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新时代外语教育需致力于学生素养培育,这既是国内外教育发展与改革大势所趋,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育人情怀。为促进民族地区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教师需要突破语言工具论的藩篱,将外语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专业”教育与“博雅”教育、“成才”教育与“成人”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人发展;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发挥不同学科的协同育人优势,以“外语+”模式使学生成为“会语言”和“精领域”的行家里手;提升文化自觉意识,融入民族文化和新媒体技术打造外语“金课”,使学生既增强文化自信,又提能强质。  相似文献   

2.
外语文化教育系指高校外语文化课程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具体体现在高校外语文化课程教学中跨国文化认知结构的建立、文化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科思维方法的培养,以及高校教育主导者(教师)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人格力量等非语言教学因素所形成的外在的精神氛围对教育主体(学生)产生的师表感染.高校外语文化教育以教学的客体(文化和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教学的环境作用于教学的主体(学生),从而体现外语文化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陆瑶 《科技信息》2011,(13):148-149
本文以多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与接收方式的深刻变革为背景,介绍了当今日益高效而多样化的媒介文化传播对高校的外语专业教学带来的影响。并对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影响、整合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模式,使其与先进的文化及思维模式相适应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曹广涛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11):129-132
福柯的权力话语和赛义德的新东方主义理论揭示了两个真相:知识纯粹中性之虚伪,话语霸权解构之可能。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可以从话语权力理论和新东方主义理论中得以重要的启示,以纠正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存在的偏差,以英语讲授的《中国国情与文化》课程的设置与教学为例,虽然其教学目的是多层面的,但从本质上讲该课程是话语霸权的一种文化抵抗,提出了外语教育中文化教育平衡发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日新月异的涉外经济文化交流使外语人才需求变化不断,而高校外语专业布局调整相对滞后,致使外语人才结构性过剩和短缺现象严重。通过对温州市外语人才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温州高校外语专业设置情况的综合分析,探讨外语人才需求与专业布局间存在的问题,从语种分布、专业方向、办学层次、招生规模等方面提出调整专业设置的参考建议,以期高校外语专业布局适时合理对接当地外语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6.
外语学习的效果与学习者所处的环境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影响外语学习的环境因素既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大环境”,又有人和物等方面的“小环境”。笔者认为,要学好一门外语,必须同时具备上述的“大环境”和“小环境”。  相似文献   

7.
外语教育中文化教学不能只着眼于目的语文化,母语文化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母语文化教学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8.
与其他国家学生的外语能力相比,我国大学生外语应试能力强,但应用能力差。原因在于我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中外语课程目标设定滞后于学生能力,教学内容受大学英语考试的制约,应试痕迹严重。应对高校外语课程进行重新定位,外语教学大纲重新设置,以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锋 《科技信息》2007,(19):128-128,132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学习语言并不仅仅是意味着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学习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对外语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的必要性、侧重点以及讲授方式作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师资培养的角度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外语师资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外语师资的培养应从培训的层次提高到教育和发展的层次,这与日前国际教师教育中的主流“反思论”范式不谋而合。笔者从“反思性教学”的含义出发,结合实际阐述了“反思性教学”的主要环节及“批判性反思”习惯的形成,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我国高校外语教师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学习一门外语就意味着接触一种新的文化。文化教学是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而应是目的语文化与主体文化并重。本文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强化主体文化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以及如何提高目前教师的文化素质,改革现行文化教学材料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学好一种语言同时也是学好与这种语言相关的文化。要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做好文化的传播工作,就要从汉语体现的汉民族文化、行为模式体现的汉民族文化以及由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等方面去解释剖析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及其所涉及的汉民族文化传播的问题,从而使教师与学生能够更好地交流和沟通,使中国文化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植入学生的心灵,使教学得以顺畅地进行,文化得以顺利地传播。  相似文献   

13.
文化定型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认知经济化、教育和社会化以及个人经验都会形成对陌生文化中交际对象的社会群体的文化定型,它会影响到交际效果,影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甚至引起冲突。要克服这些障碍,在外语文化教学中,就必须正确认识文化定型,掌握有效途径,消除文化定型在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际涉及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语言交际。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少不了对不同社会之间文化哲学观念和言语规范差异的了解。中美两国有着绝然不同的文化哲学观念,导致了两个民族之间言语规范的极大差异,造成了中美跨文化交际的极大障碍。要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就必须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课堂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电影《刮痧》中美国人和的中国人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误解和冲突的分析,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是在价值观、人生经历和人生目标中找到双方的共通点,并指出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跨文化交际,因此。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鉴于此,中学英语教师除了熟练掌握双语外,还应具备双文化修养。首先,中学英语教学中,双语文化输入不可或缺,因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另外,跨文化交际中,语用行为的理解常涉及文化与文化心理分析与解读。最后,文章还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中学英语教师提高自身双文化修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门的打开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在积极学习外语同时还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正是基于这一点,本文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在外语教学中,通过对汉英文化差异的比较,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自己独特的风格。外语教学既涉及语言又涉及文化,语言与文化相互缠绕,难以分割。在外语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文化移情,就是使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在交际中有意识地超越本土文化,置身于另一种文化模式中,如实地感受、领悟和理解另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外语交际能力与社会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受文化因素的制约。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只注重向留学生传授汉语言知识,而忽视了其汉语交际能力。海外学生在进行汉语交际时,由于受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的限制,可能会导致误会或交际失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对中国语言的丰厚文化内涵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从而自觉主动地教导学生,使他们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正确地运用语言,实现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本文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从传统文化与民族语言的关系入手,分别从汉字、熟语及古典诗词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渗透三个方面挖掘语言中的文化因子,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改革和深化。  相似文献   

20.
论文化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及如何才能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可谓纷繁复杂,不仅引起语言学界的重视,亦引起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的密切关注。现就涉及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的"文化适应"提出讨论,并就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影响文化适应的"文化冲突"问题提出见解,强调"文化适应"的成功将对跨文化交际,对弘扬交际中的文化,以及对二语习得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