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昔日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告诉我们:乡村民主政治建设需要有必要的推动力;需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需要有全方位的民选干部监督;也更需要共产党的科学领导。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毛泽东指示下,新四军部队挺进华中地区,开辟了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中共中央正确领导和新四军部队的大力协助下,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新政权、开展减租减息、组织大生产运动、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这些举措不仅使华中抗日根据地人民在政治上享受着空前的民主与自...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首要问题是民主政权建设。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是在继承工农民主政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因地制宜地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民主执政方式,具体包括:建立议行议政体制,实行普选制和竞选制,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和罢免权;实行"三三制",建立广泛的民主政权;实行"精兵简政",达到执政成本与社会负担相均衡;加强法制建设,推行民主政治,严惩贪污腐败,建设廉洁政权;塑造为群众谋利益的"帮忙政府",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行正确的执政方式等。抗日民主政权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彰显了鲜明的历史特色。取得的这些成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为我党的政权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有着丰富的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4.
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的前提和根本。罗荣桓进入鲁南后,将政权建设视为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强力推进鲁南抗日民主政权的创建与发展。民主政权的施政纲领,乃维护群众利益、坚持统一战线、善做群众工作、机构清正廉洁。其做法和经验,有些及至今天仍对我们不乏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5.
<正> 日寇侵占中原,盘踞武汉之后,肩负抗日使命的中国共产党继开辟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之后,又开辟了跨鄂、豫、皖、根、赣五省的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建立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从此,抗日烽火燃遍的中原有了抗击日寇的战略基地。一鄂豫边抗日民主政权是随着武汉周围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根据地的开辟而建立的,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建抗日民主政权(1938年10月—1940年8月)。武汉沦陷后,共产党人领导鄂、豫的零星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首先建立了应城县抗日政府。1939上半年,李先念、陈少敏在鄂中组编了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  相似文献   

6.
中共成功地在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为党在全国范围的执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依据在于:民主政治是实现全民族团结持久抗战的根本保障,民主政治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和巩固的必然要求,民主政治最有利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挺进华北前线,在太行山区创建了敌后根据地。敌后根据地政权以抗日、民生和民主为政策导向,以组织对敌斗争、开展建设、改善民生、实施民主等为日常职能,是中共在敌后坚持抗战的重要依托。抗日根据地政权所实施的各项政策,落实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方针,推动了根据地社会性质革命性转变,促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生成。尤其是根据地政权秉持执政为民的理念,使中国共产党获得广泛群众基础。关注民生、统一战线和抗日救国成为根据地政权施政中的显要标识,是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局部执政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8.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的首创性措施,体现在其率先提出并实践保护一切抗日人民的财产所有权;开展民主民生运动以增强抗日根据地的实力;在各根据地之中最早提倡“组织起来,由穷变富”;重视农业生产中科技兴农等工作;注意发挥乡贤耆老、开明士绅的影响与作用;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办行政干部学校,提倡抛弃“以大老粗黑为荣”的落后观念。这些措施与主张同根据地主要领导人邓小平同志的积极倡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的农村文化建设地位逐渐凸显,内容上中共围绕着抗日、民主、科学进行农村文化建设,形式上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在根据地有效地开展大生产运动,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保障了战时的需要供给,为赢得抗战的最终胜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也锻炼了我们的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所以、研究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不仅具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众对川军的评价为"双枪军"(步枪和烟枪),"草鞋军"(武器低劣、装备不足、单衣薄裳、赤脚草鞋),只会执行"攘外必先安内"反动政策,围剿红军。抗战前,川军被国人认为是"中国军队中最糟的军队"。抗战后,广大川军将士所表现出来的英勇作战、吃苦耐劳以及流血牺牲精神,不仅在众多杂牌军中首屈一指,就是和装备精良的蒋介石中央军相比,也毫不逊色,给全国军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改变了川军只会打内战的"双枪兵"形象,树立了"国军旁系的有力部队"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2.
茅山新四军东进、北上,成功地实践了毛泽东关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系列战略思想,为中国革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皖南事变"后突发的困难局面,从地域控制、兵力装备、党政建设、军地骨干、物资支撑等方面作出了从容的应对;把党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江苏的抗战实际相结合,在团结、争取中间力量中成功地创造出"苏北经验",丰富并发展了党的统战思想,并为全国各地、各部队提供了成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执政党管党治党的能力,事关党的前途和国家的兴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60多年执政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需要我们从理论的视角结合党的建设的实践上看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任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需要我们从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着力,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抗战期间,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治理水害、坚持抗战,晋察冀边区政府制定农田水利建设条例和暂行办法,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就,促进了边区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西昌市安哈镇长板桥村的现状进行踏勘、调查,着重介绍了长板桥村在"彝家新寨"范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村民的具体需求,针对长板桥村的建筑和附属设施存在的问题和村民的需求进行规划和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以战斗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党史军史教育为切入点,指出宏阔的党史军史是战斗文化建设的生动教材,并从四个方面深入阐释了党史军史与我军战斗文化建设的关系,认为党史军史教育,有助于夯实战斗文化的思想根基,有助于催生战斗文化的战斗精神,有助于推进战斗文化的传承发展,有助于增强战斗文化的建设活力。新形势下的战斗文化建设,加强党史军史教育,才有坚实深厚的根基。  相似文献   

17.
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决定把陕北作为革命的大本营,毛泽东亲自领导了创建陕北大本营工作,主要在组织上纠正了“肃反”错误;在军事上进行直罗镇、东征和西征战役;在政治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陕北大本营的建立,保障了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并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  相似文献   

18.
百谷村是著名的“红军村”,在革命战争年代百谷人用壮语创编、传唱革命歌曲,号召和激励村民参加革命,开展根据地建设,这些歌曲被称为“红军歌”。“红军歌”具有深刻的揭露性、强烈的鼓动性和良好的教育性,产生了积极的历史影响。今天,百谷人用忆唱“红军歌”的方式,怀念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激发村民建设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9.
村民道德建设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在充分认识加强村民道德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村民道德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华北各根据地政府相继颁布一系列法规,使根据地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同时建立司法制度,推进公平审判工作,促进了根据地法制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