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90~1991年,在石河子农学院农学试验站进行了不同品种、不同播期冬小麦生长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适期早播有利于冬前叶面积的生长、干物质的积累,同时对返青时的叶面积增长和干物质生产也有利。不同播期的叶面积系数动态和光合势动态只有量上的差异过程相似。播期对叶片的厚薄、器官之间干重比例无大的影响;播期对籽粒灌浆的量有影响,对其基本过程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作者培育的青海莜表一号(简称青莜一号,下同)叶片的生长特征、叶面积系数和光合势,得出该品种在本省川水地区较高水肥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叶面积系数和光合势的值,并讨论了达到一定光合势的主要栽培措施,为我省莜麦丰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生产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金创8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用量对粮饲兼用型玉米叶面积指数、比叶重、干物质积累、群体相对生长率和群体绝对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干物质积累及叶面积指数均随着生育进行而增加,到抽雄期达到最大值,而比叶重随着生育进行而下降.两品种群体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表现为拔节-大口期高于大口-抽雄期,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两品种叶面积指数、干物重及群体绝对生长率.  相似文献   

4.
单位叶面积负荷量对大豆源库调节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不同库/源比条件下单位叶面积负荷量对不同品种大豆结荚后干物质生产与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位叶面积负荷量的增加,单位叶面积有效生产量随之增加,叶片光合生产潜力可以进一步发挥,光合产物有效性提高;提高单位叶面积负荷量对库源比大的品种产量的影响更大;在适宜叶面积指数基础上,通过增加单位叶面积负担粒数提高籽粒重是实现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小麦超高产基因型冠层结构有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24个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对超高产基因型的冠层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非超高产基因型相比,超高产基因型:1.冠层平均高度显著降低,平均穗长、最大叶面积指数、上部三叶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单茎干物质重和单位面积干物质重显著增加;2.叶面积指数发展协调而稳定、透光率适宜、旗叶叶绿素含量高、SOD酶的活性强、MDA含量低,上三叶光合速率显著提高;3.单位冠层空间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平均单位空间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3.6%和25.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粒重/叶(mg/cm^2)比值和灌浆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攀西地区下湿田增种早春作物,是充分利用春季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的有效措施。测定5种早春作物的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与净同化率、茎叶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和产量、产值。不同作物比较试验表明,攀西地区下湿田早春作物以种植玉米、西瓜、马铃薯的产量和产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烯效唑和胺鲜酯在玉米上的调控效果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最佳时期、最适浓度的复配剂对玉米的的调控效果及机理,本研究以郑单958为材料,以不同浓度烯效唑和胺鲜酯的复配剂在生育期不同阶段对叶面喷施,分析测定了玉米各时期的农艺性状、光合指标、产量、籽粒品质以及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结果表明:在拔节期进行叶面喷施,40 mg/L烯效唑复合50 g/L胺鲜酯配比复配剂在抑制玉米植株高度、增大茎秆粗度、增加叶面积方面有明显作用,同时其产量提高。拔节期喷施40 mg/L烯效唑复合50 g/L胺鲜酯配比复配剂复配剂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及蒸腾速率(Tr),有助于后期籽粒的灌浆,且明显改善了玉米籽粒的品质,显著提高了玉米籽粒的粗蛋白、可溶性蛋白、赖氨酸、可溶性糖、粗淀粉的含量。拔节期叶面喷施烯效唑与胺鲜酯复配剂,随着籽粒生育进程的推进,IAA、GA3和ZT含量有所增加,ABA含量大幅度提高;且不同浓度处理时,同类激素随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存在很大差异。综上所述,40 mg/L烯效唑复合50 g/L胺鲜酯配比复配剂可为生产中采用化控技术控制植株的生长,实现玉米矮化密植提供了技术支持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适宜的玉米群体结构,能够充分利用水、肥、气热,使玉米生长发育协调发展,产量因子效应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获得高额产量。本项研究探讨了不同密植额度条件下玉米生理指标的表型值及经济产量的表现,经过模型寻优,选出获得最大经济产量的适宜密度范围为5.0-5.5万株/公顷,最大叶面积指数3.0—3.5,最适光合势1100-1200m/月亩,最适生物产量 19500- 20250公斤/公顷。  相似文献   

9.
深松覆盖对土壤性状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深松覆盖、一次深翻、免耕覆盖、传统耕作对土壤性状和洛阳9769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覆盖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有效打破耕作犁底层,增加土壤通透性,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明显高于传统耕作,特别是对上层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和深层土壤的有效磷及速效钾的影响更为明显,并能显著提高灌浆中后期叶面积指数,有效延缓植株衰老,促进植株和籽粒干物质积累。与传统耕作相比,成熟期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提高7.35%,千粒重提高4.37%,产量提高 9.26%。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宜冀中北地区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科研基地选用9个小麦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测定了不同小麦品种的叶面积指数、植株不同部位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籽粒产量和蛋白质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最高的品种是农优3号,其次是中麦629和济麦229;农优3号和济麦229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5.0和5.7,经济系数分别为0.49和0.45,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均衡发展;济麦229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高达161.6 g·kg~(-1),籽粒氮素积累量位居第2,仅次于农优3号。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和蛋白质质量分数表现,在冀中北地区适宜推广种植的强筋小麦品种为济麦229和农优3号。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样本测定,定量分析了松嫩平原4个不同生境芦苇种群叶片生长的可塑性与规律性.结果表明:异质生境各芦苇种群的叶长、叶宽、叶生物量、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季节性积水生境和人工林缘沙地生境芦苇叶片各数量性状的可塑性最大,而碱斑生境的最小,叶生物量与叶面积的可塑性远大于叶片的其他数量性状,各生境芦苇种群叶宽与叶长、叶生物量与叶面积、叶生物量与叶长、叶生物量与叶宽均呈显著的幂函数异速生长关系.尽管芦苇叶片的数量性状在各组异速关系中,其异速系数1gβ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1),但其异速指数却有相同的规律,即叶宽与叶长异速指数α<1,叶生物量与叶长/叶宽异速指数α>1,而叶生物量与叶面积异速指数α≈1.异质生境芦苇叶片较大的表型可塑性与一致的异速生长规律性,表征了广布种芦苇尽管具有宽幅适应性,但其叶片的数量性状仍保持相同的生长有序性.  相似文献   

12.
酿酒葡萄叶面积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酿酒葡萄叶片形状及大小的基础上 ,以两年、两个试验地点的 3个酿酒葡萄品种 (赤霞珠、梅鹿辄、阿尔卡布斯 )的成熟叶片为试材 ,应用相关的回归分析 ,找出叶片宽度 (x)和叶面积 (y)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两个试验地点的相同品种 (赤霞珠 )以及两个试验地点的 3个不同品种的混合叶片 ,均可以用叶宽做自变量 ,建立与叶面积的回归方程 ,并且相关程度达极显著水平。这为酿酒葡萄叶面积的测定提供了一个更为简单实用、操作快捷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香蕉弄蝶幼虫的为害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永跃  梁广文 《武夷科学》2002,18(1):108-111
本文建立了香蕉弄蝶的叶苞长度、卷叶面积、取食蕉叶面积与幼虫龄期间的关系多个模型。各模型基本上符合指数方程和二次线性方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苗期(4叶期)、拔节期和灌浆期的“白马牙”玉米每层叶鲜重(或干重)与单株总叶面积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按从上至下的顺序排叶序,则苗期的第三层叶、拔节期的第四层叶和灌浆期的第十层叶的鲜重(或干重)分别与该期的单株总叶面积呈最显著的正相关,可分别用来快速估测该生育时期的单株总面积。  相似文献   

15.
对 6 0万株 /hm2 和 7.5万株 /hm2 密度下的糯玉米苏玉 (糯 ) 1号叶片和植株生长特点、叶片功能期、叶面积和叶片光合势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密度下的出叶速度相近 ,各叶出叶速度大小依次是基部三叶 >顶部 >中上部 >中下部。穗叶组叶片生长速度较快 ,叶面积较大 ,其中第 1 6叶 (非穗位叶 )生长速度最快 ,1 5叶叶面积最大。高密度下叶长、叶宽都较小 ,两种密度下最宽叶是最长叶 (穗位叶 )以上二片叶即 1 5叶。高密度下叶面积和光合势较低 ,但高密度的中期稳定 ,后期下降平稳 ;叶面积指数在抽雄吐丝期最高 ,光合势在后期分配比例占 2 /3。植株生长的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 ,7.5万株 /hm2 比 6 0万株 /hm2密度下的株高低 ,群体株高整齐度也小 ,而产量高 493 .6kg/hm2 。试验表明 :7.5万株 /hm2 相对 6 0万株 /hm2 密度较适合于苏玉 (糯 ) 1号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运用相关与回归分析的数理统计方法对盛果期红星苹果一年生枝叶面积与木质部横截面积两个因素的分析表明:其正相关达到高度显著标准,其相关系数r=0.9850求得全树叶面积依主干木质部横截面积的直线回归方程即经验公式=33.8062+2104.3594x  相似文献   

17.
小麦品种(系)叶绿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光合叶面积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3种类型11个小麦品种(系)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光合叶面积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粒型品种(系)的叶绿素(a b)高峰出现早,且生育后期下降快;小粒型和大粒型品种(系)叶绿素(a b)高峰出现较迟。为同类型品种(系)叶绿素(a/b)值在整修生育期呈下降趋势,中粒型品种(系)的chl(a/b)均低于另外两种类型品种(系)。高产品种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高值期持续时间长,叶绿素(a/b0低。多元相关分析表明,在籽粒灌浆期,叶绿素(a b)值呈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 b)值与旗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小麦育种上应选择生育后期叶绿素(a b)较高,叶绿素(a/b)值低,且旗叶面积相对较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桉树抗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相关的多个理化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与抗虫性最紧密关联的关键因子,为筛选抗虫桉树品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首先比较了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EA)、巨圆桉Eucalyptus grandis×Eucalyptus tereticornis(DH201-2)和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calyptus urophylla(G9)3个桉树品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强弱,同时测定了桉树品系间叶片含水率、叶片厚度、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叶片C含量、N含量、C/N比、总酚、缩合单宁等8个理化指标,最后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抗虫性紧密关联的理化因子,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桉树枝瘿姬小蜂不能在G9上产生虫瘿,在DH201-2上的样枝平均虫瘿数显著高于EA。3个桉树品系叶片厚度间无显著差异;DH201-2叶片含水率显著高于EA和G9;N含量表现为DH201-2EAG9;G9叶片C含量、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显著高于EA和DH201-2。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是缩合单宁(X_2)和C含量(X_3);建立了以抗性得分为因变量(Y),缩合单宁含量(X_2)、C含量(X_3)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Y=-20.671+2.095X_2+0.433X_3(复相关系数R=0.770,校正相关指数R~2=0.578,显著水平P0.001)。【结论】缩合单宁和C含量是影响桉树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抗性强弱的关键因子,且两个因子与抗虫性正相关;所建立的回归方程可以很好地预测桉树抗虫性与两个化学指标间的相关关系,为今后选育桉树抗虫优良品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甘草叶面积的估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形状甘草单叶面积的测定与分析,拟合了不同形状单叶面积的简单线性回归方程或非线性回归方程,从拟舍的结果中可以看到,叶面积对叶长乘以叶宽的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