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8个钢板局部屈曲受压试件进行轴压及偏压试验,观测了梁侧锚固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BSP梁)中梁侧锚固钢板在不均匀压应力场下的局部屈曲模态,研究了钢板屈曲应力场分布、屈曲承载力、竖向变形能力及屈曲起拱高度随不同螺栓间距、钢板厚度及纵横向加劲肋配置方式的改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梁侧锚固钢板的屈曲承载力随螺栓间距的减小及钢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采用减小螺栓间距为更经济有效的方法;配置纵向加劲肋能更有效地改善钢板的屈曲承载力,改善效果随加劲肋截面尺寸的增大而提高;在纵向加劲肋的基础上再配置横向加劲肋对改善抗屈曲性能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梁侧锚固钢板加固法中钢板的屈曲现象,参考钢板局部屈曲试验,从梁侧钢板中截取某一局段作为分析模型,探讨不同钢板厚度和不同加劲肋尺寸对钢板屈曲承载力的影响.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偏心受压钢板模型,引入几何初始缺陷,施加竖向位移荷载,对其进行非线性屈曲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钢板厚度和加劲肋尺寸的增大,受压钢板的屈曲承载力得到提高,而且延性得以改善.最后,对梁侧钢板的配置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按照ISO834国际标准升温曲线对6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受火试验,并用梁侧锚固钢板法对其中5根受损梁进行加固,然后进行四点弯曲试验.分析了锚栓间距、角钢加劲肋、梁侧钢板的高度与厚度等因素对加固梁受弯承载力、刚度及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火灾后受损梁采用梁侧锚固钢板加固后,峰值荷载和刚度均得到显著提高,但其延性变化各异;受弯性能的加固效果随钢板厚度增大及锚栓间距减小而增强,而角钢加劲肋可有效限制钢板屈曲.通过限制钢板与混凝土连接界面上的相对滑移以及梁侧钢板的屈曲,可显著提高钢板与混凝土梁之间协同工作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组合梁腹板的转动约束边界计算模型,采用里兹能量法推导了弹性转动约束边界刚性加劲和柔性加劲状态下加劲板的屈曲应力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获得组合梁受边界约束影响的纵向加劲肋临界刚度和最优位置的计算公式.理论推导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符合良好,证明本分析方法正确.结合算例对本方法和现行规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设计钢-混组合梁高腹板纵向加劲肋,相比现行规范可以显著提高腹板屈曲荷载,有效降低材料消耗,更具经济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钢板剪力墙是一种具有良好的延性、抗侧刚度和耗能能力的新型抗侧力结构,非常适用于高烈度地区建筑,通常采用加劲的方法以改善钢板墙的性能.为了对比不同槽钢加劲形式、框-板连接形式对钢板剪力墙滞回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以预测加劲钢板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和破坏行为.通过建立11个双层单跨的加劲钢板剪力墙模型,包括竖向加劲、斜向加劲、单侧开洞、两边连接等情况,对其承载能力、耗能能力、退化特性、延性和破坏特征等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劲肋能有效改善钢板剪力墙的滞回曲线"捏缩"现象,不同程度地提高钢板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和抗侧刚度,其中斜向布置加劲肋能明显地提高结构抗侧刚度和承载能力,并在墙板屈曲后维持较高的刚度;而竖向加劲形式对结构的刚度和承载力提高较小,墙板受力更加均匀.两边连接形式的钢板剪力墙能有效避免对框架柱的附加弯矩,并可很好地与加劲钢板协同工作,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耗能能力.当墙板跨高比较大时,采用小区格的交叉加劲形式有更好的效果,对角加劲形式在屈曲后对框架柱有较大的附加作用,因此设计时应增大柱截面或考虑进一步减小板厚,避免框架柱过早发生局部屈曲进而导致结构承载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采用能量法分析加肋薄壁方形钢管局部屈曲,探讨加劲肋的数量和刚度对屈曲系数的影响,以及加肋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同时,在考虑构件屈曲作用及管壁对核心混凝土承载力提高的基础上,提出带肋薄壁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极限承载力公式,并用试验数据验证其合理性。研究表明:在薄壁钢管中设置加劲肋,使钢管的局部屈曲系数变大、核心混凝土约束增强,构件极限承载力也相应得到增加;钢管局部屈曲系数随着加劲肋的刚度和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合理设置加劲肋可防止构件提早屈曲,提高构件承载力;提出的极限承载力公式和试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度,与实际受力情况更符合。  相似文献   

7.
针对带缝钢板剪力墙开设竖缝后墙板平面外凸和刚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设置槽钢加劲的带缝钢板剪力墙。采用ABAQUS软件模拟单侧设置两道竖向槽钢加劲带缝钢板剪力墙。通过改变槽钢加劲肋高、肋宽和肋厚,设置若干对照组。从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刚度退化曲线3个方面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槽钢加劲肋高的增加对3个方面参数影响不大。随着槽钢加劲肋宽和肋厚的增加,试件滞回曲线越来越饱满,峰值荷载最大增幅为4.60%,刚度变化最大为71.13%。槽钢加劲肋宽、肋厚的增加有效约束了墙板平面外屈曲,同时结构的耗能能力、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也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8.
对4个缩尺比1∶2的Q420钢U肋加劲板进行轴压承载性能试验,分析U肋加劲板极限承载力、破坏形式以及破坏机理。结果表明:4个U肋加劲板极限承载力均达到全截面屈服承载力;受压U肋加劲板的破坏形式分为局部屈曲、整体屈曲和合成屈曲破坏3种;极限状态下,受压U肋加劲板在达到极限承载力前发生局部屈曲,最后发生整体屈曲导致板件破坏;通过板件柔度确定的最易发生屈曲的板件位置与实际破坏位置基本一致,说明板件柔度能够预测U肋加劲板在极限状态下的破坏位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用加劲肋加强的板的局部屈曲.用能量法求解双向均匀受压和受剪的,加劲肋加强的四边简支矩形板的稳定性问题,讨论了加劲肋对屈曲荷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剪力作用下,当钢梁腹板高厚比较大时,腹板会沿主压力方向发生屈曲,从而降低钢梁承载力,为此提出了在腹板主压应力方向设置斜向加劲肋,以提高腹板的抗屈曲能力.对腹板设置斜向加劲肋的简支钢梁及在梁长四分点设置或不设置加劲肋的平腹板简支钢梁进行了跨中集中荷载作用下的静力试验,对其受力性能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设置斜向加劲肋工字钢梁的腹板局部屈曲性能、屈曲形式、屈曲后强度和承载能力.试验研究表明,腹板设置斜向加劲肋工字钢梁具有优异的屈曲后能力,钢梁的极限承载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改善钢管混凝土受力性能的构造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几种用于改善钢管混凝土的受力性能的构造措施。这些构造措施包括设置套管、纵向加劲肋、角部隅撑、对拉片以及约束拉杆等。现有的理论与试验研究表明这些构造措施都能有效改善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以及钢管的局部屈曲性能,提高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与变形性能。对这些构造措施从改善原理、材料用量、施工难度与外观方面进行比较,指出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焊接工字钢梁的承载力极限状态,采用有限元法对焊接工字钢梁腹板在剪力、弯矩、局部压力单独作用和联合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进行了19根试件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厚比较大的腹板具有很高的屈曲后强度,腹板的高厚比和横向加劲肋的间距是影响腹板抗剪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在腹板高厚比满足一定限值时,受弯腹板的屈曲对梁的抗弯极限承载力几乎没有影响;弯剪共同作用的腹板,当弯矩小于翼缘所能承受的弯矩时,弯矩对抗剪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不大,破坏形式仍为腹板的剪切屈曲破坏.建议实际工程中利用腹板屈曲后强度时腹板高厚比限值为250,横向加劲肋的间距为(0.8~1.5)h0.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mple solution of the dynamic buckling of stiffened plates under in-plane impact loading. Based on large deflection theory, a discretely stiffened plate model has been used. The tangential stresses of stiffeners and in-plane displacement are neglected. Appling the Hamilton‘s principle, the motion equations of stiffened plates are obtained. The deflection of the plate is taken as Fourier series, and using Galerkin method the discrete equations can be deduced, which can be solved easily by Runge-Kutta method. The dynamic buckling loads of the stiffened plates are obtained form Budiansky-Roth criterion.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刚性基底上沿非受载边弹性约束、面内均匀受压矩形板屈曲行为的分析研究,用里兹能量变分法建立了满足上述边界条件的板弹性屈曲强度的计算公式.通过考虑内填混凝土对组成钢板边界约束的增强作用,进一步用于方形钢管混凝土局部屈曲强度的计算,计算结果与已有方钢管混凝土柱局部屈曲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图4,表3,参10.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采用在连梁两侧用螺栓固定钢板的方法加固连梁后,钢板与钢筋混凝土连梁组合协同受力、滑移分析,建立了考虑滑移效应的钢板与钢筋混凝土连梁组合协同作用下截面内力关系表达式及基于变形协调的滑移位移方程.结果表明:这些方程是建立理论模型,确定加固后连梁强度、变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共计18个简支试件进行偏心受压试验,分析并研究了未加劲、腹板中央帽形加劲、腹板和翼缘中央帽形加劲3种截面复杂卷边槽钢的极限承载力、失稳模式及变形特征等特性.结果表明:有效形心移动对偏心承压构件的承载能力有很大影响.在板件中央设置帽形加劲可以适当减小板件的宽厚比,显著提升受压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及钢材利用率,但畸变屈曲在构件失稳模式中起控制作用.在同等条件下,板件中央帽形加劲偏压构件的承载效率提升了15%~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