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共建筑内的行人交通是一个群聚密度不确定、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非线性随机动态问题.计算机动态仿真是目前研究公共建筑物内行人交通流动力学特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文中针对主流仿真软件在模拟相同场景下行人疏散结果时存在差异的问题,分析仿真软件在模型性能上的差异,解释离散空间引致仿真误差的原因,同时引入保真度来评价仿真模型的精确程度.通过对比地铁站通道的实验数据和仿真结果,得出行人交通仿真性能与建筑物内环境密切相关的结论,验证保真度对仿真模型的重要性.案例结果表明,连续矢量空间多智能体仿真模型对再现公共建筑内行人交通的保真度高达87%.  相似文献   

2.
行人换乘通道、换乘站厅常常出现不同方向人流交织,由于行人之间的交织行为会产生稳定的交织区,交织区对于步行设施的正常运行产生消极影响,导致通行能力、舒适度和安全性降低.采用实地调查数据建立简化交织区负效应模型,提出行人交织区运行状态变化的负效应阈值,将行人交织区划分为舒适、一般舒适和拥挤三级运行状态,结合HCM2010人行步道服务水平分级,定量分析行人交织区运行状态为一般舒适或拥挤、处于HCM2010E级服务水平时,不同隔离栏杆设置形式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交织区运行状态调节流程,为步行设施交织区运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计算交叉口的行人服务水平,运用定性推理方法和基于类相关的连续属性离散化理论,探讨在具有高度混合和不确定性的交通环境下,建立行人服务水平评价指标计算的半定量模型、确定服务水平分级标准的方法;并以北京市城市道路平交信号交叉口为例,运用所提出的半定量方法,说明了建立混合交通环境下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行人服务水平评价系统的过程,并得出了混合环境下交叉口行人服务水平评价指标计算的半定量模型以及分级标准.运用服务水平评价指标的半定量模型及其分级标准来评价指定交叉口的行人服务水平,具有计算过程简单、结果科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人行道行人服务水平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行人步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感出发,研究典型城市道路两侧人行道的行人服务水平评价方法.调查了9条具有代表性的道路路段的几何特征及交通流特征,并采用路边询问法开展了行人问卷调查.基于调查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到人行道行人服务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机非分隔带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绿化带(设施带)宽度、人行道宽度、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行人流率及人行道上障碍物分布状况.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人行道行人服务水平简单回归模型及组合模型形式.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大空间公共建筑火灾特性与普通建筑火灾特性的差异,从烟气的流动特性及排烟系统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大空间建筑的防排烟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大空间排烟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史一锋  李强 《甘肃科技》2014,(4):101-102,46,9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空间公共建筑日益增多。这些建筑功能和结构复杂,一旦发生火灾,其火灾特性与普通建筑火灾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大空间公共建筑内部难以设置防火防烟分隔设施,高温烟气难以排出,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和大面积火灾。因此,重视大空间建筑的防排烟措施,积极探索火灾条件下大空间公共建筑的烟气流动特性,研究大空间防排烟的设计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轨道车站双向通道监控视频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以步为基本单位确定统计间隔,按照超越者双脚重心投影位置确定行走轨迹的研究方法,根据超越者轨迹,提出超越的三个阶段划分方法和四个描述超越行为轨迹特征的空间指标.深入分析了超越行为三个阶段行人横向间距、累计横向侧移、超越者行走直线距离等的特征和规律,被超越者性别差异对各项空间指标的影响,提出判别超越结束阶段超越者行走状态的方法,分析了超越行为出现频率与人均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轨道车站双向通道监控视频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以步为基本单位确定统计间隔,按照超越者双脚重心投影位置确定行走轨迹的研究方法,根据超越者轨迹,提出超越的三个阶段划分方法和四个描述超越行为轨迹特征的空间指标.深入分析了超越行为三个阶段行人横向间距、累计横向侧移、超越者行走直线距离等的特征和规律,被超越者性别差异对各项空间指标的影响,提出判别超越结束阶段超越者行走状态的方法,分析了超越行为出现频率与人均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Anyloglc的行人换乘通道入口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乘通道是交通枢纽内部一种或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具有良好的指引设计和设施设计的通道,既可以改善行人拥堵现象,也可以保证通道的利用率。本文运用仿真软件Anylogic,加入行人微观行为交通特性,对换乘通道行人的行为进行仿真,得到可视结果。分析仿真结果,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并用改进的设计方案与原方案同时进行仿真,得到最优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有效分析通关口岸行人交通特性,提高口岸安全管理水平,以澳门某通关口岸的行人密度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建立需求空间预测数学模型.对比国内外研究成果与口岸行人需求空间的差别,标定了通关口岸大厅的行人行走行为参数.再通过行人需求空间模型的研究,确定了社会力模型参数的取值范围.最后,通过VISSIM仿真平台,开展仿真研究,以行人自动渠化和瓶颈摆动现象作为衡量指标,对比分析社会力影响范围参数标定后与缺省值情况下的行人交通模拟效果.仿真结果说明当社会力影响范围为0.31~0.45时,能够有效减少行人振荡,行人之间有一定的挤压效果,仿真结果更有效,更符合实际交通状况,从而验证本文标定参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动态交通的角度审视公共建筑的安全性能,分析并确立建筑物动态安全性能评价指标。在简要对比几种现行的主要评估方法后,提出一套完整、详细的性能化动态评估方法。同时基于对微观行人动力学模型的分析,选择社会力模型作为仿真的微观模型进行仿真。最后以国内某大型体育场作为工程案例,详细阐述性能化动态评估方法,为我国建筑物安全性能评估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道路与交通条件的调查,指出其中存在一些影响信号协调控制的问题:(1)各交叉口间距参差不齐,(2)信号灯配时协调性差,(3)交通量及其构成多变,(4)过街行人较多,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应用Synchro系统对各交叉口的信号周期与相位差进行优化,并对协调控制实施前后的交通状况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为实施信号协调控制之后,河北大街西段各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均显著提高。另外,对协调控制的两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并建议在河北大街西段处采用感应协调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3.
剖析城市平面交叉路口交通拥堵的危害和成因,提出一个能疏导城市平面交叉路口、大幅度提高通行能力的新策略:在平面交叉路口修建地下非机动车通道的方案,满足了不拆毁路口四周的建筑、不增加路口的地面占地面积的限制条件,还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交通中行人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长沙市各类交通方式伤亡事故的详尽统计,分析了影响行人交通安全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以系统论的方法,从城市道路建设、安全管理学、安全文化等多角度研究了现代城市行人交通安全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行人检测一直是难点和热点。为了对交通混合流视频中的行人信息进行自动和规范化描述,实现一种基于MPEG—7标准的行人描述模型。由于MPEG—7标准是一种用来描述所有多媒体数据的接口框架,因此它的结构非常复杂。为了描述的可操作性、规范性和易用性,在MPEG—7描述的视觉描述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语义行人描述模型,除了对视频中行人对象视觉信息做了系统化的描述,该模型还对视频中的行人做出了语义分析,并按照MPEG—7标准进行了相应的描述。实验详细的阐述了自动获取高层语义信息的过程,实验最后给出了描述模型实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将城市交通网络中的交通流视为多孔介质网络中的渗流,利用裂隙介质中多相渗流力学理论,考虑人流和车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道路通行能力的不同,建立了城市交通网络通行能力计算的渗流力学模型,该模型的计算可以借助渗流力学的现有知识进行,可以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时刻城市交通网络的交通流分布以及城市交通网络的宏观通行能力。从而为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利用面向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对商业区行人交通流数据进行样本提取、预处理和建模分析的方法全过程。以北京西单商业区为例,构建了包含不同类型监测点、不同时间点的日期分组式纵向时间序列,并完成了预测建模和效果对比。研究表明,所有序列均为平稳非白噪声序列,具有相似的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形式,能较好地实现对行人流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山地城市轨道车站楼梯处行人交通特性的描述与解析,在实地采集山地城市轨道车站楼梯处行人数据基础上,分析轨道车站楼梯处行人的步频、步幅、步速特性,建立步频、步幅、步速基本特性间的关系函数,并构建楼梯上行人流量、密度、速度间的关系模型。将山地城市和平原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楼梯行人交通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楼梯行人步频、步幅、步速较平原城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The cellular automata (CA) micro-simulation model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behavior of the mixed traffic flows at crosswalks where the pedestrians compete with the vehicles to cross the roadway.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he behavior of pedestrians and the influence of pedestrians’ behavior on the vehicle flow, pedestrian flows, and the vehicle waiting time. The proportion of pedestrians who do not obey traffic laws, the group effect, and expected waiting time of pedestrians,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pedestrian characteristic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n the analysi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ability of the micro-simulation to capture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s of mixed traffic flo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