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以往的动物实验中曾观察到:刺激尾核可以提高痛阈;电针“合谷”时,尾核出现诱发电反应;刺激尾核可以加强电针的镇痛效应;而损毁尾核则电针的镇痛效应减弱。临床观察表明:电针“合谷”等穴位时,尾核也有诱发电反应;刺激尾核可以缓介晚期肿瘤病人的恶痛,可以抑制头顶记录的感觉诱发电位,其作用与电针的效应相似。这些现象提示尾核可能参与  相似文献   

2.
电针镇痛对脑内乙酰胆碱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绍芬 《科学通报》1978,23(9):572-572
曾有报道刺激尾核可以提高痛阈;上海第一医学院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曾在恶痛病人的尾核头部埋藏电极,刺激尾核可缓解晚期肿瘤病人的恶痛;以后发现刺激尾核与电针“合谷”引起的痛阈变化大致相似,并发现刺激尾核可加强电针镇痛效应,而损毁尾核后电针镇痛效  相似文献   

3.
谢翠微 《科学通报》1982,27(15):960-960
本文研究α和β受体阻断剂对大鼠电针耐受和吗啡耐受的影响。 1.持续电针耐受与吗啡耐受现象 从大鼠双侧足三里和三阴交穴进针,给予3伏2-15Hz的疏密式脉冲刺激,以辐射热-甩尾法测痛,连续电针6小时。可见针刺镇痛效果(痛阈升高%)由初期的  相似文献   

4.
马青平 《科学通报》1992,37(9):847-847
杏仁核与机体的情绪、行为、心血管及内分泌等活动的功能调节有关。中缝背核和中央上核是脑内5-羟色胺(5-HT)能上行系统的重要起源。电刺激中缝背核可以提高痛阈,将5-HT拮抗剂肉桂硫胺注入杏仁核能对抗电针和吗啡的镇痛作用,许德义等据此提出可能  相似文献   

5.
杨焕乔 《科学通报》1986,31(4):305-305
刺激人或动物痛源区域的传入神经有明显的镇痛效应。以前的实验结果曾表明,电刺激猫痛源区域的传入神经(同神经电刺激)比刺激非痛源区域的传入神经对由初级传入C类纤维诱发脊髓背外侧束的伤害性反应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此外,在同神经重复电刺激(腓肠神经)引起伤害性脊髓多突触反射抑制时,在腓肠神经干上检测到复合动作电位中A_σ波也有明显抑制。为了进一步区别初级传入C类纤维及A_σ类纤维参与同神经电刺激的抑制作用机  相似文献   

6.
茅建人 《科学通报》1988,33(11):867-867
以往的研究工作表明,刺激下丘脑弓状核(ARC)增强针刺镇痛效应,损毁ARC则减弱针刺镇痛效应,但ARC参与针刺镇痛的机制未明。已知中缝背核(DR)和蓝斑(LC)在针刺镇痛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刺激ARC和电针又都能影响DR和LC神经元的活动。考虑到ARC内的β-内啡肽(β-END)能神经元发出纤维直接投射到DR和LC,因此我们设想,刺激ARC增强针刺镇痛的效应有可能是通过ARC对DR和LC神经元电针反应的调制而实现的,并可能与内源性鸦片样物质有关。本实验以DR和LC神经元的电针反应为指标,观察到刺激ARC能明显改变DR和LC神经元的电针反应,并且纳洛酮可以翻转刺激ARC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赵志奇 《科学通报》1978,23(8):505-505
我们在针刺麻醉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以“同神经电针”——电针刺激支配手术区皮肤的传入神经——的方法进行手术,对皮肤镇痛有显著效果。用这个方法也能有效地缓解顽痛。在以前的实验中,我们曾模拟这一临床现象,结果表明:同神经电刺激的作用特点与刺激异神经或近、远节段穴位电针的抑制效应有明显的不同。本工作以多突触反射为痛反应的指标,进一步探讨“同神经电针”的镇痛规律和可能的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8.
顾沨 《科学通报》1984,29(19):1207-1207
我们以往的工作表明:刺激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能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新生期大鼠腹腔注射谷氨酸一钠(monosodium glutamate, MSG)选择性地破坏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后,吗啡镇痛、针刺镇痛和应激镇痛效应均明显降低,下丘脑弓状核是脑内β-内啡肽能神经元胞体集中的一个核团,本实验用行为测痛结合生化测定的方法,观察纳洛酮对刺激弓状核镇痛效应的影响,以进一步挥讨刺激弓状核镇痛效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张德星 《科学通报》1982,27(14):885-885
作者曾报道,电解损毁大白鼠两侧伏核或于两侧伏核内注射微量的6-羟基-多巴胺后,针效减弱。现以家兔甩头反应为指标,观察电刺激伏核后痛阈的变化,进一步研究伏核在痛觉信息的整合中可能起的作用。 实验共用家兔19只,体重2.5—3.5公斤。方法与前文所报道的基本相同。在消毒条件下,经脑定位仪按Sawyer的兔脑图谱将刺激电极分别插入两侧的伏核内,定位坐标约为  相似文献   

10.
吴时祥 《科学通报》1983,28(20):1274-1274
我们曾报道针刺镇痛过程中家兔和大鼠纹状体及下丘脑以及家兔脑脊液脑啡肽含量增加。本文则研究吗啡镇痛过程中家兔脑及脑脊液甲硫-脑啡肽含量的变化,并和针刺比较。方法痛阈测定、针刺及脑啡肽含量的放射免疫测定等方法同前文。选择兔耳钾离子透入法痛阈在1.5毫安以下的家兔埋植慢性侧脑室套管。动物用戊巴比妥钠30毫克/公斤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11.
刘世堉 《科学通报》1979,24(20):954-954
针麻临床实践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镇痛不全。研究针刺镇痛原理,设法提高针刺镇痛效应,可为提高临床针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近年来的动物实验资料反复证明,针刺镇痛与脑内5-羟色胺能神经原系统功能密切有关。用生理学或药理学方法降低这个系统的功能(电介毁  相似文献   

12.
自从发现内源性鸦片样物质(OLS)以来,不少作者联系针刺镇痛原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应用特异性的鸦片对抗剂纳洛酮阻断OLS的作用,可减弱针刺镇痛效应。这在人、猴、猫、兔、小鼠等动物都得到了证明。但作为最常用实验动物之一的大白鼠,迄今未见类似  相似文献   

13.
边际效应特征及其增值效应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边际效应存在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现象“相变”过渡带或过渡界面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过滤带或过滤界面中存在急变带或急变界面,其景观异质最高,由于交界带内物质的兼并,重组和升华,边际效应具有明显的增殖效应,能构筑出奇异的景观。  相似文献   

14.
15.
自然保护区的作用、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世界上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基地,是物种多样性的基因库,是留给野生动植物的宝贵栖息地,应把保护区的建设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密切结合起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有效管理,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有效的人为保护  相似文献   

16.
吴培基 《科学通报》1979,24(22):1031-1031
光导热塑片——一种新型的全息记录介质,因为它具有很多优点而受到了大家的重视。但是在无损探伤,应力分析等工作中需要记录介质在原位进行二次曝光。因此,光塑片能否进行二次曝光就成了大家所关心的问题。Bellamy等人首次用光塑片实现了二次曝光。他利用光塑片记录了第一张全息图后,不经消像,直接加载进行二次曝光而得到二次曝光干涉图。但并未作任何解释。  相似文献   

17.
郑兆勃 《科学通报》1979,24(21):974-974
非晶态材料以其特有的一些优良性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近十几年来,非晶态材料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有不少发展。但是对于许多合金非晶态材料,当用液相淬火方法获得非晶态时,要求高冷却速度,一般在10~6K/Sec以上。这使得目前获得的非晶态材料还仅限于薄带材及若干易于形成非晶态的材料。还有一些物质,比如大多数金属元素,至今还未能获得非晶态材  相似文献   

18.
从三个著名案例看针灸临床研究的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龙祥  黄幼民 《科学通报》2012,(14):1210-1221
"孔最穴治疗痔疮"、"迎香透四白治疗胆道蛔虫"、"条口透承山治疗肩周炎"作为当代针灸穴位临床应用新发现的三个代表,对国内外针灸学教科书及针灸临床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这三个案例的层层剖析,揭示了这三项针灸治疗经验在传播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明显失误,指出了当代针灸临床研究设计,特别是近年来国外著名医学刊物发表的针灸临床研究设计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9.
鲍诚光 《科学通报》1979,24(17):778-778
核反应的机制是复杂的。当能量较高时,核子在整个反应(或弹性散射,下同)过程中往往仅经历有限次数的碰撞,因而在理论处理上可以Watson展开作为出发点,并已取得相当的成功。当能量较低时,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核子间有充分的能动量交换,因而更形错综复杂。近年来的一些实验表明,即使在弹性散射的情况下,当提高测量精确度时,低能截面亦呈现出  相似文献   

20.
地球气候的变化是由其自身发展变化规律和外界因素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文中根据大量前人的资料,从引起气候变化的主因和不同时间尺度等多方面,讨论了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迁规律。据此认为,今后气候将向变冷的方向发展.文申还通过对本世纪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某些气候降温事实的分析,认为目前CO2温室效应还尚未对全球气温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