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政策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公共政策自身、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条件及公共政策执行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失灵现象。  相似文献   

2.
林开 《科技信息》2010,(25):110-110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是在复杂社会系统中进行的复杂活动,其有效性经常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使得公共政策付诸实施后,并不尽然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反而造成政策执行走样,甚至导致政策执行失败。因此,研究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心环节,对公共政策的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然而,由于公共政策执行的保障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政策失灵的问题时有发生。通过分析完善公共政策执行的保障机制,试图使公共政策能够有效执行,以确保公共政策的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重要部分,也是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复杂的环境和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差,而其中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本文从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入手,主要分析造成偏差的主体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保证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执行本质上是对社会价值作一权威性的分配,在政策系统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常常陷入阻滞困境,严重影响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本文试图在对我国政策执行阻滞现状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执行主体和完善相关机制等角度提出优化政策执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人的普遍行为以及制度分析方法出发,对造成公共政策执行不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公共政策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政策执行的方向、程度和效果对最终能否达成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达成公共政策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制度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制度的视角,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方面对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着重从权力配置、监控制度、沟通机制、责任追究制度、意识形态投入等角度探讨解决对策,以推动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的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解决政策问题的根本性途径和决定性步骤。然而在现实的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执行偏差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在造成偏差的诸多原因中,政府这一行为主体的消极影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引入公众参与的视角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对监督和制约政府的消极作为,提高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最终解  相似文献   

9.
权静 《科技信息》2013,(25):192-192,255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是实施公共政策的关键,实现政策目标的中心环节。目前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缺乏有效性阻碍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因此,思考这一问题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效率及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执行是政策运行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本文从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内容等角度出发,进行了多维度、多视角.的系统思考,从提高政策执行主体的执行水平及个人素质;推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政策执行环境;建立健全政策执行制度;优化政策传播机制及完善政策执行的监控系统等方面对我国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试论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性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共政策的理论中,公共政策的执行和实施过程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为,一项公共政策的成功与否,要依赖于它的有效监测、问题认定和正确的制定,但更重要的是它要得到正确的执行.  相似文献   

12.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我国公共政策体系不完善的一种真实反映。这种现象是我国公共政策主体功能没有完全发挥所致,由此导致了政令不通、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的产生。结合实际事例,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具体表现形式概括为四类:“阳奉阴违,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添油加醋”、“虎头蛇尾,半途而废”、“软拖硬抗,相互推诿”,并全方位地从政策制定、执行、监控以及评估等各个政策主体方面来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完善政策制定主体沟通机制,增进制定主体之间有效协调”、“提高政策执行者自我约束力,强化执行主体外部约束机制”、“增强内部政策监控主体权威,提升外部监控主体专业水平”、“加强官方客观政策评估意识,建立独立公共政策评估组织”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延续,是达到公共政策预期目标、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本文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别从这四个变量入手加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4.
胡秀甲  王晓悦 《科技信息》2011,(13):159-159,14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防工作也越来越收到重视,但国内关于公共消防政策执行理论的研究还很欠缺,本文将利用公共政策学中的公共政策执行模式理论,探讨当今一些公共消防政策执行中的科学合理成分及各种执行偏差,提出在公共消防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应把握的科学手段及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大力引入公开征求意见的形式推动公民参与制度已经成为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环节的一项重要举措,从制度、观念和技术层面分析,都可以发现公开征求意见措施的实行将为政策管理带来诸多益处。但如何将有效的公民参与纳入到公共管理过程中来,在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中融入积极、有效的公民参与,仍需要长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在"少杀慎杀"死刑政策的执行中,由于被害人及其亲属安抚机制的缺失、被害人及其亲属"复仇"和"求偿"心理得不到满足,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人民法院在贯彻"少杀慎杀"政策的过程中,应做好被害人及其亲属的安抚工作,这有利于树立司法权威、促进司法和谐,有利于刑事政策的执行、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我国转型时期执行公共政策中的偏差问题着手,立足于公共管理领域中公共政策执行的实践,本文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公共政策执行偏差问题,构建分析中国转型时期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框,以期为公共政策执行理论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以"公共利益"为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的。然而在实然层面却存在着公共利益界定的模糊困境,致使政策公共性的衰减并出现偏离现象。本文认为公共利益界定的不清晰是政策公共性发生偏离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法律对于公共利益界定的困境,从而提出初步的矫正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民事执行工作存在着执行"乱"与"难"的问题,而执行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也将民事执行中监督制度的缺陷体现了出来。因此,为了维护我国司法的公正、有效以及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就要求由一个专门的机构对民事执行工作进行监督,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系统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本文笔者通过对民事执行中检察监督制度的影响因素及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民事执行检查监督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稳定是维护社会公正的基础,保持政治稳定的关键,促进经济持续有效发展的条件,提高政策结构体系科学性的途径,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保障。为了保持公共政策稳定,就要严格管理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度,优化政策执行者水平,加强政府与群众沟通,充分发挥民众的能动作用,从而运用公共政策稳定来塑造良好的政策秩序,构建和谐、有序的发展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