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定时抖动是通信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本文从光孤子的基本概念入手,根据光脉冲的传输动力学方程,采用变分法分析高斯准孤子在孤子互作用和高阶效应条件下传输演化特性的影响以及产生定时抖动的机理.本文研究了光孤子通信系统的传输控制理论及其数学模型,采用时域和频域复合控制的方法,建立了光脉冲的传输方程,采用变分法研究了波分复用系统中孤子互作用,自陡峭和拉曼效应等扰动因素对孤子参数演化的动力学方程,得出了孤子传输系统定时抖动的计算公式,比较了几种信道间隔下的孤子互作用,采用时域和频域复合控制方法有效的抑制孤子的定时抖动,从而延长的孤子系统的传输距离.设计了160Gb/s长距离高速孤子传输系统并对传输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2.
赵亚妮  张环 《科技信息》2008,(18):37-39
现代交通控制具有较强的非线性、不确定性,而单纯用传统的理论与方法又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控制。以标准的单交叉路口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定时控制和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智能交通控制方法,非高峰状态下对交叉路口进行模糊控制、高峰时期采用定时控制的方法,这种模糊控制和定时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发挥了模糊控制和传统定时控制各自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模糊控制在高速公路入口匝道调节中的应用,并比较了定时控制与模糊控制的计算机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策略在行程时间和总服务流量等性能指标上优于定向控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均衡调节,载波相位及符号定时恢复联合控制的解调器方案.由于在解调器中综合了均衡技术以及对载波相位及符号定时采用了同时的估算过程,弥补了器件的缺陷,具有较优良的性能,硬件实现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555集成定时芯片在DC-DC变换中的应用,由DC-DC变换器工作原理要求来讨论555集成定时芯片在DC-DC变换控制中的功能实现,利用它的定时控制原理和其电压特点来实现DC-DC变换中的控制保护作用,成功的由理论推导、实验数据、具体应用图纸和整机在具体实践中的实验参数。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将传统的滞环比较与定时比较跟踪控制方法相结合的新方法.将两种方法统一起来进行理论分析,得出了跟踪误差带宽、平均开关频率和开关频率的波动范围的解析表达式.传统的滞环比较与定时比较跟踪控制方法都是该方法的一个特例.仿真研究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白亚林 《山西科技》2013,28(1):92-95
介绍了单片机的串口通信方式和时钟中断定时方法,采用89S52的定时器0中断实现时钟秒、分、时的控制,使用单片机的串口通信中断对时钟进行调节,设计了硬件电路,编写了软件程序,实现了计算机对时钟的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8.
针对柱塞泵时间控制式柴油喷射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柱塞上设置的泄流槽和电磁旁通控制阀相配合来调节初期喷油速率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结构简单、调节灵活、控制稳定等优点。介绍了该方法的控制原理和系统结构,通过建立电控直列泵-管-阀-嘴柴油喷射系统(PPVI)的计算模型,进行了泄流槽结构参数的选配,试验研究了泄流槽尺寸、转速和喷油定时等对喷油速率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时间控制式柴油喷射系统的初期喷油速率能够实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全电调节带式CVT速比调节原理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分析和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速比执行电机控制方式、外界负载及夹紧力等因素对速比调节控制的影响,并根据全电调节带式CVT速比调节的要求,以提高速比控制精度为目标,提出了针对不同影响因素的具体解决方案,为速比控制策略制定及速比控制方法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分析环流理论、PQ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逆变器无互联线控制策略.要保证无互联线并联的性能关键在于调功的实现,这包括功率的获取和功率的调节.为准确计算出功率,先对功率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计算公式.在功率的调节中,PQ的调节系数将直接影响调节的精度和动态响应,该文通过仿真论述了调节系数的取值问题. 结果表明,该系统切换过程迅速,过渡过程平滑,具有极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1.
高速道路入口匝道控制方法综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高速道路入口匝道控制,在国外许多大城市已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其控制方法依据控制范围、复杂程度可归纳为静态控制、单点动态控制、动态协调控制三类.国内在此领域内尚未展开大规模的研究,目前也没有实际应用的案例。本文对几种基本的高速道路入口匝道控制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相关研究的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2.
入口匝道控制是城市快速路交通缓堵的重要手段。为全面了解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回顾了入口匝道控制自提出以来近60 年的发展历程,系统梳理了入口匝道控制逻辑与类别,聚焦入口匝道控制的方法论演进。 研究发现: 入口匝道控制范围从局部最优向全局最优发展;入口匝道控制对象由宏观交通流控制向微观车辆控制发展;入口匝道控制的建模方法从确定、均质和静态等模型假设向考虑交通流随机性、异质性和动态性方向发展;入口匝道控制的求解方法分为数学推导和搜索算法两类,在收敛性和普适性方面各具优势。最后,分析了入口匝道控制研究现状,并指出了未来4 个重要研究方向,包括宏观与微观交通流协同控制、入口匝道控制的抗干扰与自恢复能力提升、大规模快速路网控制的高效可靠求解,以及网联环境下的智能控制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考虑环境效益的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协调控制策略.以城市快速路宏观交通流模型为基础,将宏观交通变量转化为微观变量,然后采用微观排放模型计算尾气排放量.在模型预测控制的框架下,综合交通效率和环境效益指标,建立非线性动态优化控制命题,并基于极小值原理进行求解.在多匝道快速路网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策略在兼顾交通通行效率的同时能有效减少机动车尾气CO,HC排放,燃油消耗也显著减少,只有NOx因平均车速的提高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4.
鉴于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非线性特性,学习能力以及自适应能力,本文将神经网络控制与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基于PID神经网络的入口匝道的协调控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较之于ALINEA控制,该方法能更好地稳定快速路的主线交通流密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号配时和路径选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出了一种区域协调多相位定时控制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模型下层用具有路段容量约束的用户平衡描述拥挤网络条件下的路径选择,并引入了节点流向阻抗,上层为区域协调多相位定时控制优化模型,以总行驶时间和停车次数构成的网络性能指标作为信号优化的目标.采用乘子法求解带有路段容量约束的用户平衡问题,用灵敏度分析算法求解该双层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多路段的模糊逻辑协调控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递阶结构和模糊控制来解决高速公路多路段的协调控制问题.建立了宏观交通流有限差分模型,然后结合交通系统的特点提出一种多层控制结构,把高速公路的控制问题分为适应层、协调层和直接控制层,直接控制层采用模糊控制决定各匝道的调节率,协调层为直接控制层确定期望密度,适应层根据实时检测到的交通状况选择模型和调整模型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模糊逻辑协调控制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消除交通拥挤,维持主线车流稳定.  相似文献   

17.
针对匝道多目标协调优化控制方程确立中的控制参数选择问题,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信息冗余以及匝道排队状态描述中的信息缺失问题,基于排队论思想,建立了一种新的考虑单车等待累积时间的匝道车辆排队时间模型,并设计了表征循环等待时间的参数作为控制目标参数。在确立控制方程之后,对两种不同情况下的控制做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可以有效避免匝道排队描述不符合实际的情况,为控制方程的建立以及控制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快速环路速度-密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市快速环路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微波检测器(RTMS)获得的交通流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研究北京市快速环路交通流运行特征,建立了速度-密度模型.同时分析了北京市快速环路速度-密度模型在快速路研究中的作用,指出了快速路出入口对保持自由流速度的不利影响.这为交通控制优化、车流波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城市快速路交通拥挤问题,开展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策略研究.采用现行规范与现场数据建立VISSIM微观仿真模型,基于交通仿真分析,建立快速路入口合流区的拥堵概率模型,提出基于拥堵概率的入口匝道控制策略.通过收集主线上游流量以及入口匝道流量,预测拥堵概率;若拥堵概率超过其临界值,则启用入口匝道控制系统,确定匝道入口调节率和信号周期.研究表明,相比无信号控制,基于拥堵概率的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策略能够使拥堵概率降至0.1左右,主线车速提高约20%.  相似文献   

20.
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仿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深圳春风路高架快速路为例,对不同交通需求水平情况下定时、Alinea、Flow 3种常用入口匝道控制算法的实施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并详述了各种算法的参数取值.仿真结果表明,入口匝道控制在交通需求高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能有效发挥改善主线交通的作用.Alinea和Flow算法总体优于定时控制,但也显著增加了匝道的延误和排队长度.当交通瓶颈与上游2个入口匝道均密切相关时,Flow算法控制效果优于Alinea算法.最后,对在Alinea,Flow算法中引入匝道排队调节的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排队检测器离匝道入口的距离是平衡主线拥挤和匝道排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