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科学认识频频发生变革,以致科学哲学也在不断改变自己的形态,从而引起人们的思考。本文旨在考察当代科学认识变革的原因,认为(1)引起科学变革的理由是认识的创新,创新是科学认识变革之源;(2)科学信念的相对化是科学认识变革的前提与基础;(3)科学评价的多元化则是科学认识变革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In this paper, I discuss the objectivity of science in the context of commercialized research. Objectivity has traditionally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 scientists and their willingness and ability to base their reasoning on data and logic. By introducing some examples of problematic practices in current research, I show that this view is insufficient. A view that I call the Social View on objectivity succeeds better in accommodating the way in which commercialization affects research.  相似文献   

3.
技术风险认知是人们对相关技术风险信息的处理过程,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技术风险的心理因素。以往的研究中学者们认为人们使用技术是权衡利弊之后自愿接受技术所带来的风险的,然而事实上人们虽然接受了技术,却没有从心理上认同技术所带来的风险,因此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了鸿沟,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技术风险认知主体的心理是复杂的,难以从单一方面来解决问题。研究技术风险认知的主体心理既要从心理角度把握其心理构成要素和风险判断机制;又要考虑技术的复杂性和技术环境的变化。只有在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下才能正确分析技术主体的风险心理。  相似文献   

4.
人工生命:探索新的生命形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工生命研究展示自然生命系统特征的人工系统。人工生命的目标是探寻与特殊基质无关的生命系统的原理。在“生命如其所能”的广阔图景中,探索以碳为基础的现实生命的替代品。人工生命的核心观念产生于本世纪中叶,但因为人工生命要求高性能的计算,该领域只是到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才获得了可见的成就。人工生命概念提出以后,立刻成为继混沌理论之后探索复杂性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人工生命不仅对传统生物学提出了挑战,而且也对我们最根本的社会、道德、哲学等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无穷小量的命运及对数学发展动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代力学的需要催生了无穷小量.历史上的数学家对无穷小量作了各种解读,试图论证它存在的合法性,以使微积分严密化,都没有成功.在19世纪末的数学公理化运动中,极限取代了无穷小量成为微积分的基础.无穷小量的曲折历史使人们认识到:数学有效性并不必须由其真理性来保证,数学家的信仰是数学发展的精神动力.近代数学家经历了从信仰上帝到信仰自然再到信仰数学内部的逻辑美的过程,数学家的任务也经历了从解决上帝、自然和数学三者之间的矛盾到解决自然和数学两者之间的矛盾,再到解决数学内部的矛盾过程.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抽走了数学家的逻辑美信仰,数学界出现了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quest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predicate, as discussed by W.S. Jevons, and relates it to the discussion about universals and particulars between Plato and Aristotle. We conclude that the quest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predicate can only be achieved by stripping the syllogism from its metaphysical heritage.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科技进步中的动力机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援引科学哲学家们对科技进步与知识增长的一般讨论方法,特别是所谓“范式转化”的一般原理,深入讨论自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当中科技发展模式的转化,以及这种模式转化背景下科技知识增长的一般特征和内在动力机制问题。本文认为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对现代工业科技文明表现出的诸多不适应性,必须用模式转化这一非常规知识增长的理论而不能用常规线性知识增长的对比理论加以解释。对于当前科学发展总趋势下中国科技潜在的创新动力危机,本文同样认为问题集中于文化主体性的缺失和科技模式的创造性转化的不充分。我们主张通过创造性的模式转化和自主的模式设计,获得超越式知识增长的动力源泉,从而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社会契约描述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政府以经费资助和给予科学家自治权来换取科学发现及技术创新。随着科技活动的发展,科研方式、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发生变化。契约的两个隐含前提——科研诚信与线性模式——受到了理论的和现实的不同方面的冲击,使原契约关系受到了挑战。后常规科学描述科学知识生产的新状况中科学知识质量标准的转变以及对同行评议的质量控制方式的扩展,为科学的社会契约的调整方向从理念上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
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畏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2):30-33,22
虽然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哲学有着共同的问题域,即科学的本质问题,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科学哲学的发展呈现出方法和理论的相对自足性,直到最近兴起的科学与技术研究才考虑科学的社会发展道路。而社会科学哲学则以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为对立两极来构筑自己的发展道路。批判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为二者的发展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科学--对《科学》的科学启蒙含义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后的科学启蒙中,至少与<新青年>一样重要的<科学>杂志,从1915年创刊到1950年第一次停刊的35年中出版了32卷,369期,347册,千多名作者的近万篇文章,约3千多万文字.这3千多万文字包括了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应用、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的社会建制等4个方面的内容,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形象.因此,它所做的工作就是从科学的社会应用层面或器物层面(船坚炮利等技术产品)、科学的理论知识层面或解释层面(科学事实、定律、理论等)、科学的价值层面或精神层面(科学观念、精神、原则、方法等)以及科学的体制层面或社会建制层面(科学研究机构、科学传播机构、科学学会等学术组织及其存在和运作的社会支持系统)等四个层面去帮助中国人理解科学是什么的启蒙工作、普及工作.这是一种超越洋务运动在器物层面启蒙、维新运动在知识层面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代表的激进派在价值层面启蒙的全方位的科学启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