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尔苏藏族是藏族的一个支系,其历史演变和复杂的文化现象,都表现出藏彝走廊内族际互动的深度和广度,是研究民族走廊文化互动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2.
试论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婚礼歌是土族在本民族的婚礼中所演唱的歌曲,带有浓郁鲜明的民族特色,是土族民歌种类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种之一。婚礼歌是土族人民世代传唱而流传下来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以,不仅婚礼歌的音乐具有古朴自然的特点,其唱词的内容也极为丰富,涵盖了土族人民的历史、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婚礼歌又有土  相似文献   

3.
强盗、游侠歌属“鲁体”民歌,即山歌。早期主要流传在康巴藏区,以玉树地区为盛。它是高度的思想性与完美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具有浪漫色彩的民歌。研究侠盗歌、游侠歌的形成和流传。对于深入研究藏族民间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实地考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对滇藏川交界地区天主教堂的音乐文献进行梳理介绍。在西藏、云南和四川交界地带的康巴藏区,有一群以藏族为主的天主教信徒,他们世代奉教,用藏语唱着承袭百年的格里高利圣咏和藏族民歌,这个令人诧异的现实以另一种文化遗产的面貌打破常人对雪域藏族群体的陈念,也叙述着和谐美妙的香巴拉神话。  相似文献   

5.
壮族民歌千姿百态,丰富优美。广西邕江以北壮族地区的壮族民歌以五言“欢”为最普遍,有五言散歌、五言组歌,五言勒脚歌、互言三里欢、五言排歌等等;邕江以南南部各县以七言“诗”为最多,有七言两句“诗”、七言三句“加”和七言排歌等等。而上思县虽属南部,但它的壮歌种类和艺术形式比南部其他县都多,值得介绍。  相似文献   

6.
藏族服饰的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族服饰艺术独特而瑰丽,显示了藏民族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水平。通过对衣与饰两个层面的考察研究,文章概括了藏族服饰的艺术表现力,包括服饰结构形态、色彩、图案及配饰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美学原则和审美观念。在此基础上,揭示藏族服饰蕴藏的丰富的审美涵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浙江省畲族原生态民歌为例,通过对畲族原生态民歌的调查和分析,概括出畲族原生态民歌的主要类型,包括祭祖歌、功德调、嫁女歌、传说叙事歌、盘歌杂歌等,具有传承性、民俗性和简炼性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8.
藏族舞蹈中所具有的审美特征,是藏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也是藏民族的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根基。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是继承优秀藏族舞蹈艺术,同时它也是符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藏民族舞蹈不仅是西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表达民族思想情感最有力的"形象语言"。我们要认真研究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使其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舞蹈艺术的独特功效。  相似文献   

9.
舟曲县拥有秀美的山川和宜人的生态气候,更有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藏族民歌更是反映了独特的民族气质。本文的选题基于对舟曲藏族民歌的文献整理,力图从前人的研究成果之中,总结出舟曲藏族民歌的研究现状与缺失之处,以音乐学研究的角度勾勒出舟曲藏族民歌的宏观面貌。  相似文献   

10.
藏族民间音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特别是藏族歌舞音乐一直是藏族民间音乐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体裁和形式。居住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甘南迭部藏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创造并传续了很多传统的民间歌舞,其中格尔巴、玛、夏琼等是迭部藏族特有的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艺术形式,是“垛”节民俗仪式活动中最重要的歌舞音乐形式,至今仍在迭部民间流传。这些歌舞艺术依附于独特的本土民间仪式,有着特殊的使用场合与功用,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独特的迭部歌舞艺术的魅力以及特定的文化意义。文章以迭部“垛”节中的歌舞音乐,格尔巴、玛、祭山神舞以及其他民间音乐为研究对象,较为深入地阐述其歌舞音乐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深圳前身宝安县(新安县)原有四个民系杂处:客家、广府、福佬及疍家人,其中客家人居多。深圳民间歌谣种类繁多,有客家山歌、粤语山歌、咸水歌、渔歌等等,而以客家山歌最为丰富。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传承发展好客家山歌,要做到"抢救原生态,精品留后代;创新原生态,吸引新一代",同时关注如下几个要素:政府提供平台;发展创意产业;文化精英介入;扶持民间新人;建立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壮族民歌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绚丽多彩,世世代代流传在壮族人民之中,伴随着他们的一生,融汇在他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这些壮族民歌,孕育了在祖国戏曲百花园中风格迥异、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云南壮剧;壮剧音乐也在长期的、不断的、有机的与壮族民歌的互渗和融合中使云南壮剧形成了"以本土腔为主要特征,融合其他剧种声腔的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  相似文献   

13.
咸水歌是昼民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昼民表达情感和表现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它记录和烛照着昼民的历史命运及生产生活。结合田野调查浅析咸水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并探讨北海外沙咸水歌的传承困境。  相似文献   

14.
金寨县莲花山民间歌谣资源丰富,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和较为落后的经济条件客观上又较好地保存了这些民间歌谣,为我们调查研究皖西大别山民间歌谣提供了难得的典型个案。在对莲花山民间歌谣进行了长期的调查、记录、整理和研究基础上,将莲花山苦情歌谣、红色歌谣、爱情歌谣、结婚喜曲子和儿童歌谣的调查研究情况呈献于读者诸君,并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西和山歌起源于劳作中的隔山喊话,它近波及陇南各县,远与天水山歌互渗,从而形成了一个山歌文化区,西和山歌是连接洮岷花儿和陇中花儿的链扣,是这一地域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承载者之一,是甘肃花儿的一支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6.
仫佬族民歌的分类与民歌本身的内涵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在以往仫佬族民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以“约定俗成”为基本原则,辅以概括性与兼容性操作准则,可将仫佬族民歌划分/统归为“古条”、“随口答”、“口风”三大类。不同类型仫佬民歌各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功能:“古条”蕴藏着仫佬族杂糅的历史观念、成熟的伦理观念和朴素的自然观念,“随口答”反映了仫佬族丰富的民俗礼仪和真实的情感思绪,“口风”折射了仫佬族鲜明的褒贬观念和积极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7.
世居于湘黔桂的侗族是以歌代言的民族.长期以来侗人通过歌唱不断展示着自己的思想,以表演的方式完成着与外界的沟通交流.随着市场经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的扩大,特别是近期民俗旅游热的兴起.空前扩大了侗族民歌文化的传承范围和影响力,引发了侗歌文化功能的全面革新,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侗歌文化传统的自足延续性,影响着侗歌文化的传承轨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量查阅白族民歌资料及多种版本的白族民歌集,有选择地对描写女性的民歌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旨在在丰富多彩的白族民歌(调子)中,挖掘出白族女性内在的最本质、最完美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苗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芦笙舞是苗族人民祭祖或节日主要舞蹈之一,是流传最为广泛的民间舞蹈形式,日常生活中的劳作内容都成了他们的舞蹈题材和主要动作来源。“花山节”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而芦笙舞则是“花山节”中不可缺少并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苗族传统民间舞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