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红菌甲素的延迟荧光和异构体的吸收光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俊宁 《科学通报》1989,34(6):459-459
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以下简称甲素)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光疗药物,而且是一种很好的光敏剂。对甲素的吸收光谱和荧光性质已做了初步研究。甲素激发三重态性质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甲素延迟荧光的研究测定了甲素的磷光寿命,估计了甲素激发三重态能量的范围。此外还报道了甲素立体异构体的吸收光谱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竹红菌甲素过氧化物的结构和性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开弘 《科学通报》1987,32(20):1559-1559
竹红菌甲素(简称甲素)是一种新的苝醌衍生物,可作为光疗药物和光敏化剂,但同时可被光氧化为甲素过氧化物。陈维新等认为甲素过氧化物结构是Ⅰ,是通过(2+4)进行加成的。但我们在邻二氯苯中回流甲素过氧化物,经过分离鉴定得到其异构体Ⅱ,认为甲素过氧化物结构是Ⅲ,是通过(2+2)进行加成的。  相似文献   

3.
溶液中竹红菌甲素的结构异构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开弘 《科学通报》1988,33(22):1757-1757
竹红菌甲素(简称HA)是一种新发现的苝醌衍生物,其结构之一已被确定为HAb。在HA的~1H NMR中酚羟基质子的化学位移为16ppm左右,母环上质子化学位移在6.6ppm左右,介于芳香型质子和醌型质子,如  相似文献   

4.
竹红菌甲素的立体化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第五振军 《科学通报》1989,34(14):1073-1073
竹红菌甲素(HA)是一种新型的光敏剂和光疗药物。1980年万象仪等从竹红菌中分离得到了它。1981年陈维新等确定了它的结构(图1)。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HA的异构化现象及其立体化学。  相似文献   

5.
陈元柱 《科学通报》1985,30(22):1709-1709
引言 程培元、许美娟等人从抗癌中草药大萼香茶菜[Rabdosia Macrocalyx(Dunn)Hava]中分离得化合物C_(24)H_(30)O_9,取名为大萼香茶菜甲素(Rabdocalin-A,以下简称为大萼甲素)。从光谱学等数据分析得出其分子结构式为:  相似文献   

6.
竹红菌甲素与胺之间的电子转移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马俊宁 《科学通报》1989,34(1):34-34
竹红菌是我国首先发现并应用于治疗皮肤病的新型光疗药物。它的主要光敏有效成份是一种苝醌类衍生物,称为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以下简称甲素(HA))。  相似文献   

7.
赵开弘 《科学通报》1989,34(17):1311-1311
竹红菌甲素(简称甲素,HA)是一种新发现的苝醌衍生物,可作为光疗药物和光敏剂,但用λ<510hm的光照射可被自敏光氧化为甲素过氧化物(简称HAO_2)。陈维新等推断HAO_2的结构是(5)。文献[5]得出HAO_2的结构是(7),通过进一步实验证明HAO_2的结构是(9)。为了研究侧链结构对这类苝醌色素自敏光氧化的影响,我们还研究了竹红菌乙素(简称乙素,HB)和(1)的自敏光氧化。  相似文献   

8.
竹红菌甲素和巯基乙醇的光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安静仪 《科学通报》1989,34(7):514-514
一、引言 竹红菌甲素(简称HA)是从生长在云南的竹红菌中分离出的一种有效光疗药物。甲素配合可见光照射治疗妇女外阴白色病变、白癜风等取得良好疗效口。甲素光疗机制的分子水平的研究工作目前主要集中在甲素及衍生物的结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与光疗相关的甲  相似文献   

9.
王大辉 《科学通报》1994,39(2):172-172
竹细菌甲素(HypcerellinA,简称HA),是从我国天然资源中提取的有效光敏色素,已应用于临床治疗皮肤顽症.它是一种苝醌类衍生物(分子式C_(30)H_(26)O_(10)).作为外源醌,它有可能发展成为抗癌药物.对它的电子光谱研究已有若干报道,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不同HA溶液在可见光区的电子光谱特征,提出了不同溶液中HA分子内氢键改变导致HA分子在溶液中结构的变化,进而阐述了质子传递的异构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月光花素甲的结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一苇 《科学通报》1981,26(8):468-468
月光花属旋光科,学名Calonyctionaculeatum(L.)House.福建、吉林和辽宁等省的良种场和农科所进行过广泛的科学试验,证明月光花叶的提取液对白薯、花生、大豆和小麦等作物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厦门大学植物激素研究组从月光花叶中提取出一种白色针状结晶,称为月光花素甲,代号DC-2。熔点161—162℃,[α]_D~(21)—60±0.2°(无水乙醇),单位活性比量(指能使“京引3号”粳  相似文献   

11.
安静仪 《科学通报》1990,35(14):1119-1119
我们曾详细地研究了竹红菌甲素在中性有机溶剂中的光氧化反应。光氧化产物是甲素的过氧化物,它是经由激发态的甲素和基态氧的作用而得到的。近来发现,甲素自敏光氧化产物和机理是随pH值而变化的。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相似文献   

12.
马良 《科学通报》1991,36(20):1551-1551
我国特有的新型光疗药物竹红菌素对细胞的光动力作用的“靶体”是细胞膜,它造成细胞膜蛋白中巯基含量大大降低,但是这一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刘卫和我们的工作,已表明在弱碱性条件下,竹红菌甲素和乙素(Hypocrel1in B,简称HB)都很容易地和巯基乙醇、巯基乙酸、正辛硫醇等巯基化合物发生取代反应,而造成巯基含量大大降低,有理由设想,这一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曼华 《科学通报》1984,29(18):1117-1117
竹红菌是盛产于我国云南省的一种寄生真菌,用其制成药膏配合可见光治疗妇女外阴白色病变和疤痕疙瘩取得了显著疗效,是我国特有的新的有效光疗药物,1980年万象义等从竹红菌中分离得其主要光敏色素,确定其结构为一种新型芘醌衍生物,取名为竹红菌甲素(Ⅰ)(Hypocrellin A),同时测定了(Ⅰ)在氯仿中受阳光照射后产生的过氧化物(Ⅱ)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竹红菌乙素晶体和分子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丽 《科学通报》1987,32(1):56-56
竹红菌是我国首先发现并用于治疗某些皮肤病的一种新型光疗药物。万象仪等从竹红菌中分离鉴定了其含有的主要成分——竹红菌甲素。最近,我们利用硅胶板层析法从含有大量甲素的竹红菌乙醇抽提物中分离得到了另一种含量较少的色素——竹红菌乙素。乙素的质谱、核磁、可见和红外光谱均和甲素不同。迄今尚未见到有关竹红菌乙素的报道。因此,我们对竹红菌乙素进行X-射线结构研究,确定了其晶体和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5.
林吉强 《科学通报》1957,2(6):182-182
Rauwolfia serpentina Benth.的各种制剂,特别是从其中分离到的植物碱 reserpine,是近年来国内外风行的治疗高血压病和精神病的药物。国外对Rauwolfia 属植物的植物碱和它们的药理作用已做了许多工作。我国两广产有同属植物萝芙藤Rauwolfia verticillata(Lour.)Baill。最近,赵承(?)从广东西江一带采集的萝芙藤里提出一种植物碱,暂名为萝芙甲素(Rauwolfia A),熔点278℃(前报  相似文献   

16.
第五振军 《科学通报》1989,34(17):1357-1357
竹红菌甲素和乙素是我自新开发的光疗药物。目前还没有人对它们及其类似物的电子光谱作系统地研究。我们详细地研究了它们的吸收和荧光光谱。证明它们在可见光范围内的三个吸收带分别由苝醌共轭体系的ππ跃迁和分子内质子传递引起。它们在稀溶液的荧光光谱由中性单分子荧光峰和它们  相似文献   

17.
王大辉 《科学通报》1993,38(11):1032-1032
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简称HA)是我国首先发现并应用的一种高效光敏剂,并已用来治疗某些顽固性皮肤病.它是从天然资源中分离的一种苝醌颊衍生物(分子式C_(30)H_(26)_O_(10)).作为外源醌,它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抗癌药物.关于HA激发态特征已有一些报道.众所周知,激基缔合物的光谱特征是在激发态单体荧光峰的红侧有一个新的,依浓度而变化的无振动结构的宽峰,但由于在极稀HA溶液中,  相似文献   

18.
芹菜素通过抑制PKB/Akt激酶活性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苑林宏  夏薇  赵秀娟  张晓华  张岭  吴坤 《科学通报》2007,52(13):1523-1528
芹菜素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水果和蔬菜中的黄酮类物质. 研究证实, 芹菜素在体外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 但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确切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采用人胃癌细胞株为肿瘤模型, 在体外探讨了芹菜素对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 结果发现, 芹菜素可以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 此外, 利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到典型的DNA梯形条带, 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到Caspase-3的活性片段, 并呈现明显的时间依赖关系, 说明芹菜素可以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进一步研究发现, 芹菜素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可以抑制蛋白激酶B (Akt)的激酶活性. 芹菜素可以时间依赖方式抑制与细胞增殖相关的Akt及Akt下游促凋亡蛋白Bad的磷酸化, 但对总Akt及总Bad蛋白的表达无影响. 实验结果提示, 芹菜素可以通过抑制Akt激酶活性而诱导胃癌细胞发生凋亡. 由于已经证实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存在Akt激酶的活化, 因此对肿瘤细胞中Akt激酶的抑制将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覃沐 《科学通报》1980,25(22):1051-1051
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 Hemsl)的抗癌有效成分之一冬凌草甲素(Rubescensine A)我们已作了报道。在我们对冬凌草其它二萜成分继续深入研究中,又分得了另一含量较高的、具苦味的二萜成分——冬凌草乙素(Rubescensine B),经结构鉴定与Fujitae从延命草(Isodon japonica Hara)中得到的微量成分Ponicidin为同一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冬凌草乙素亦具抗肿瘤活性,是冬凌草的另一抗癌有效成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前已报道从贵州圆果雪胆中分离到雪胆甲素甙,本文报道云南圆果雪胆(Hymsleya amabilis Diels)的块根中分离到另一种新的葫芦素甙,命名为雪胆乙素甙,分子式C_(36)H_(58)O_(12)熔点174~177℃,[α]~(30)_D+42.8°(C=0.5,甲醇),味极苦,易溶于甲醇、乙醇,难溶于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