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FII是英文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的缩写,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是指允许经核准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帐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审核后可转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这是一种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过渡性制度。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地区,由于货币没有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未开放,外资介入有可能对其证券市场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而通过QFII制度,管理层可以对外资进入进行必要的限制和引导,使之与本国的经济发展与证券市场发展相适应,控制外来资本对本国经济独立性的影响,抑制境外投机性游资对本国经济的冲击,推动资本市场国际化,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石磊 《世界知识》2008,(9):46-48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资本的动向愈发引人关注。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中国股民来讲,国际资本如何运动将别有意味。本文作者是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的分析师,他的研究结论可能会让中国股民“心情不错”。作者在文中指出:  相似文献   

3.
《创新科技》2005,(8):5-6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我们称之为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的资本,以往认为资本主要是物质资本。世界银行在2000年首次提出,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企业,它的发展是依靠三大资本,即所谓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我们对这个分析框架做了一个改进,增加了两大资本:一个叫“国际资本”,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一个企业如何有效率地利用全球资本;另一个是“知识资本”。因为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在21世纪竞争中最重要的资本。  相似文献   

4.
薛小亭 《华东科技》2003,(11):10-11
倍受瞩目的QFII终于登陆中国,它为中国境内资本市场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当市场内外都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QFII的投资理念、投资方向以及投资量的大小,期望在QFII进入境内资本市场的同时捕捉到些投资机会,本刊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中国风险(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风险(创业)投资部主任张陆洋教授。  相似文献   

5.
QFII制度的实施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步骤,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长期、深远的影响。本文国围绕这一中心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在QFII中涅槃     
小雪 《华东科技》2003,(11):20-21
QFII来了,站稳了别趴下! 2003年5月26日下午5:00.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公告,瑞士银行有限公司(瑞银华宝)和日本野村证券株式会社首批获得通过QFII。7月9日,首批获得批准的投资者之一瑞士银行下单买进了4只A股,外资迈开了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三载的艰辛曲折,一朝尘埃终落,中国资本市场的QFII时代正式开场,QFII的菜单成了市场瞩目的焦点,QFII理念  相似文献   

7.
刘晓君 《科技潮》1999,(12):68-69
歌德曾说过,概念与情感的自由交流跟工业产品与农产品的互换一样扩大着人类的财富,满足着人们普遍的富裕需求。在这位多才多艺的先哲的教诲下,思想和产品已成为一个波及全球进程的重要因素,只不过这一进程在今天被称做"全球化"。全球化已经成为90年代最时髦的口号: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市场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在过去50年,特别是近10年以来,我们目睹了世界贸易明显自由化、国际资本市场逐渐开放和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世界经济体系,地球仿佛真的变成了"地球村"。  相似文献   

8.
胡晓娣 《华东科技》2003,(11):18-19
广受瞩目的QFII终于登陆中国,它为中国境内资本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市场内外都在推测、揣摩QFII的投资理念,投资方向以及投资量的大小,期望在QFII进入境内资本市场的同时捕捉到一些投资机会。托管,作为银行的一项重要中间业务,从中能获取相当不错的利润,各家银行早已瞄准了这块大蛋糕,蓄势待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  相似文献   

9.
吴艳 《华东科技》2003,(11):12-13
QFII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新生力量,尽管中国QFII资格申请的门槛很高,仍然阻止不了众多境外大型机构资金进军中国资本市场的步伐。虽然目前总体规模还不大,但良好的发展势头已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目前已有9家外资投资银行相继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的QFII资格:瑞士银行有限公司、野村证券株式会社、摩根士丹利国际有限公司、花  相似文献   

10.
张英新 《科技资讯》2007,(10):213-214
本文由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效率问题引出,在阐述“资本市场深化”理论来源及概念内涵的前提下,联系中国资本市场现状进行背景分析,提出“资本市场深化”的途径,并对“资本市场深化”从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以及经济三个层面进行效应分析。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主张通过“资本市场深化”实现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张凌云 《华东科技》2003,(11):14-15
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逐步增强,2002年成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进入2003年,中国境内资本市场向世界各个新兴市场基金敞开了大门。各外资机构投资境内股市的热情十分高涨,各老牌投行的推介会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关于中国A股市场的投  相似文献   

12.
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道路正在逐步走来。在这一进程中,开放模式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而QFII的制度选择正好体现了我国当前的金融形势。在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QFII的未来之路一方面影响着自身的发展,同时对我国资本市场乃至于整个经济的成长也产生相当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的主流。许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纷纷模仿,成为全球经济中的一种时尚。随着金融市场化与经济全球化发展,以金融自由化为主要手段的金融改革步伐必将加快。在全球金融自由化和中国已经加入WTO的情况下,中国如何把握住机会、加快金融改革开放、融入国际社会主流,是一个函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认为,发展中国家在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根据对发展中国家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启示,中国在深化金融开放的过程中,要着力做好消除隐患、打好基础;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推进资本经济自由化管理,实现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加强金融监管,保证金融自由化顺利推进等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距离工业设计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锐 《广东科技》2008,(15):102-106
从资本实力到产品质量,从技术创新到工业设计,国际范围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被不断地推到新的层级之上。在参与当今全球市场分工的过程中,尽管中国企业的资本实力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产品质量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掌声,技术创新获得了谋势与发力的机会,但所有的一切都无法遮掩一块可能掣住我们前行脚步的短板——工业设计。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竞争力和扩张力强的企业,无不积极参与国际资本市场,利用国际资本,走向全球市场.将其证券在世界主要资本市场上交易,乃是国际公司实力、信誉和品位的重要标志.进入国际主要资本市场还往往会成为企业在经营管理水平上的一个分水岭,它迫使企业改变传统的运作习惯,与世界接轨.  相似文献   

16.
吴艳 《华东科技》2003,(11):22-24
近来,QFII与QDII作为资本市场上的热点问题,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中国通过双Q机制,向海内外传达了中国资本市场坚持走国际化道路的态度。 一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允许外资进入本国市场,二是允许内资走向境外市场,而在目前中国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双Q机制应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日前在其官方微博发表声明,启动在美上市事宜。几乎与此同时,新浪微博也宣布将申请在美上市,同时阿里增持股份将从18%提高到30%。曾经在美国资本市场上掀起"中国概念股"热潮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以后,借助美国经济开始露出复苏趋势的时刻,再度成为国际市场的聚焦对象。中国企业赴美上市,从A股市场诞生开始即已成为现实,并被视为中国企业受到国际资本市场重视的一个象征。其实,今天在我们对国际市场有了更充分了解以  相似文献   

18.
周敏 《科技智囊》2007,(2):8-15
回顾2006、展望2007,中国已经并且将继续成为全球风险投资的“焦点”战场,众多国际大牌投资机构纷纷登陆,目光不仅紧盯引领全球潮流的新兴产业,对于潜在价值巨大的传统产业更是“野心勃勃”,这对于图谋国际化大发展的中国企业无疑是大好消息,此外,金融与产业的结合将极大促进我国产业体系的整体提升。然而,欣喜之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是,面对国际资本、面对全球化,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中国创投机构都将迎来一场新的挑战,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大脑,高价值回报需要创新型的经营模式、发展模式,实质上,比资本更重要的是让资本最大化的创意、整合、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时下世界经济虽然仍不甚景气,但风险资本的运作还是后劲十足。国际媒体认为,没有风险投资,就没有今天美国、欧洲以及其他地区新经济的出现,也就没有今天的世界。 对著名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讲师安德森来说这一点是明确的:“风险资本就是新经济——没有风险资本就没有新经济。”实际上,风险资本使许多新成立的企业有了发展的可能并走向资本市场。安德森为自己的理论提出了重要的依据。他说:“在纳斯达克股市上市的许多市值最大公司是受风  相似文献   

20.
中国资本市场的诞生、入世与国有股减持的提出、全流通的实现、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和汇率市场化是中国资本市场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件大事。我们可以以此四件大事为标志,将中国资本市场划分为四个阶段:新兴市场时期、新兴加转轨时期、转轨并初步成熟时期、成熟期。本通过分析比较各个阶段的特征,以明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