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大鼠递增负荷有氧运动训练模型,并联合给予或分别给予牛磺酸和支链氨基酸制剂,以抗羰基应激防御体系为研究视角,探讨含有氨基生物活性小分子的复合氨基酸制剂对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8周递增负荷有氧运动联合补充复合氨基酸制剂能显著降低羰基应激损伤,且效果明显优于单独补充牛磺酸或支链氨基酸.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FexCuy(x+y=2)羰基簇合物的结构、吸附能和前沿分子轨道特征,分析了第二金属原子在配体反应中的作用,也证实了CO与双金属团簇的反应比纯团簇体系的反应更容易,其中FeCu具有最大的分步吸附能。最后利用HOMO和LUMO的能级差来考察第二金属对羰基配合物的反应活性的影响,发现双金属团簇羰基配合物比相应的Fe2和Cu2能量低,其中FeCu(CO)2比其他双金属羰基配合物具有更低的能隙和相对高的吸附能。这表明在反应中调节双金属团簇以获得更高活性的羰基配合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腹腔注射丙二醛(MDA)对昆明小鼠体能行为(游泳、爬杆)的影响,结合荧光分析探索了MDA在小鼠体内的代谢过程.结果发现:一次性给药或长期给药MDA对小鼠的体能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但MDA造成的急性影响比慢性影响更大;荧光分析表明,给药后5 min是MDA吸收与代谢的阈值时间,给药后5~10 min,血液中MDA浓度达到最大值,10 min以后,代谢为主,给药后1 h,MDA被代谢约80%;血清、脑组织和肝脏的MDA含量分析表明:MDA的代谢途径是由血液流向肝脏,再由肝脏流向机体组织(包括脑组织).这些结果对于了解不饱和醛酮中毒后的代谢机制,及对于氧应激疲劳和相关的体能恢复生化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及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小叶龙船花乙醇提取物对醋酸铅引起的雌鼠氧化压力的抑制作用,将60只雌鼠分6组喂食,时间为2周,测定小叶龙船花提取物对小鼠的体重和肝肾的重量、血液生化指标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影响,并对肝组织进行切片扫描.结果表明:单独服用小叶龙船花提取物对小鼠体重和肝、肾的重量,血液生化指标及肝切片扫描图片无明显变化,但明显提高了GSH-PX酶活力,降低MDA值;但在醋酸铅引起的氧化压力的条件下,小叶龙船花提取物能明显提高GSH-PX酶活力,改善血液生化指标.此外,这种改善在先口服醋酸铅后口服小叶龙船花提取物组表现的最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羧甲基壳聚糖的抗胃溃疡作用及其机制,将小鼠分为羧甲基壳聚糖高、中、低单个剂量组(800,400,200 mg/kg.d-1),雷尼替丁组(42 mg/kg.d-1),对照组和空白组等6个实验组,分别用消炎痛(18 mg/kg)灌胃的方法造小鼠胃溃疡模型,连续给药13 d后,计算溃疡指数和溃疡抑制率,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通过溃疡指数的计算和组织学观察,与对照组相比,羧甲基壳聚糖高、中、低剂量3组的溃疡指数明显降低(p<0.05),抑制率可分别达到50.9%,82.5%,34.39%,雷尼替丁组效果略好于羧甲基壳聚糖给药组,抑制率可达83.75%.同样,与对照组相比,连续给药羧甲基壳聚糖13 d能明显降低MDA的质量分数(p<0.05),提高SOD的活性(p<0.05),并能提高GSH的质量分数(p<0.05),其中羧甲基壳聚糖高剂量组SOD活性和GSH的质量分数均略高于雷尼替丁组.羧甲基壳聚糖可以促进消炎痛引起的小鼠实验性溃疡愈合,能够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因此其促进溃疡愈合的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辣椒素和运动训练对小鼠疲劳恢复后24 h血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将5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灌胃安静组(NS-C)(n=12)、辣椒素灌胃安静组(CAP-C)(n=12)、生理盐水灌胃力竭运动组(NSE)(n=13)、辣椒素灌胃力竭运动组(CAP-E)(n=13).运动组采尾部系2 g回形针的负重游泳训练,训练及灌胃连续进行28天,第29天进行一次性力竭运动,记录小鼠游泳到力竭状态的时间,力竭24 h后取血清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安静组相比运动组小鼠的运动时间明显增加(P0.01),血清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与生理盐水灌胃结合运动相比,辣椒素灌胃结合运动能够显著增加血清GSH-PX活性(P0.01),且单纯辣椒素灌胃的效果优于运动训练.由此可知,运动训练能够提高小鼠的运动能力,延长疲劳时间;运动训练结合辣椒素灌胃能够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与血清GSH-PX活性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荧光动力学分析法研究了5种酮化合物对超氧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O2.-;利用Fenton反应产生.OH,向这2个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5种口山酮化合物,O2.-和.OH的产生速率明显降低.说明5种酮化合物对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探讨了酮化合物的结构与其抗氧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咖啡酸氧化偶联产物的抗氧化活性,在CuSO4的CH3CN-H2O(V∶V=1∶2)溶液中,将咖啡酸氧化偶联合成咖啡酸的二聚物(8-8′-二聚咖啡酸),并探讨了乙腈浓度对产率的影响原因。通过测定咖啡酸及其二聚产物(8-8′-二聚咖啡酸)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发现咖啡酸的二聚物(8-8′-二聚咖啡酸)比其单体咖啡酸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更高。这些结果表明咖啡酸的氧化偶联进一步增强了其母体分子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为设计新型的抗氧化剂药物分子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
对NaHCO3胁迫下南蛇藤幼苗叶片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蛇藤幼苗经NaHCO3胁迫后叶内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性逐渐升高,减少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受到NaHCO3胁迫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可溶性糖正相反.叶内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升高有助于提高它的抗盐碱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灌服海南野生绞股蓝提取液小鼠的力竭游泳训练实验模型,测定了小鼠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水平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实验结果显示,灌服海南野生绞股蓝提取液后,服药组小鼠肝组织SOD活性显著高于各自对照组,MDA含量显著低于各自对照组;训练后即刻服药组、恢复服药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均显著低于其各自对照组.说明海南野生绞股蓝具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服用其绞股蓝可减轻运动所产生的内源性自由基对小鼠的伤害.另外,其绞股蓝对小鼠肝细胞、心肌细胞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减少组织酶的外泄.  相似文献   

11.
荷载引起的温度应变对火灾后钢筋混凝土轴压构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约束的和自由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在经历升温和降温的变化后其构件的应变化是不同的,这种变化称为荷载引起的温度应变(LITS),在升温阶段LITS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且应力强度比越高,LITS越大,在降温阶段,LITS却保持不变,因此,由于存在LITS,如果混凝土构件在较高的应力水平下遭受火灾,火灾后混凝土构件会开裂或爆裂,为了研究LITS对高温后混凝土构件的影响,研究了轴压柱升降温后的应变变化,并讨论了影响LITS和混凝土爆裂的原因,分析表明,LITS对混凝土构件高温后的爆裂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二氢杨梅素对细胞等氧化伤害时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二氢杨梅素对红细胞等材料氧化伤害的保护作用.在不同的二氢杨梅素浓度下,用过氧化氢或过氧化特丁烷(TBHP)对红细胞、血红蛋白和Hela细胞进行氧化伤害,以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红细胞溶血率和由正常血红蛋白生成的高铁血红蛋白,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红细胞中的丙二醛(MDA),MTT法检测Hela细胞的活力.结果表明随着二氢杨梅素浓度的增加,红细胞溶血率、丙二醛和血红蛋白的生成量显著下降,而Hela细胞的活力则显著上升.研究证明二氢杨梅素有着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和潜在的激发细胞活力的功效,具有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丙二醛(MDA)对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的生长与增殖状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不同浓度MDA条件下培养hMSCs,以细胞计数测定细胞生长曲线,MTF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技术用于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分析.结果表明,高浓度MDA培养体系hMSCs细胞数减少,群体倍增时间延长,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的凋亡率增加,然而G2/M期和S期的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研究证明:体外培养的hMSCs在高浓度MDA条件下既造成了细胞的损伤与衰老死亡,又启动了引发干细胞分裂繁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隐含着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研究已烯雌酚(DES)对中华大蟾蜍(Bufobufo gargarizans)蝌蚪抗敌敌畏(0,0-二甲基-0-(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DDVP)诱导的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蝌蚪(30~35期)随机分为5组:I(0mg/LDDVP+0mg/LDES)为空白组;Ⅱ(12.9mg/LDDVP+0mg/LDES)为单独DDVP处理组;Ⅲ(12.9mg/LDDVP+1.0mg/LDES);1V(12.9mg/LDDVP+2.0mg/LDES);V(12.9mg/LDDVP+3.0mg/LDES)为DDVP和DES联合处理组.在染毒24h和72h时测定蝌蚪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计算抗氧化指数.其结果在DDVP(12.9mg/L)存在的条件下,随着DES(1.0mg/L)的加入和浓度的依次加大(2.0mg/L,3.0mg/L),SOD活性呈下降趋势,72h时具显著性(P〈0.05);GSH—Px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24h和72h均具极显著性(P〉0.01);MDA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72h时具显著性(P〈0.05)。其中联合处理组Ⅲ的抗氧化能力最强.结论:DES对DDVP诱导的氧化损伤作用具有拮抗效应,能有效地增强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天然抗盐碱植物虎尾草为材料,用中性盐NaCl、Na2SO4和碱性盐NaHCO3、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模拟出12种盐碱强度各不相同的天然盐碱生态条件,并以此对虎尾草幼苗进行胁迫处理.通过测定丙二醛的含量以及植物的干鲜重,来分析盐碱胁迫对虎尾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盐胁迫组的含水量先上升而后下降,而碱胁迫组的含水量则一直下降,说明低浓度的盐胁迫对虎尾草的生长反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碱胁迫对其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盐胁迫.随着盐胁迫强度的增大,盐胁迫和碱胁迫均造成虎尾草MDA含量逐渐升高.其中在盐胁迫状况下,MDA含量增张幅度不大且平缓,而碱胁迫下特别是当碱胁迫强度达到160mmol·L^-1以上时,MDA含量由相对平缓转而急剧上升,且明显超过盐胁迫.实验结果证明:盐胁迫和碱胁迫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胁迫,碱胁迫对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盐胁迫.在本实验条件下.以上可以说明虎尾草具有较高的抗盐碱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草甘膦不同浓度胁迫下,常温(30/25℃,白天/黑夜)和低温(15/7℃,白天/黑夜)铁皇冠叶片SOD、CAT、P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草甘膦胁迫条件下导致铁皇冠叶片的3种酶活性在一定范围内都表现出升高的趋势,这说明SOD、POD、CAT活性的提高与维持是植物耐胁迫的重要生理基础.常温下MDA含量呈波动性变化,低温下MDA含量逐渐增加,这说明低温和草甘膦双胁迫下,铁皇冠受到更为严重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由矩形外导体和圆柱内导体所组成的同轴波导在微波工程中具有重要价值,文中提出用多极理论分析圆矩同轴波导高阶模式.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多极理论是分析圆矩同轴波导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而且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工程问题的设计与计算.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小麦幼苗根部和离体叶切段遭受PEG(MW=6000)渗透胁迫后叶内硝酸还原酶(NR)活性的变化,发现渗透胁迫不仅降低叶片中已有的NR活性,还抑制底物NO_3~-对NR的诱导过程。进一步研究表明,幼苗NR的诱导受抑与渗透胁迫下叶内诱导物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以铜钱草为供试植物,通过水培试验研究在铜、锌分别胁迫下,铜钱草净化水中氮磷的效果及其叶片中叶绿素、丙二醛、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20天的培养,低浓度的铜锌(0.5、1.0mg/L的铜、锌和1.5mg/L的铜)提高了植株净化氮、磷的效果.低浓度的铜、锌处理(尤其是1.0mg/L)促使植株叶片中叶绿素总量、叶绿素а/β明显增加,且抗氧化酶活性增强导致丙二醛含量维持较低水平,说明植株叶绿体微结构完善、细胞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植株对氮、磷的净化;与对照组相比,2.0mg/L锌处理明显降低了铜钱草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主要缘于锌的胁迫通过降低叶绿素总量、叶绿素а/β值,且抑制抗氧化酶活性导致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8.40μmol/gFW),使植株内环境出现氧化胁迫、生长受损所致.研究表明,铜钱草对铜、锌具有一定的耐受力,较低浓度的铜、锌有助于其对水体中的氮、磷的去除.  相似文献   

20.
干旱胁迫对小叶黄杨幼苗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叶黄杨幼苗为实验材料,通过人为控制土壤含水量模拟自然干旱条件,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小叶黄杨(Buxus microphylla)质膜相对透性、MDA含量和过氧化氢含量、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小叶黄杨质膜相对透性、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MDA及过氧化氢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幅度各异;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SOD、CAT活性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POD、APX活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