌喋血记》,历史剧《王昭君》、《正气歌》、《秦王李世民》等作品,受到了读者和观众的欢迎,人们对这些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与此同时,关于历史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真实性问题,在学术界重新引起了一些争论,报刊上发表的许多评论,也常常涉及这个问题。为了促进历史文学创作的更加繁荣,本文拟以《三国演义》和郭沫若的历史剧如何处理历史题材问题为例,对历史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问题,作一点研究,谈一些管见。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迷恋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中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恋。但在劳拉.阿德莱尔著的《杜拉斯传》中,作者披露了这段爱情其实是一场钱与性的交易。杜拉斯之所以要造就这样一个虚幻的世界,这与她不尽人意的童年经历、爱情观和人生价值观密不可分。而具备真实与虚幻的双重特质正是这位女性作家创作的成功逻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大量例证阐明《庄子》变形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庄子》变形的独特性与自觉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子君形象的分析,从历史的高度论述了造成子君爱情悲剧的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揭示出《伤逝》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巨大的思想力量。  相似文献   

10.
爱有尽时:《伤逝》悲剧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少论者认为:造成《伤逝》的爱情翡剧的原因在于渭生和子君这样的小资产阶段知识分子没有把个人的解决和全社会的解放联系起来,妇女没有取得根本的经济权,其实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鲁迅写这篇议题喧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他更多地侧重于表现受过“五四”洗礼,,接受过西方现代文化的小资产阶段的青年知识分子在爱情婚姻方面的尚没有挣脱传统的限制,又受到崇尚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西方文化的制约,这双重的困境投射在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用家庭上,造成了双方在思想,文化及各自独特的性爱心理之间的巨大差距和鸿沟,而正是这一点从根本上引发了他们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一位作家。《变形记》是其代表作,也是表现主义文学的杰作。其主要的艺术特征就是用写实的手法描写虚妄的事物,通过怪异的方式表达主观精神,用表面的荒诞揭示深刻的社会现实。在《变形记》里,深层与表层是涵义和象征的关系,具体表现为用隐喻使主观感觉外化,从而加深人们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要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去反映时代的面貌,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历来优秀的作家,总是能够深刻地把握住现实,按摸到时代的脉搏,并把自己对生活本质和趋向的理解,熔铸到作品的典型形象中去。因此,虽然有些作品所描写的时代早就已经过去了,但读者们透过典型形象,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个时代的生活本质,认识历史前进的方向,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伤逝》,就是这样的杰出作品。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野草》以浓郁的象征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奇异的意象。在这些意象中记录着鲁迅心灵的奥秘,折射着他丰富的情感体验。无论是落尽了叶子的枣树,还是那彷徨于无地的影,都已不是一个简单的物象,而是蕴含着鲁迅生命中所体验到的寂寞感、虚无感以及荒诞感等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14.
(诗经)的情感体验总体上呈现为由普遍的原始宗教情感体验向现实的道德情感体验转化,其结果直接成为我国后世文学乃至文化的情感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桑德堡的小诗《雾》是在意象派影响下创作的。诗人用猫的形象来表现雾,因为两者具有共性。诗人用具体的可感的猫来表现抽象的、飘渺的、虚空的、不可感知的雾。这样一来,虚感变成了实感,抽象变成了具体。雾既象征现代生活的瞬息万变,现代都市的神秘莫测,也象征西方社会的荒凉景象。我们也可认为,这首诗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矛盾。小诗《雾》充分体现了意象派的创作原则。诗人对所要表现的事物“雾”不加解释地、不加评论地予以直接陈述。诗的语言言简意赅,废除了无益于表现的词和修饰性词汇。同时,这首诗极富音乐性。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后现代主义者喜欢采用模仿(parody)和拼贴(collage)手段表现作品主题。英国现代剧作家汤姆·史达帕的剧本也运用了大量的后现代主义技巧。他善于借用人们熟悉的经典剧让观众和读者重新审视与思考人类。他的作品《真实》在主题和结构两个方面都体现了他对后现代主义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玩偶之家》和《伤逝》产生于不同的国度和历史背景之下,但二者却有一脉相承的内容:都反映了妇女解放这个社会问题。所不同的是:前者反映了妇女个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后者则表现了妇女在争得自由的婚姻以后,在经济上无自主权,仍未摆脱悲剧命运。从这点看:前者提出的问题正是后者探索的问题。从而表明:妇女只有取得经济自主权,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18.
《楚辞》作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奇葩,文风华艳奇瑰,感情激越昂扬。屈原的坎坷身世与不幸遭遇引发的哀时伤世之感、楚地凄幽山水及其缠绵悱恻传说、楚声遗韵之影响形成了《楚辞》悲剧性的诗学特征。而这种审美特征通过将客观物象渗入主观情感、营造幽怨惆怅的意境等艺术手段来实现,体现了《楚辞》诗歌情景事理交融的哲思美,从而深刻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与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9.
论《呐喊》、《彷徨》的意象设置与情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诸多的本分析中,鲁迅小说的意象研究略显不足。试图以意象分析为研究契机,探讨鲁迅小说意象与深层情感的内在联系;并在小说意象的艺术凸现中,探索鲁迅的精神世界和独异的化思考,以形成对鲁迅小说价值的又一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20.
综述八十年代以来,研究《伤逝》爱情悲剧根源的观点有诸种,但失偏颇。作者认为其爱情悲剧是由于子君涓生他俩的思想性格的差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其中前者是悲剧产生的主要的内在因素,后来是次要的,是加速悲剧产生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