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凉山州普格县野生荞麦资源的特征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凉山州普格县31个乡镇93个不同生态点野生荞麦种质资源的考察,搜集到分布于不同生态环境下的4个种和1个变种的40余份野生荞麦资源种子和标本。初步明确了普格县境内野生荞麦的种类、特征和地理分布,并发现了未见报道过的大花、大粒和叶片大而皱褶的野生荞麦资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凉山州冕宁县32个乡镇的野生荞麦属植物及种质资源进行考察,发现并收集到分布于冕宁县不同生态环境下的荞麦属植物标本种类8个种、1个变种共计23个,种子资源46份.同时,初步明确了冕宁县荞麦属植物种类的特征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3.
攀西地区野生荞麦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四川攀西地区野生荞麦资源的分布现状,并对目前野生荞麦资源的调查和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种质资源评价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野生荞麦的有效利用,以及开展野生荞麦保护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以促进野生荞麦有效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四川凉山地区17个县市520个乡镇1 560个不同生态点野生荞麦资源的系统考察和整理,搜集到分布于该地区不同生态点野生荞麦资源的7个种和2个变种种子205份,植株标本96份,明确了该地区野生荞麦资源种的数量、特征,以及不同种野生荞麦资源具有比较明显区域性的3个主要分布中心,即海拔高度在1 000 m左右温度较高的东部和南部金沙江沿岸分布中心,海拔高度在2 000 m左右温度较低的中部分布中心和海拔高度在2 500 m左右温度较低的西部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四川凉山地区17个县市520个乡镇的1560个不同生态点野生荞麦资源的系统考察,明确了分布于该地区不同生态点的野生荞麦资源有7个和2个变种,同时也了解了该地区野生荞麦的原生境和三大主要分布中心,即海拔高度在1000m左右,温度较高的东部和南部金沙江沿岸分布中心,海拔高度在2000m左右,较低温度的中部分布中心和海拔高度在2500m左右,温度较低的西部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育时期野生荞麦主要器官的黄酮含量与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苗期、现蕾期、盛花期和成熟期测定苦荞野生近缘种、金荞麦、细柄野荞麦、齿翅野荞麦、甜荞野生近缘种和硬枝万年荞主要器官的黄酮含量.结果表明:6种野生荞麦叶片从苗期至盛花期,黄酮含量表现为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并达到最大值,盛花期至成熟期黄酮含量呈现逐渐递减的低—高—低变化规律;从苗期、现蕾期、盛花期到成熟期茎的黄酮含量在一定程度上略显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且各种野生荞麦峰值出现的时期不一致;苦荞野生近缘种花和种子中黄酮的含量最高,分别为7.11 g/100 g和2.41 g/100 g.  相似文献   

7.
光照、温度和水分对野生荞麦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野生荞麦和栽培苦荞麦叶片光合速率对光照、温度、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反应,表明野生荞麦与栽培苦荞麦对光照、温度和水分变化的反应差异明显,野生荞麦叶片在利用光能和叶片光合速率的温度适宜范围,以及对水分胁迫适应力等方面都强于栽培苦荞麦,表现出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和较好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8.
段毅 《甘肃科技》2004,20(8):13-15
荞麦是天水市旱作农业中不可缺少的抗旱救灾优势作物 ,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介绍荞麦的品种资源 ,荞麦的营养成分 ,其中包括氨基酸 ,维生素 ,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 ,论述了荞麦的生理功能和食疗价值。综述了天水市荞麦的研究开发现状 ,并指出天水市荞麦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野生荞麦齿翅野荞和金荞麦与栽培苦荞川荞1号在四种不同肥力土壤上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野生荞麦是耐瘠植物,能在贫瘠的土地上正常生长,但更适合在肥力好的土壤中生长;野生金荞与栽培苦荞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光合速率值低于对照且高峰值出现时期较迟,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且出现高峰值的时间比对照早。  相似文献   

10.
野生荞麦的生长发育与光合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野生荞麦的生长发育及苗期、现蕾期、开花盛期、成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从苗期起每20天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野生荞麦株高呈"S"型生长曲线、真叶数、分枝数、单株叶片面积随生长发育进程呈"单峰"的曲线变化。除金荞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呈"高-低"的变化趋势外,其余品种都呈"低-高-低"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在六种野生荞麦中,硬枝万年荞整个生育期光合速率平均值最高,为15.32 mg/dm2*h,金荞麦最低,为8.92 mg/dm2*h。  相似文献   

11.
采用等位酶电泳技术研究了云南省和四川省西南共 5个县境内金荞麦 (Fagopyrumdibotrys(D .Don)Hara) 5个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金荞麦居群内维持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多态位点比率为 5 6 .7% ,预期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 0 .2 2 1和 0 .36 3.并对金荞麦与栽培荞麦之间遗传变异作了比较 .  相似文献   

12.
攀西地区野生水果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四川攀西地区野生水果资源调查的结果,计有野生水果137种,第属28科、48属。文章分析了攀西地区野生水果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合理开发攀西地区的野生水果资源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外部性,从代内、代际两个角度研究了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公平问题。对四川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补偿机制模型,系统分析了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补偿机制的目标、原则、主体、客体以及补偿的途径与方式,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建立了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落后,同时又是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将对发展地方经济和提高民众生态环境意识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宁夏南部山区生态旅游业已有所发展,但对生态旅游资源尚未进行科学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宁夏南部山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宁夏南部山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应加强旅游管理,把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放在首位,实行生态旅游资源有层次有重点地开发,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从西海固地区水资源短缺及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出发,基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生态环境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响应机制.得出了开发利用水资源指导思想的偏差及不合理工程技术的使用,是促使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水资源更加短缺的重要原因.继而提出了加强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恢复进程,是缓解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根本途径和保证该地区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最终归宿,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生态环境恢复的4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