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氢和氢致马氏体导致不锈钢氢脆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原子氢和氢致马氏体在奥氏体不锈钢氢脆中的作用进行了定量研究. 结果表明, 当氢浓度C 0大于临界值(30×10-6)后就会出现氢致马氏体(e +), 它随C0升高而升高, 即M(e + ) = 62 - 82.5exp(-C0/102), 氢致马氏体引起的塑性损失Iδ (M)随马氏体含量线性升高, 即Iδ (M) = 0.45 M = 27.9 - 37.1exp(-C0/102). 动态充氢引起的塑性损失Iδ 减去充氢除气试样的塑性损失就是原子氢引起的塑性损失Iδ (H) , 它随C0升高而升高, 但当C0>100×10-6后, Iδ (H)趋于稳定值, 即Iδ (H)max = 40%. 随应变速率 升高, Iδ (H)逐渐下降至零, 即Iδ (H) = - 21.9 - 9.9lg . 氢致滞后断裂只和原子氢有关, 其门槛应力强度因子为KIH = 91.7 - 10.1lnC0. 其断口形貌和KI以及C0有关, 当KI高或C0低为韧断, KI低或C0高则为脆断. 韧断和脆断的分界线方程为KI -54+exp(-C0/153)=0.  相似文献   

2.
原子力显微镜探针与样品的微观接触及黏滑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的扫描探针、针尖以及样品组成了一个微观接触、弹性变形、相对运动和摩擦的系统. 采用微尺度黏着接触理论的M-D模型, 研究了微探针针尖和样品表面的弹性接触和相对运动, 探究了扫描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和耗散过程. 推导出了无量纲的黏滑数, 模拟出了不同黏滑数下的AFM侧向力信号: η<1时, AFM侧向力信号十分微弱, 没有剧烈突变; η = 1时, 出现针尖跳跃现象(对应微观黏滑现象), 但没有能量损耗; η>1时, 针尖跳跃滞后加强, 黏滑现象明显, 并且伴随能量耗散. 该无量纲参数揭示了微观黏滑现象产生的机理, 统一地表示了探针刚度、结构参数、黏着接触表面、载荷、样品形貌以及扫描参数的综合作用和影响, 并与现有的AFM测试结果吻合良好. 最后, 提出了从AFM侧向力信号中定量提取摩擦力信号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不等式≤1出发, 在假定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均未知的情况下来设计具有紧支撑的严格小波框架. 低通滤波器的未知使设计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所得到的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都具有对称性或反对称性. 给出了奇数次和偶数次滤波器的算法, 并对长为4~7的严格小波框架给出了具体实例, 最后给出用它们分解图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ISF”方法于地磁扰动事件的预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1966~1982年期间有关太阳活动、行星际扰动和地磁扰动的观测为基础, 综合行星际扰动过程的物理模型并运用模糊数学概念, 提出一种预报由太阳风暴吹向地球而引起的地磁扰动的“ISF”方法. 利用该方法对1980~1998年间24个较大的、曾引起空间灾害事件的地磁暴进行了预报试验, 在试验中考虑了每个扰动事件的三维传播特性、搜寻每个射电源的最佳贴近度和磁场南、北向分量的影响. 主要结果是: (ⅰ) 磁扰开始时间的预报值T与观测值T比较, 相对误差ΔT/T≤10%的事件, 占总事件的45.8%; ΔT/T≤30% 的事件, 占总事件的78.3%; ΔT/T>30%的事件,只占总事件的21.7%.(ⅱ) 磁扰幅度的预报, 相对误差ΔKp,预/Kp,观≤10%的事件,占总事件数的41.67%; ΔKp,预/Kp,观≤30%的事件, 占总事件数的79%; ΔKp,预/Kp,观≤45%的事件, 占总事件数的100%. 作为一个例子, 1998年4~5月事件的预报试验表明ΔT/T=7.4%, ΔΣKp,预/Kp,观= 15.3%. 这表明该预报方法对空间天气事件中的地磁扰动预报有改善.  相似文献   

5.
用黏度法测定了不同固相含量(体积分数, φ)在分别改变分散剂用量(质量分数, Cw)时, 3Y-TZP悬浮体系的黏度(η)变化规律; 用光散射法测量了不同Cw下稀悬浮体系中粒子的直径;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摄取了悬浮体系沉积物的表面形貌. 由前述结果, 分析和讨论了粒子吸附层微观结构的变化和它们间相互作用对分散相粒子稳定性的影响, 给出了3Y-TZP 悬浮体系稳定性的不同分散状态: 两种稳态及两种非稳态, 绘制了悬浮体系的Cw-η, Cw-φφ-η二元及Cw-φ-η三元稳定区间工作图. 根据DLVO理论, 计算、绘制了不同φ条件下, 3Y-TZP悬浮体系的分散剂用量Cw, 粒子间距r, 粒子间作用势能VT三元曲面势能图和Cw-r二元粒子运动稳定区间工作图. 由前述三元曲面势能图计算并模拟了悬浮体系的Cw-φ-VT,max(粒子间最高相互作用势垒)三元最高势能图和Cw-φ稳定区间工作图. 结果表明, 该理论工作图能较好地定性证明3Y-TZP 悬浮体系中分散相粒子不同分散状态的存在, 及悬浮体系稳定性随各参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Gauss脉冲在超高偏振模色散光纤中的传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耦合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分析了Gauss脉冲在超高偏振模色散光纤中传输时, 偏振模色散引起脉冲分裂. 利用PMD为237.95 ps/ 的光纤进行了实验验证. 指出了高PMD的DCF光纤不适宜高速通信系统的色散补偿.  相似文献   

7.
CCEBC/EEAC 方法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CCEBC/EEAC 方法是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作量化分析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对CCEBC/EEAC方法进行了定性分析, 说明从几何观点出发, CCEBC/EEAC 方法中的 CCCOI-RM 可以看作是对系统模型的变量在权向量空间上的投影, 由此得到广义-轨迹. 由于电力系统的暂态过程可以近似地看作分时间段简单Hamilton系统, 为了给出CCEBC/EEAC方法的定性分析, 比较了两机无穷大系统的势能与 CCEBC/EEAC 能量. 计算结果表明两者相似. 弄清这两者之间的定性关系, 对于从数学上论证CCEBC/EEAC方法能够用于判定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将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定性分析, 也能更好地了解 CCEBC/EEAC 方法基于量化分析所揭示的一些重要现象, 如多摆失稳和孤立稳定域.  相似文献   

8.
晶种诱导长柱状晶生长规律与高韧性氧化铝陶瓷材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晶种引入和烧结方式对氧化铝长柱状晶粒生长和氧化铝陶瓷断裂韧性的影响. 实验以氢氧化铝为初始原料, 通过湿法球磨把高纯氧化铝磨球的磨屑作为晶种引入到氢氧化铝粉料中, 使氢氧化铝粉在较低温度锻烧转相为α相氧化铝. 研究发现这种转相后的α相氧化铝粉(含有晶种)经热压烧结可获得长柱状晶显微结构, 并且Al2O3晶粒形貌随晶种的引入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而无压烧结Al2O3晶粒主要呈等轴状. 具有长柱状α-Al2O3晶粒的微观结构可显著提高氧化铝材料的断裂韧性. 在40 MPa热压烧结(1600℃×2 h)的试样, 断裂韧性达到7.10 MPa·m1/2, 比普通的氧化铝陶瓷断裂韧性提高1倍, 并且抗弯强度也高达630 MPa.  相似文献   

9.
命题演算系统L*与谓词演算系统K*中统一的近似推理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了度量R0-代数和R0型Hilbert方体的概念. 从语义和语构两个方面建立了同时适用于命题逻辑系统L*与一阶逻辑系统K*的近似推理理论,并得到了统一的完备性定理.  相似文献   

10.
MgH2-V体系解氢能力的第一原理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gH2-5%(原子数分数)V机械合金化检测到VH0.81/MgH2相界的实验结果, 构建了一个VH/MgH2相界模型, 然后采用第一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 研究了V对MgH2解氢能力的影响及其电子作用机制. 结果显示: 合金化后形成的VH/MgH2相界比MgH2相的结构稳定性差, 表明VH相的存在能改善MgH2相的解氢能力. 电子态密度(DOS)和电子密度图的分析发现: V对MgH2相解氢能力的增强主要源于V诱导VH/MgH2相界Fermi能级EF处电子密度N(EF)的增加和EF附近HOMO-LUMO能隙ΔEH-L的消失, V对MgH2解氢动力学的催化作用可归因于V-H间电子相互作用比Mg-H间强, α-Mg形核在MgH2-V体系的VH/MgH2相界中比在MgH2相中容易.  相似文献   

11.
以低黏度、润湿性好、陶瓷产率高的全氢聚硅氮烷为陶瓷先驱体, 通过多次浸渍-固化-裂解工艺制备了高性能三维石英织物增强氮化硅复合材料. 随着裂解温度的提高(从T1, T2到TT3), 复合材料密度逐渐增加, 而弯曲强度先增后减. 在裂解温度T2时, 先驱体具有较好的陶瓷化程度, 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高达144.9 MPa, 且介电性能优良. 这些高性能源于较小的石英纤维损伤, 良好的纤维/基体界面微结构和高纯度致密氮化硅基体.  相似文献   

12.
颗粒运动轨迹上流体的温度统计特性对于理解非等温/反应气粒两相湍流的机理, 特别是对于检验非等温气粒两相湍流Lagrangian模型是十分重要的. 对带有平均标量梯度的气固两相各向同性湍流中颗粒及颗粒所见流体温度的统计行为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研究, 讨论了颗粒惯性对于颗粒温度以及颗粒所见流体温度的Lagrangian统计特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 对于τp/τk<1的颗粒, 颗粒所见流体温度的脉动强度随τp/τk的增大而减小; 而对于τp/τk>1的颗粒, 其趋势相反. 小颗粒(τp/τk<5)温度的Lagrangian自相关系数RpT也随颗粒惯性(τp/τk)的增大而减小, 对于大颗粒这一趋势也相反. 颗粒运动轨迹上流体温度的自相关系数 都随颗粒惯性的增加而减弱, 而且随颗粒惯性的增加, 颗粒运动轨迹上流体温度的自相关比颗粒温度的自关联下降得快. 平均温度梯度的存在使得在沿平均温度梯度的方向上颗粒速度和温度有很强的关联性. 当τp/τk<1时, 其关联系数随颗粒惯性的增加而增大; 当τp/τk>1时, 这一系数的值与颗粒惯性无关.  相似文献   

13.
广义L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Lindenmayer创立的L系统既是一个描述生物生长的数学模型, 又是一种并发的形式语言. 它的研究历来为人所重视. 但是, L 系统及其种种变形刻画的都是同步的并发系统. 实际上,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异步的并发现象. 因此, 对传统的L系统作了推广, 提出了广义L系统的概念, 证明了广义L系统不能被传统的L系统所覆盖. 还划分了广义L系统的子类, 证明了各子类等价的充分必要条件, 并得到一个基本定 理: 两个GPD0L系统(一种确定型广义L系统)L[m1, m2,…,mj]和L[n1, n1, ,…, nk]等价, 当且仅当k = j并且存在诸mi的公因子g和诸ni的公因子h, 使得 "i : mi/g=ni/h.  相似文献   

14.
氯化钙-氨的吸附特性研究及在制冷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 氯化钙-氨(CaCl2-NH3) 吸附制冷工质对在吸附、解吸过程中的膨胀、结块等现象限制了这一吸附剂的应用. 通过调整吸附剂膨胀空间与吸附剂所占用体积的比例ras, 研究了吸附剂吸附过程中的膨胀与结块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研究中发现, CaCl2吸附中的衰减情况与ras有关, 在ras较大时, 吸附剂的衰减现象较严重. CaCl2的吸附过程相对于解吸过程所存在的滞后现象已经超出物理吸附滞后圈理论所能够解释的范围, 该成因与化合物的稳定常数以及非稳定常数有关. 同时还发现, ras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说明吸附剂适度的结块有助于“氨合氯化钙”这一络合物的形成. 对rass为3︰1以及 2︰1时的活化能分析表明, ras为2︰1时形成络合物所需的活化能要小于ras为3︰1时所需要的活化能. 通过对实际制冷应用的分析表明, ras为2︰1时, 在蒸发温度为0℃的条件下, 每个循环周期的制冷量可以达到945.4 kJ/kg吸附剂.  相似文献   

15.
采用量纲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电磁场作用下铝熔体中非金属夹杂附近的磁流体动力学流动以及夹杂的受力. 量纲分析表明, 不变量A = JBρfd3p/μ2f 是表征夹杂受力大小以及熔体扰动强度的特征量. A的物理意义是反映了电磁力作用的修正的颗粒Reynolds数. 电磁场作用下夹杂附近熔体扰动出现失稳的判据为A > 2×103. 计算结果表明, 在A≤1´106的范围内, 忽略惯性项的影响对夹杂受力的影响不大; 而当A > 2×103  相似文献   

16.
用射频/直流磁控溅射制备了 Ta/NiOx/Ni81Fe19/Ta磁性薄膜, 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NiOx不同化学状态对Ni81Fe19交换耦合场Hex及该磁性薄膜的矫顽力Hc的影响以及Ni81Fe19界面反应. 结果表明:反应溅射中的Ar/O2比对NiOx中镍的化学状态有很大的影响, 当溅射气压为0.57 Pa, Ar/O2为7:1时, 制备的NiOx中的x@1, 镍为+2价, 相应的Hex最大. Ar/O2比偏离7:1时, NiOx层中出现单质镍和+3价的镍, 相应的Hex也下降, 单质镍的出现还会增大该磁性薄膜的矫顽力Hc. XPS的分析还表明, 在NiO/NiFe界面发生了反应:NiO+Fe=Ni+FeO和3NiO+2Fe=3 Ni+Fe2O3. 给出了界面上存在磁性杂质的证据, 这些磁性杂质会影响NiO/NiFe的HexHc.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基于表面张力测试技术的炉前快速评价铝硅合金变质处理效果的新方法, 以及为实现表面张力快速检测而研制的自动测试系统. 通过理论探索, 确定了液态铝合金当量表面张力σe与信息参数ΔP, 和φv之间的关系:σe=α&#8729;ΔP+b&#8729;N+c&#8729;(φxφ0+d). 经实际测试试验, 建立了表面张力与铝硅合金变质处理效果之间的联系,σe≥530 mN/m, 400<σe<530mN/m和σe≤400mN/m, 分别相应于Al-Si合金变质处理效果的AFS 1~2, 3~4和5~6级.  相似文献   

18.
拉伸变形应变硬化指数的力学解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实验上已判明应变硬化指数具有很强的结构敏感性,而且精确实验测量结果表明:nυ(恒速度应变硬化指数)、nε(恒应变速率应变硬化指数)和np(恒载荷应变硬化指数)随ε应变)的变化规律是完全不相同的. 从拉伸变形的状态方程出发,并考虑超塑性与塑性变形的结构敏感性(即应变硬化指数不仅与应变有关而且与应变速率有关),从理论上导出了nυ,nεnp的解析表达式,揭示了nυ,nεnpε变化的力学本质,并解释了典型材料Zn-5%Al(质量分数)的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9.
温度是影响铁基合金层错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随温度的增加,置换型或间隙型合金的层错能随之增加. 从层错能的热力学模型推导出dγ0/dT的理论计算式,从而建立了dγ0/dT的定量关系: dγ0/dT=(dγch/dT) +(dγseg/dT)+(dγMG/dT) ,计算所得的dγ0/dT值与测量值符合.化学自由能对层错能起正向作用,且大于磁性和偏聚的作用. 磁性和合金元素在层错区的偏聚均降低合金的层错能,dγMG/dT<0, dγseg/dT<0, 其影响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基于dγ0/dT,合理解释了在热力学平衡温度(T0)合金的层错能并不为零以及T0两侧层错能均为正值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植物光谱应用于白菜铜胁迫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土培条件下, 应用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叶片红边位、可见区光谱、近红外区光谱三种特征光谱探析了白菜生长重金属Cu污染的胁迫响应. 随土壤中Cu含量增加, 白菜叶片对金属Cu富集程度逐渐增大, 白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 随白菜叶片Cu含量增加, 白菜叶片可见光区光谱反射率(A1)增加, 红边“蓝移”(向短波方向飘移)程度(S)逐渐增强, 而白菜叶片近红外区光谱反射率(A2)降低; 并且A1, A2S三参数都能够较好地模拟(复相关系数R2>0.95)和预测白菜叶片Cu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