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70
近日,我校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先进材料研究所自主研制开发的背面钝化单晶太阳电池(SM156BSP),经过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转换效率为19.57%.研究团队新开发的背面钝化太阳电池,采用新的氧化铝原子层沉积技术与激光技术制备表面钝化层,以降低太阳电池背表面复合速率,从而提高电池的转换效率.通过新技术的应用,背面钝化单晶太阳电池相比 相似文献
2.
周佑谟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
本文先分析影响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主要因素,然后分析常规工艺PN结太阳能电池和MIS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1983年4月笔者对电池的内部结构进行了改进,并研制出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MINP太阳能电池,使电池的转换效率从10%左右提高到17%。 相似文献
3.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
正来源:《中国科学报》2016年9月28日复旦大学光科学与工程系陆明课题组利用黑硅材料制备出了高效的太阳能电池.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同时入选《Nanotechnology Select》.据悉,该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提高电池效率的新方法.这种方法采用黑硅材料,制备的电池效率突破国际上同类结构电池的最高水平,达到18.97%.研究者通过在p型单晶Si(100)上扩散磷制备pn结,利用化学刻蚀方法在n型发射极中形成多孔黑硅,其紫外可见光范围反射率低于0.3%. 相似文献
4.
付红红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8(1):31-37
从活性层的材料组成、结构与成分组成、制备以及光电性能优化等方面综述了当前的研究现状。指出活性层对太阳光的吸收效率、电池内激子分离效率和载流子传输效率是影响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三大因素,通过对活性层的组成材料、结构与成分组成恰当选择,结合活性层的制备及光电性能优化可有效提高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并展望了杂化太阳能电池的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6.
刘先曙 《科技导报(北京)》2000,18(003):43-43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8月28日报道:以色列特拉维夫韦茨曼科学研究所的化学家戴维·卡亨最近发明了一种新型的价格便宜效率高寿命长的太阳能电池, 它比硅太阳能电池更有效地吸收阳光, 用很薄的一层膜就能发电, 且稳定性极为惊人, 即使在强烈的阳光下曝晒也能“安然无恙”.这种太阳能电池是用一种铜铟镓二硒化物络合物半导体制造的。这种半导体材料极为稳定的奥秘已经揭开, 原来它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在传统的硅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材料中, 某些化学键比较容易破坏, 而铜铟镓二硒化物半导体中, 游离的铜原子容易通过晶体迁移, 扩散到晶体中的破坏点, 修复被破坏的化学键。 相似文献
7.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7,(2)
太阳是一个巨大而长久的能源。它给与宇宙空间的功率达7.8×10~(23)瓩;这部“机器”已经开动了几十亿年,按照天体演化的理论,它将还要这样几十亿年地开动下去。在中纬度的沙漠地区,平均每天在1米~2的地面上约可接收到5瓩小时的太阳能。按这个数据推算,一块半径仅为100公里的地区,每天接收到的太阳能量便和目前全世界每天消耗的能量相当。 相似文献
8.
刘先曙 《科技导报(北京)》2000,(3)
据英《新科学家》1999年8月28日报道:以色列特拉维夫韦茨曼科学研究所的化学家戴维·卡亨最近发明了一种新型的价格便宜效率高寿命长的太阳能电池,它比硅太阳能电池更有效地吸收阳光,用很薄的一层膜就能发电,且稳定性极为惊人,即使在强烈的阳光下曝晒也能“安然无恙”。这种太阳能电池是用一种铜铟镓二硒化物络合物半导体制造的。这种半导体材料极为稳定的奥秘已经揭开,原来它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在传统的硅半导体太阳能电池材料中,某些化学键比较容易破坏,而铜铟镓二硒化物半导体中,游离的铜原子容易通过晶体迁移,扩散到晶体中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有关超导体的论文继续在化学热点中名列前茅:论文1与论文3都曾在最近几期化学热点中出现过;论文5的研究内容也是超导体;论文4的排名同样比较靠前,其关注的重点是电子移动的另一面——半导体;论文2作为化学热点里的新面孔,也是研究与电相关的科学难题,其通过提高使太阳能面板的能量转换效率,表现出该研究的实际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本文根据半导体材料的性能参数对5μm厚度GaP/CuInS_2异质结单晶和多晶薄膜太阳电池在各种掺杂浓度下的光伏特性作了较严格的分析与计算。要计算中具体考虑到耗尽区密度W(或光电压V)的变化以及内表面复合损失对光电流J_L的影响,此外还用晶界复合损失模型计算了晶粒度对光电流及光伏特性的影响。发现存在一个最佳化的CulnS_2掺杂浓度Na_(max),对于单晶和R=4μm的多晶电池,Na_(max)=10~(16)/cm~3,相应的最大转换效率η分别为16.2%和15.2%。 相似文献
13.
14.
15.
通过有机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处理P3HT:PCBM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PEDOT:PSS阳极缓冲层,能量转换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DMF处理PEDOT:PSS阳极缓冲层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①DMF 1∶4(v/v)混合原始的PEDOT:PSS溶液;②直接旋涂DMF在PEDOT:PSS阳极缓冲层上.其中后者的效果最为显著,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P3HT:PCBM/Al的电池通过直接旋涂DMF(3 000rpm)处理PEDOT:PSS阳极缓冲层后,电池效率由3.16%提高到4.27%,提高幅度为35%.为了探究电池能量转换效率提高的机理,我们测试表征了电池在光照和暗态下的I-V特性曲线及外量子效率(IPCE)光谱,PEDOT:PSS薄膜的透光性、导电性及表面形貌,光活性层P3HT:PCBM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及表面形貌.一系列结果表明PEDOT:PSS薄膜的导电性增强及表面形貌变化有利于空穴的抽取和收集,P3HT:PCBM薄膜的表面形貌变化有利于活性层光吸收的增强和电子的收集. 相似文献
16.
17.
18.
在现有大规模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改变扩散工艺条件,制备一系列的方块电阻发射极.在未改变其他工艺参数的条件下,当发射极方块电阻升高时,短路电流持续上升,开路电压在接近70Ω/□时接近饱和,而填充因子(fill factor,FF)则因串联电阻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器件的效率在70Ω/□方阻发射极时达到最大值.通过光致发光图(photoluminescence,PL)比较方阻为50和70Ω□发射极的吸杂效果,结果说明,在磷扩散过程中,硅片的晶粒、晶界以及位错区域的吸杂效果都非常明显,且50Ω/□发射极硅片的吸杂效果略优于70Ω/□的硅片. 相似文献
19.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7,(5)
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对太阳能的有效利用、评估和测量太阳能发电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与太阳光光谱相近的卤钨灯作为光源,研制了基于单片机数字测量的太阳能效率测量平台,利用负载等效电路的电压与电流得到电池板的等效功率;同时使用光功率计获取光源中心不同距离处的光功率,采用积分计算出相应的等效功率,从而获取到太阳能电池板的等效转换效率。实验表明,该测量装置具有反应快,灵敏度高,结构简单的特点,可以满足对太阳能电池板转换效率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