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5年9月,国家教委颁布《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对当前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指明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若干意见》中提出,“两课”教学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邓小平同志的民主法制思想,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律基础》中贯彻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是落实《若干意见》的重要举措之一。一、邓小平同志民主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新中国建立以来…  相似文献   

2.
加强高校民主的关键在于加强法制建设,这既是高等学校民主管理的经验总结,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校,同样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应积极推动民主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校,用法律的形式来理顺关系,规范程序,约束行为,保证学校各项工作依法进行。一、依法推进高校民主管理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正> 在一九七八年三月十八日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为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着想,发表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两个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长期纠缠不清的重大问题,为我国制定新时期的科技工作方针提供了理论根据。此后,中央、国务院遵照邓小平同志的论述,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多次对科技工作进行重大部署:一九八二年党的十二大会议上,决定把科技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战略重点;同年十月,赵紫阳同志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所有这些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的这次讲话发表整整十年了,现在联系河南科技工作实际重新学习,对加  相似文献   

4.
一、传统法律价值体系的扬弃与创新—一文化背景下邓小平法制思想的价值观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重新启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写下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现代化历史中最辉煌的篇章.从发展社会学的角度看,中国属于“后外发生型”现代化国家,不同于西欧“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中国现代化的启动是外部刺激的结果,而不是自身内部的现代性因素不断成熟和积累的结果.不仅需要政治与社会系统具有足够的容纳能力,更需要来自法律文化心理的支撑.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中国法制建设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很多难题,在法律文化层面上集中体现为法律传统的瓦解和法制建设异步性造成的“错位现象”,带来一系列的“失衡”或危机.首先,传统的权威大厦崩溃而法理型权威生成缓慢形成权威失衡或权威危机;其次,人治型价  相似文献   

5.
<正> 一、“科技兴豫”的背景新技术革命席卷世界,震撼着中华民族,驱动了我国科技航船。赵紫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方针。党的十三大把科学技术摆到了经济发展战略的首位。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气魄,洞察世界发展趋势,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把“第一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可以看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一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6.
“9·13”事件后,在江西下放劳动的邓小平先后到吉安和赣州一些地方调研。在调研中,邓小平发表讲话,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的反思是:依靠机械化,大力发展生产力,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邓小平的理解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贯彻群众路线,同外国发展经济关系,实现机械化。从理论上来说,江西讲话是邓小平理论主题形成的起点;从历史发展来讲,江西讲话是邓小平拨乱反正的理论基石。探讨邓小平的江西讲话可以使我们明白邓小平理论主题形成的起点问题和邓小平拨乱反正的理论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邓小平同志根据现代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出发,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一论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不断应用,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性质和作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 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就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明确发展经济,关键靠科技;发展科技,出路在改革。坚持科技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解放科技第一生产力,解放科技第一生产力,首先要解决好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问题。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规律,是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最近,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科技大会,做出了“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动员组织全省加快实施科技兴豫战略,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创造了很好的机遇和条件。今后,科  相似文献   

9.
加强我国科技法制建设的思考申锁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加强我国科技法制建设是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推动科技进步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各国普遍重视和加强科技立法工作,不断改善科技进步和法律环境。据国际科技法律学专家认为,当今世界已进入“科技进步呼唤科...  相似文献   

10.
<正> 科技情报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科技情报工作能更好地贯彻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江泽民同志“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明确科技情报工作在新形势下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光荣使命,以适应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国家科委将于今年九月二十日至九月二十五日在北京召开第八届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为了大力宣传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总结近几年来的科技情报工作,国家科委围绕本次会议组  相似文献   

11.
一、许昌市科技工作回顾许昌市认真贯彻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思想 ,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工作方针 ,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 ,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由九十年代初的21 %提高到目前的38 %,经济建设走上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发展轨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党的十五大以来 ,许昌市各级领导干部科技意识不断增强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经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伟大的社会变革必然会出现引导社会变革的伟大理论。邓小平同志在十年浩劫之后,经过认真思考,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他新时期的创造性贡献,是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变革的需要而产生的,其中人才思想是“特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显著特点:解放思想、解放人才。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同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担负着一个艰巨的历史使命,这就是要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邓小平文选》第二卷,30…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对教育事业一贯高度重视,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今天我们认真学习无疑对深化高教改革有重要的意义。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科技和教育工作,早在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时,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随后又强调“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邓小平同志在多篇著作和谈话中,都反复强调了发展…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深入研究、准确领会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对我们搞好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四有”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就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时代特征做简要探讨。一、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邓小平同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体人民。他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06页)同时,邓小平同志也强调,要重点加强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全体党员干…  相似文献   

15.
<正> 发展科技是振兴经济的一项战略决策。银行科技开发贷款作用的发挥,关系着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进程。因此,我们认为: 1.要强化科技意识,充分认识、学习、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李鹏总理指出:“金融是联结经济与科学技术的纽带”。这一精辟论述,指出了金融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技开发贷款的发放,不仅是促进科技长入经济的一项有力措施,而且对提高经济竞争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促进资金运营走向高效益的良性循环,对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将发挥  相似文献   

16.
许广先 《河南科技》1992,(8):2-2,16
<正> 在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省委适时地进行了“紧急动员起来,加速改革开放,务使省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的总动员、总部署,并确立了“32111”的奋斗目标。这是实现“一高一低”战略目标的具体步骤,是振兴河南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符合全省人民利益的。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在全面实施“科技兴豫,教育为本”战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处理问题,洞察事物发展,抓住时代主题,把握世界未来。在新的科技革命高潮迭起的今天,更要抓住时机,迎接挑战,为中国下世纪的发展占领科技制高点。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位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贡献,也是马克思的科学命题之一。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日益增大。首先…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提高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造就一支优秀的队伍,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关键.高师院校肩负着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我国实行经济转轨过程中,高等教育又一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世界教育的一大趋势。因此,坚持以邓小平同志“面向世界”的教育思想指导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不断扩大对外科技交流,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显得尤为重要。武汉工业大学的外事工作由单一聘请语言专家、迎来送往发展到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实践证明,做好学校外事工作,对在新的时期加强学校建设和发展对外学术交流有其积极的作用。1.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德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更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自觉贯彻邓小平的德育思想。 什么是德育?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邓小平同志从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这一德育目标出发,把学校德育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把德育范围从在校学生扩大到了整个青少年一代,扩大到了全民族、全社会,把德育的渠道从单纯的学校教育扩大到全社会共同参与,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主体化教育。在德育范围方 面,他多次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