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史分期是我国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始终未形成定论。近十余年来,史学界开始反思并重新认识中国古史分期问题,逐渐认识到五形态的模式并不符合中国历史实际。对中国存在奴隶社会的质疑和否定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曲折发展历程中,我们应不断反思,从而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古史分期问题上,西周封建说是一种深受老一辈史学家赞同,潜力很大,影响至深的观点。较早提出此说的,是著名史学家吕振羽先生,他在1935年出版的《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一书中写道:周克殷后,周人一方面把原来的奴隶解放,一方面把原来的农村公社和氐族部落转化为封建庄园,把原来土地上的居民转化为农奴。因此,西周是“封建制历史行程的发轫”。吕氏这一观点,在当时便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注视与热烈批判”(见该书“初版  相似文献   

3.
王杰  杨晓津 《科技信息》2010,(28):I0350-I0350
西周井田制的性质问题在史学界中是有争议的,但是,井田制作为西周的土地制度,是支撑整个西周社会的基础,所以搞清西周井田制下的劳动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西周的社会性质是相当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史分期同题是中国几代吏学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中国历史的重大问题.抗战时期延安学者关于古史分期的争鸣是先前中国社会史论战中关于中国历史分期间题的深入,既体现了论战学者个人的治学风格,也凸现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其学术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5.
古史分期的讨论存在一个前提 ,即认为“五种生产方式”的演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当然符合这一规律。问题在于证明这一规律或发现这一规律具体的时间表。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看 ,“五种生产方式”理论只是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历史的视角或尺度 ,中国历史发展道路应从实际研究中得出结论。比较研究的视角是一个敞开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顾颉刚先生在古史研究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就是揭示了中国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他还详尽地论证了战国秦汉学者尤其是刘歆编造古史的过程。这一卓越见解廓清了笼罩中国古史二千年之久的迷雾,恢复了古史原貌,对于中国古史研究实有不没之功。战国秦汉学者编造的古史系统是由上古时代三大部族的祖先构成的:女蜗、盘古属于苗  相似文献   

7.
李俨是中国数学史学的开创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研究中国数学史的目的与数学史的分期、对史料学的贡献、中国数学史的研究方法和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史4个方面,论证了李俨(1892一1963)是中国数学史学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奴隶制社会是否成为人类社会历史普遍必经阶段问题,似乎再度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比之钻进“古史分期问题”的死胡同里所作的那些“商榷”、“争鸣”来说,它至少说明人们已经反省过来,找到了产生问题的症结所在,重新回到当年形成分歧的“岔道口”上来了。然而,就在这个问题上,前景依然是令人迷茫的。各逞已见,歧义纷繁,莫衷一是。这种局面的形成,我认为除论者在史料诠释和运用观点各异外,与人们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奴隶制问题论述的理解有别犹为紧密。因为,把奴隶制奴役形式当作一种社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要整理中国冶金史?因为:冶金史是中国光荣文化整体的有机部门;它突出的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特征;许多很古发明的方法至今还在为人民服务;古代冶金史还有许多空白,尤其是关于钢铁,近代中国冶金学资料多来自外国,影响自尊心和自信心。传统文献之回顾系按照古代传统时代说法来排列,始自『尚书禹贡』以迄近代的『石雅』和『古矿录』。从文献中简单介绍了四千多年来的突出的冶金史实。因文献的失真,残缺和散佚,使整理冶金史者发生许多问题。有关铜及青铜问题『左传』九鼎之说是否可信?是否可认为是中国最古之铜器?在世商代铜器有含锡不含锡前后期之分,锡只产南方,在中原,是否可以铜器含锡有无作为南北通声气之时代分界?西周中业楚即与中国为敌是否有对中国禁运金锡的事实?有的话,是否会刺激中国改进铜冶金技术的并觅取锡的代用品,以致发明了“连”?铜冶金的进步,即鼓风炉的使用,是否从商代“将军盔”式炉孕育而来?金文中“作”“铸”二字是否与铜冶金工业的规模有关?考工记“六齐”分级法如结合其金锡精炼法来看,是关学的。有关连(链)的问题。中国首先提出“连”是“锌”的,为章鸿钊先生。“连”究竟是单一金属,还是合金,汉代似乎还没有发明蒸溜冶锌法,连不可能是单一金属。如认为是合金,则它的足迹在作『史记』同时有“菑川太子金炉的“”;景帝时的“伪金”;秦代娄敬的“药金”。再可能上索到周代的周公钟”和“周公望钟”的两“”或“错”字,及“父鼎”和“疐甗”中的两“连”字。作者认为连是铜锌合金,字是从铅锡合金的“”展转得来。则包括鋈和鈏,都是銲锡,连则是銲铜。锌金属冶金之发明,似乎受了从黄铁矿蒸硫磺法的影响,而蒸硫法似乎是脱胎于山西之煨铁法。就时间论,两汉南北朝似乎是研究发明锌蒸溜法的艰苦过程时期,锌名称之粉乱始于这时期。就空间论,蒸硫法蒸锌法可能创于山西,秦末移民传播西南,再传至中南。到唐代已有很大产锌工业,而且以在山西为最多。作者这一些的臆说还需要补充具体史实证明,都只能作为问题提出。关于铁的问题。首先介绍了解放前『石雅』,“青铜时代”对中国铁器时代分期的论断,继之介绍了解放后涉及钢铁问题的论文十一篇。作者认为这一些文献对中国古代钢铁史所表达的不过是:春秋战国时代突然的无缘无故的得到了高度发展和惊人的发明;春秋以前整个还是一个空白的混沌之谜。作者不认为锻、钱、镈、铚、几个字可以作西周巳有铁的证据。但作者从商代甲骨及商周铜器雕刻工具问题,认为禹贡之镂可以作为夏代已经有钢的证据,并且认为禹贡是可信的资料。赞成戚其章先生从铁的本字看出铁本是东夷的出产。但是,作者认为中国古代铁冶金要分开熟锪生铁来研究。从熟铁发明至制造钢品是漫长艰苦个人研究的过程,西周以前只可能制造小钢件,但是孕育了西东周之间大发展的技术条件。生铁可能是受冶铜术进步的影响跃进的,与熟铁不相干。战国时代可能巳知用无烟煤炼出灰日铁,以供燕国冷铸。不过生铁的发明和熟铁的发展似乎都大致在西东周这一社会生产关系突变的时候,是值的研究的。作者的这些讨论和分析亦只作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先进。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向。要研究中国冶金史,涉及面非常广阔深远,只在有领导组织,分工合作之下才能顺利进行。作者主张在中央科学院领导下组织有关力量进行工作,希望在三年内完成一部中国冶金史简篇。七年内完成一部全面的中国冶金史初稿,十二年内加以删补审订初为初版定本,以待补充修正。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化学界的前辈、我校付校长张子高教授编著的《中国化学史稿》(古代之部),已在去年年底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我国第一部具有科学系统的中国化学史专著,共有二十多万字,附有实物照片三十余幅。我们初步读了以后,认为它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努力以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原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来阐述中国的化学发展。 一、按照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特点解决中国化学史的分期问题 关于中国化学史的分期问题,学术界的意见颇不一致。有人以化学本身的发展阶段来分期,有人按照历史上朝代先后的次序来划分阶段,还…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以历法史家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西周历法的性质,从理论上否定了以往考古界对西周历法的假设,提出了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新历法模型,并以这个模型设定的既生霸、既望、既死霸的日期框架,对已经考定是宣、幽二王时期四要素俱全的铜器进行检验.文章重新改定了所谓的共王标准器的王世和第一代晋侯受封之年的王世.此外,以《尚书》和《汉书·律历志·世经》记载的五星聚之年、距克商之年数,第一次推定克商之年的绝对年代,证明了《简本》给出的克商之年是可信的、有根据的,由此修正了以往的传统观念.推导出的西周诸王王年,达到了历史文献、青铜器铭文记录、天再旦和五星聚会相配合的圆满结果.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建国初期的社会性质问题,学术界尚无定论。我的看法是:我国建国初期的社会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是社会主义制度(主要是经济制度方面)尚未全面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就政权的性质、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主要矛盾等方面论证这个问题。 一、正确的总结和理解我国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特点是探讨建国初期 社会性质的重要前提。 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个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我国古代西周初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总集。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而且其中还保存了许多关于社会的和科技的资料,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试图就《诗经》中所见的服饰颜色及其染料问题做一番初步探索,这自然是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业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教学的经验和需求,提出了一个观点:社会阅历应是教师资格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从教育的性质决定教师需要具备社会阅历、阅历比学历重要、凡大师必有丰富的阅历,三个方面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以安徽小岗村合作史为个案,从微观研究层面出发,将中国农民合作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类型学分析,出于对中国的集体化历史背景、现实关怀以及理论界关于中国村落社会性质争论的多重考虑。  相似文献   

16.
汉字发展史是汉字研究的基础性课题之一,汉字史的断代研究异说纷呈,断代标准各有不同.主要有字体变化、四阶段论、中国历史进程、综合法、汉字性质变化、汉语史分期、汉字构形变化等.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些问题,学者们的看法渐趋一致.  相似文献   

17.
汉字发展史是汉字研究的基础性课题之一,汉字史的断代研究异说纷呈,断代标准各有不同。主要有:字体变化、四阶段论、中国历史进程、综合法、汉字性质变化、汉语史分期、汉字构形变化等。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些问题,学者们的看法渐趋一致。  相似文献   

18.
农业师范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中新近形成的一个师范教育分支。本文就此教育形成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及其教育目标、性质、特点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论证。作者主张农业师范教育其师范性和学术性应高度“化合”,从而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史必须涉及几个前提性问题的解法,以确立一些研究的基本观念:一、在认识和评价意义上进行概念的史的构建;二确立理论的历史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标准;三、树立以文学理论自身发展为主,社会历史因素为次的分期观念,依此划分文理论的几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一)两个问题 (二)奴隶 (三)平民 (四)利益阶级 (五)西汉阶级与王莽之乱一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近来研究中国古史的人,对于西汉社会的性质,意见甚为纷歧,有人说西汉是奴隶社会,有人说西汉是封建社会;此外还有别种不同的说法。我想从事实上来看西汉到底是一种什麽社会。 第二近来有一些唯物辩证法的信徒,每以阶级战争的理论,来解释历史上的变迁。西汉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变迁,自然是王莽之乱。我想从事实上来看阶级战争的理论,是否可以解释王莽之乱。 西汉社会中,最下层的阶级是奴隶。奴隶又分两种:一是官家的,一是私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